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切换]
大学路 > 高职高专 >高职招生 >正文

高职院校招生论文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探讨论文

2023年12月06日 12:34 | 大学路

今天大学路小编整理了高职院校招生论文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探讨论文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职院校招生论文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探讨论文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探讨论文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探讨论文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衔接是职业教育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发展和创新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衔接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市场需求;高端技能型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多元化的变化。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薄弱。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将高达8127万。面对庞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任务。因此,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正确看待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专业设置与市场岗位需求脱节。

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往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分析不够,不能根据岗位的需求状况及走向与企业共同探讨来确定专业,尤其是现有的专业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致使“产销不对口”,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乏相应的专业培养。

2、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陈旧。

我国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全面地讲述,学生被动地接受与理解教师讲的内容。这种做法利于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不利于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其结果是创造能力不足,缺乏职业型。课程体系陈旧并缺乏弹性,一旦执行,往往很难修改,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做出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单一,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没有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缺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另一方面,由于校企双方缺乏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教师缺乏走进企业的机会,不能准确地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状况,造成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数量不足,理想中的高水平稳健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尚在建设中,不能完全满足高职教学的需求。

二、加强市场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措施。

1、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

高职院校在扩大教育规模,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立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真正受社会和行业欢迎的毕业生。加强市场需求与专业建设和改革的紧密衔接,对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的行业和岗位需求、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等进行充分调研、分析,依据职业教育规律,突出适度超前性和保险性原则,与相关企业共同谋求和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确定招生计划、课程设计等。

2、面向市场需求,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更要适应市场和社会、企业的需要。让课程的设置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瞄准某种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岗位,且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课程内容。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组合,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管理机制,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和市场岗位的需求变化,及时作出调查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在教学方法上,摒弃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授课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把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融入课堂,运用探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形式展开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授导型与探究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与*课件、讲授、网络课堂、实训课、参考教材相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的形成。

3、面向市场需求,采用灵活多变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教师给学生布置项目后,要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运用辩论法、操作指导法和演练法等方法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互相启迪,划分模块、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的创建,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要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应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第二,通过人才引进、聘用*等多种途径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聘用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生产科研一线的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再者,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事业或用人单位见习和挂职实践,以便了解最新技术动态、市场岗位的最新需求,提高自身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师,把社会和企业最新技术和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信息带进课堂,结合案例教学,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信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真正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社会需求、能力强、素质高、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创建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大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市场和企业真正需求的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李乐琳、李国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分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2]王振岩、张玉莲。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

[3]赵希田、常永青。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职教论坛,2009(7)

[4]武新胜。发达国家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衔接的探索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

职业教育方面的论文(2)

职业教育方面的论文篇二

《职业教育浅析》

摘 要:职业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新时期推进高教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明天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教学能否收到良好效果,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教师的教学态度、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等,都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个人状况 职业教育作用 现状 生源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68-02

走上工作岗位后,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积极向上、努力进取,认真学习理论,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为学生学习设想,言传身教,一心扑在教学上,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我在工作中注重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在与学生交流、解答疑问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带领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取得了进步。同时大量阅读教育类书籍,为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从更高的层次上对教育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小事做起,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用积极地态度工作: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学生的一次进步,家长的一次感谢,同事的一次赞许,都给我莫大的鼓舞。因为我一直从事的是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因此对职业教育有着以下的一些认识:

一、经济发展以教育为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和综合性的,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各种专门人才。教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国民素质的高低。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大业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科技进步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恰恰在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中有其他类型教育所不具备的功能,即可把具有普通文化素质的劳动者培养成为掌握某一行业技能的专门人才,使职业教育成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作用最直接的教育类型。简单来说,职业教育可向经济社会提供能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进而丰富社会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的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教育作为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工具,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更是明显突出。人力资本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人力资本形成以及技术创新的速度,进而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持续增长又为教育的投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激发了教育投资的进一步增加,可以说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循环关系。

二、职业学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经济和社会矛盾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反映。就目前看,一方面许多职业学校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社会急切呼唤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企业苦于找不到理想的技术人才,许多有教育需要的人也寻不到理想的学习场所。这表明: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不优的问题同时存在。这是制约当前职业学校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职业教育的发展,受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同时自身发展存在各种问题:

1.职业学校社会认可度不高

社会歧视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将学历歧视放在第一位。普高热的冲击。就业形势的严峻,加剧了人们对学历的追求,读大学成为大多数人认为求得好职业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也迅速发展各种专业,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加上一般高校逐年扩招,高职院校也打通了对高中生的招生渠道,多种社会力量都为普高毕业生提供了宽松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条件,不少家长对升学形势盲目乐观,认为现在就是把孩子送入高中、再进人大学的大好时机。因此不少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职校就读,以及一些学校自身管理的疏漏导致声誉下降,也是导致生源日益枯竭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生厌学数量居多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在初中学习、纪律双差。经历中考失败的打击而产生强烈的厌学心理,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同程度存在问题,更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少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想法走进职校。厌学情绪不仅制约学生的发展,也困扰着职业学校教师,不少教师由此产生职业倦怠感。

3.专业不专,特色不特

随着社会发展,一些传统优势专业的地位受到挑战,一些新兴、弱势专业还没有形成特色和一定的影响力。目前就业看好的汽车维修与驾驶、数控机床、挖掘机培训,护理学等专业根本没有软硬件设施,甚至没有办学资质;而联合办学又是需要条件的,实质上是帮助别的学校招生办班,这些都影响到学校的特色发展与整体竞争力。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用工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而学校的发展却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步伐,企业需要具备更高科技水平的技术人员,而职业学校毕业生对此几乎无法胜任。另一方面,技术含量型企业比例偏少,就业准入门槛较低,出现了职专生与非职专生同工同酬现象,无法显示职专生能力优势,也影响了上职教的积极性。就业出路的困难,是职业学校遭冷遇、招生困难的一个直接的主要的原因。

三、改革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2.完善制度,创设有利于技术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环境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首先,提高教学和就业质量。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苦练内功,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学校既要拓宽就业渠道,保证出口畅通;既要加大外联力度,又要狠抓质量管理,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最受企业、用人单位欢迎的并且具有吃苦耐劳精神、遵纪守法意识并能熟练掌握一门或几门实用技能的人才。

其次,拓宽办学思路,实施产教结合。实行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学校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再次,着力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水平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条件,要以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和师德素质为重点,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尤其应当加强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除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外,在能力和素养方面还有特殊要求:一是行业职业道德。“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二是行业职业素质。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三是组织管理能力。要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四是协调交往能力。“双师型”教师要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办事,具有较强的交往协调能力。五是创新能力。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

【论大学生就业工作中高职院校的任务】 大学生创业论文3000字

摘 要:教育部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在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对高职院校所应承担的任务从两大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就业工作

教育部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每五年都要接受一次评估。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作为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由此可见,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高职院校来讲,既是关系到学生安身立命的大事,也是检验学校优良与否甚至关系到学校生死存亡的大事。
笔者认为,在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中,高职院校所起的作用应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它所应承担的任务可从两大方面进行探讨。

一、不断提高学校软、硬件条件,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根据2011年9月份《中国青年报》的一篇资料显示:今年高职院校的整体招生遭到了生源危机的猛烈袭击,在部分省甚至大面积出现大量零投档现象。但仍有少数高职院校招生却异常火爆。
为什么有些高职院校门庭若市,而有些高职院校却门庭冷落、无人问津?作为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校,应该以怎样的特色来吸引生源?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简称,它是和传统普通高等教育有着不同质的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的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严峻的今天,学校就业率的高低往往成为学生择校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所以,高职院校要想保持旺盛的生源,就必须牢记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具体措施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
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依然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有些学校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选择设置成本低、易于教学、见效快的专业,造成学生就业时因专业雷同而竞争激烈;有些学校盲目跟风设置所谓热门专业,却不顾及自身的办学条件及办学质量是否达标,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并未真正合格,不能为单位所青眯。
针对上述各类情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应考虑强化学校的办学特色,既要与其他高职院校“错位”发展,避免与其所设置的专业雷同,更要重视弘扬学校优良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强化体现特色的品牌专业,围绕品牌专业设置新专业,构建结构合理的专业群。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科目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各科目的学分与学时比重的分配。作为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职业技能课程的设置,增加实践、实训课的数量,提高实践、实训课的质量。以确保毕业生毕业时,不仅掌握岗位所要求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也具备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
(二)重视教材和知识的更新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职业技术教育是要求其教材应用性较强。随着经济的发展,岗位及岗位的能力需求始终处于变化之中,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和一线教师对不适于社会岗位能力形成需要的教材内容,甚至教材本身进行修整调适或更换。
同时应督促和鼓励教师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一方面在教学中尽可能调整和补充现有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适当地增加并加重讲授具体操作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组织有关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教学一线的教师编写高水平的高职专业教材。
(三)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要培养出真正合格的高职生,关键是要有一支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既要有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能力,又要有类似工程师或技师的专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目前从高等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其基础理论知识一般都比较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职业院校应将他们有计划地送到企业进行实践和见习,同时要允许并鼓励职业院校从企业招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优秀技术人员作为*教师,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直接承担教育教学任务。支持专业课教师每年到企业挂职、实践,及时掌握生产第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四)增加实践、实训的学时,使学生深入第一线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生产发展、满足企业要求、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核心。
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模拟训练环境、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产教(学)结合、依托行业、背靠企业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加强实习过程的引导和监督,不使实习的方式和过程流于形式。以实训实践代替参观、课堂作业,以此为平时成绩,作为期末评份的参考,并使平时成绩占期末成绩一定比例,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以就业为导向的新的发展观,要求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一方面,学校寻找自身因素,通过加强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措施,为市场提供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还可通过对学生就业的心理进行引导和向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来帮助毕业生更好的实现就业。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作为高职生,心理定位一定要明确。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技术型人才,而不是输送高级科研人才,所以,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上更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对未来应该要有明确的心理定位,就业时是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的技术银领,要放得下架子。
各高职院校可以就业指导课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主渠道,针对高职生在就业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时,着重帮助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切实转变“就业定终身”观念;
2、必须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
3、大学生要转变精英意识,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进行择业,要转变就业“盲目攀高”的观念;
4、要转变狭隘的“专业对口”观念,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5、拓宽就业渠道。能进入公有制单位的大学生仅为少部分,非公有制单位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
6、就业要主动。
(二)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提供及时、安全可靠的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是求职的基础,是择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可靠保证。就业信息并不仅仅局限于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它还包括*和高校各级管理部门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而制定和实施的各种 规章制度 、政策。
为了帮助大学生就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于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作为毕业生可能并不真正了解,因此学校应细致入微地向学生提供和介绍各种与就业有关的信息,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时确定择业的方向。对于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同学,更应该让其了解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工商注册、行政审批、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的政策,并通过创业培训课程的实践等,帮助大学生以创业带就业,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另外,向毕业生提供真实可靠的求职信息,也是学校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在指导毕业生分辨各种信息,发布各类安全可信的就业网站的同时,还可以可通过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稳定可持续的用人信息,以促进毕业生更好的就业。

参考文献:
[1]朱霞,刘建忠.专业建设与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关系[J].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
[2]课题组成员:梁玉光,杨钟诚,蒋光明.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 服务重装基地建设――德阳重装基地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德阳市教育局课题组,2005-8-19.□

以上就是高职院校招生论文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探讨论文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大学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上一篇: 2022年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分类考试招生专业有哪些? 下一篇: 2022年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分类考试招生专业有哪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