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高考教育 >高考资讯 >正文

山东赋分等级表(山东高考是3+1+2还是3+3)

更新:2024年04月18日 20:49 大学路

今天大学路小编整理了山东赋分等级表(山东高考是3+1+2还是3+3)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山东赋分等级表(山东高考是3+1+2还是3+3)

山东赋分等级表

山东赋分等级表介绍如下:

山东采用5等8级赋分制。等级考试科目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

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等级赋分制,是新高考规定选考科目设等级性考试下,成绩按等级赋分 (3+3地区是全部6个选考科目,3+1+2地区是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共4个科目),对应这些科目卷面分满分为100分,根据考生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的一种方法。

目前,等级赋分制只用于选考科目的成绩统计,使用范围为14个新高考改革省市。等级赋分制不是按照考生的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而是遵循“原始分数——百分比例——等级——转化分数”的等级赋分路径。

等级赋分制只适用于选考科目的成绩计算。即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6个省市的物化生政史地6个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个省市的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个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

等级赋分由相关主管部门自动完成,大家在查询到自己的高考成绩时,看到的已经是赋分后的分数,不需要大家自行换算。

山东高考是3+1+2还是3+3

山东是3+3新高考模式。

第一个3: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总分450分;

第二个3:另外3门选考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采用等级赋分,总分300分,所以总共满分为750分。

拓展内容:

“3+3”模式理论上选科组合有20种,由于是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搭配,所以很多大学在报考的时候就有了选科的要求。大多数专业都有对物理的要求,但也并不全是如此,部分学校也会要求别的学科。

例如国防科技大学,如果有学生的目标是该大学的外交学专业和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那么就必须在历史和政治之间任选其一,若是想要学习该校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那么就必须在历史和地理中任选其一。还有一些院校的专业是对高中选考科目不做任何要求的,比如说南开大学的经济学、哲学等专业。

山东高考赋分优势科

山东高考赋分优势科如下:

生物赋分高:生物也是目前最热门的学科,选考人数仅次于地理,巨大的选考基数能更容易拿到好的名次;作为偏文科性质的科目,生物不要求极高的逻辑思维能力,相较于另外两门理科科目,学习难度较小。

怎么选科赋分高:

物理+生物+地理:考生基数大,赋分最公平,在等级赋分制度中,考生越多,竞争对手越多。但是竞争对于多了,对于较擅长这门科目的学生来说压力就小了。也就是说,如果有3000人参加这门学科的考试,那么需要考进前30名才能进入A等级;有30000人参加考试,则需要考进前300名。生物和地理的学习难度较低,只要认真梳理、勤加学习,就能够学好这两门科目,所以选择这两科的人数非常多。

物理+化学+生物:理科尖子生的最优选:

如果是比较擅长理科的同学,可以直接选择“理科老三样”。因为理科的学习是相互连通的,理科尖子生在这三科能够甩开大多数考生,冲陆名校。并且这三科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以覆盖全部本科招生专业数的97.4%,给了选考生最大范围的选择。

由于选考科目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考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

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考生总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以解决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以上就是山东赋分等级表(山东高考是3+1+2还是3+3)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大学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山东赋分等级表(山东高考是3+1+2还是3+3)”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