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教育资讯 >正文

不要对孩子实行教育冷暴力

更新:2020年03月06日 19:24 大学路
高考是一个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面对高考,考生总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高考体检对报考专业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志愿?等等,为了帮助考生解惑,大学路整理了不要对孩子实行教育冷暴力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不要对孩子实行教育冷暴力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给一些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一事,引发公众强烈关注。虽然校方称此举是为了激励“绿领巾”们上进,但仍引起许多家长和公众不满,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当下教育“冷暴力”的反思。     教育“冷暴力”是相对于体罚等暴力行为而言的一种“精神惩罚”,常见的手段包括对学生态度冷淡、放任、嘲讽、区别对待等。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42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教育中“冷暴力”现象普遍。72.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遭受过老师的“冷暴力”。     嘲讽挖苦型的教育“冷暴力”最常见     浙江省温州市某中学学生包梦辰(化名)回忆,自己刚上初中时,由于家里出了一些事情,他上课时老走神儿。有一次,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挖苦他说:“你爹妈真会给你起名字,还叫梦辰,难怪每天像在做梦一样。”     他本来就因为家里出事而心情郁闷,老师的话就像一把尖刀,再一次刺进了他的心里,让他变得更加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后来,老师干脆让他和所谓的差生坐在一起。久而久之,他想自己反正是没人管了,越来越无心学习。     江苏省南京市某小学学生袁珊(化名)对记者说,班主任经常采取的一种惩罚手段是,让没能按时交作业的同学一个人坐在一边,不许其他同学和他说话。这样一来,如果有同学没按时完成作业,甚至连校门都不敢进。有一个同学,因为没做完作业,又怕老师惩罚,竟然跑到她家附近的一个山洞里躲了起来。这件事最后还惊动了警察。     当下教育“冷暴力”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哪些?调查中,获选率最高的前三种形式分别是:“嘲讽挖苦型:对学生冷嘲热讽”(70.4%);“冷漠型:对学生漠不关心”(69.7%);“训斥型:对学生一味批评责骂”(66.1%)。     其他表现形式还有:“孤立型:通过调座位、不让回答问题等方式孤立学生”(61.7%);“区别对待型:在许多方面区别对待学生”(61.6%);“威胁型:以吓唬威胁的语气批评学生”(44.7%)等。     教育“冷暴力”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教育“冷暴力”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调查中,受访者认为首因在于“教育理念中缺乏对学生自尊心的重视与培养”(78.2%)。     其他原因依次是:老师只根据学习成绩来评定学生,对差生“贴标签”(66.0%);老师压力大,不愿多花时间对差生耐心教育(45.7%);提倡惩罚的传统教育理念作祟(39.6%);不能体罚学生,老师的“冷暴力”是无奈之举(24.5%)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出现教育“冷暴力”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孩子权利的认识与尊重。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强调“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当对孩子的体罚被禁止时,这种惩罚孩子的传统就会演变为“冷暴力”。

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不要对孩子实行教育冷暴力,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不要对孩子实行教育冷暴力”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