当前位置:大学路 > >正文

专家谈如何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更新:2024年10月24日 02:16 大学路

大学路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专家谈如何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专家谈如何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持续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意见》的出台将如何提升博士研究生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一起来看专家解读——

  关键词一:

  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最高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支撑。近年来,经过不断改革探索,不断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周光礼认为,伴随我国产业形态逐步由劳动和技能密集型向科技和创新密集型转型升级,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加。同时,随着中美战略博弈的加剧,必须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和超前储备高层次人才,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介绍,目前我国3万多亿元的研发经费中,近80%在企业,企业研发工作需要大量高水平的研究人员,提升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占比,有助于培养更多具备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能力的人才,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扩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学科的直博生规模,意在培养更多具备深厚学术基础和科研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人才支持。

  “这一发展方向符合国家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基础学科研究人才的迫切需求,体现了坚持服务需求的政策制定思路。可以理解为国家在科学合理地调整博士生培养结构,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陈洪捷说。

  关键词二:

  完善学科专业体系

  “当前我国博士研究生学科专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支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和‘卡脖子’技术的重大突破不足、国家急需紧缺人才的规模化培养还不够有力。”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梁琼麟说。

  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意见》要求,要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前瞻布局。

  因此,《意见》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及时响应国家需求的学科专业设置、建设和调整机制,加强理工农医类以及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提升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占比,加快关键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如何快速响应国家重大需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赵世奎表示,《意见》提出的“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及时响应国家需求的学科专业设置、建设和调整机制”等内容是解题抓手。

  例如,国家正在实施的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制度。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是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外清单,突出灵活性、创新性,每年动态调整,着重服务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和重大需求。“深入实施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拓展了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的空间,是学科专业目录管理的重大创新。”赵世奎说。

  关键词三:

  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近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需要,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增长。规模质量协调发展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军介绍,《意见》从思政引领、招生管理、培养过程、评价体系、导师队伍、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全面推进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

  “目前博士生教育中存在一些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比如博士生学习动机更加多元化,个别导师重招生名额轻培养质量,一些培养单位的质量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培养过程管理‘宽、松、软’等。”梁琼麟说。

  梁琼麟介绍,针对这些问题,《意见》提出了相应的举措。比如,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强化分流退出和多向选择、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完善评价体系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意见》对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强化导师岗位属性。”王战军表示,要持续完善导师遴选和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导师引进机制,拓展导师来源渠道;完善导师培训与支持服务体系,合理确定导师指导博士生数量的限额,确保导师指导精力投入。

  “强化导师岗位属性意味着明确导师作为博士生培养过程中核心岗位的角色和责任。这要求导师不仅要在科研上为博士生提供指导,还要在职业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承担起全方位的责任。”陈洪捷认为,当前,个别导师可能存在指导不力、投入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博士生规模扩大后,导师的责任感和指导质量尤为关键。

  陈洪捷介绍,《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分类发展、融通创新机制,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一方面能缓解博士生导师指导压力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博士生在学术与实践两方面的培养需求,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陈洪捷说。

  优秀青年教师能否带好博士生?

  陈洪捷团队对全国博士毕业生开展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理工科领域,年轻导师在活跃于科研一线、知识更新方面明显优于55岁以上年龄大的导师。“因此吸纳年轻教师指导博士生既能为其提供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平台,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陈洪捷说。

  关键词四:

  重构协同机制

  “协同”是《意见》的关键词之一。《意见》从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赋能区域创新三方面对重构协同机制进行了专门部署,目的是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王战军介绍,在科教融汇方面,要完善协同培养博士研究生新机制,探索资源共享、导师互聘、学籍共属、课程共建、学位联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产教融合方面,探索实行高等学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机制,将产业优质资源融入博士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在赋能区域创新发展方面,要支持地方结合实际出台激励政策,引导企业等深度参与博士研究生教育。

  “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正在重置,知识创造、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范式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梁琼麟说,例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技术突破都离不开多学科交叉推动的创新,离不开重大科研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撑,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突破不再被高校所垄断,甚至一些头部企业无论是在顶尖人才还是科研设施水平方面都已不亚于高校,“因此高校必须适应人才培养新的变化,重视和加强与社会的协同”。

  在强化“协同”方面,一些高校已经有了实践探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鹏介绍,北京大学探索强化怀柔科学城大设施、怀密医学中心等重大项目平台的人才培养功能,把项目需求变为人才培养的平台和载体,深化与昌平、鹏城、合肥等国家实验室的联合培养,探索资源共享、导师互聘、课程共建等新模式。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打造“前沿工程博士”等特色项目,建设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等校地合作阵地,完善企业、*出题,学校“揭榜挂帅”的产学研融合、校企地互促的组织新范式。

  文字 | 欧媚

  来源 | 《中国教育报》2024年10月22日

以上就是大学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专家谈如何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专家谈如何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