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教育资讯 >正文

为啥教师家庭能培养出这么多状元”学霸” 难道有“基因”

更新:2020年03月09日 10:20 大学路
高考是一个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面对高考,考生总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高考体检对报考专业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志愿?等等,为了帮助考生解惑,大学路整理了为啥教师家庭能培养出这么多状元”学霸” 难道有“基因”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为啥教师家庭能培养出这么多状元”学霸” 难道有“基因”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几个高考状元的故事,看看他们的家庭教育都有哪些特点——特点一阅读氛围很浓厚     阅读让孩子开阔视野,学习兴趣浓厚     故事     “我最喜欢看的是《活着》,教会了我一个道理,就是无论怎样都不会放弃,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原则,是学习中遇到挫折后最后的药剂,也是学习压力重之后的一种放松方式。”高志华说,在课余时间,他很多时候就是看书,这样学习之后的生活,就会觉得很轻松,“也就是要学会放松自己。”     解读:     教师往往是最重视阅读的一个群体,因为其职业发展要求其必须关注阅读。在一个有着阅读氛围的家庭里,孩子很容易受到熏陶和影响,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样,读书学习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同时,涉猎广泛的孩子一般会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对他们接受理解知识并进行深入的探究都是很有帮助的。     特点二父母言传身教     华天韵是2012年江苏省高考理科状元,父母都是初中老师。妈妈冯向红说:“在她小学一、二、三年级时,为了培养女儿看书的习惯,我整整三年都没有看过电视。自己言传身教,女儿也就跟着我不看电视,有时间就看书,慢慢就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冯向红说,他们一家最好的减压方式就是一起看电影,每次华天韵有重大考试结束后,他们全家都会一起去看电影,“我觉得我们给女儿带来的影响仅仅是言行举止方面的东西,我跟她说,如果你是名牌,你穿什么都是名牌,如果你不是名牌,你穿什么名牌,那都不算名牌。”     解读:     教师相对懂得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把控孩子的心理变化。专家分析,享受学习、把学习当成兴趣这件事是需要培养的,尤其是教师更懂得教育心理学,他们会通过心理暗示和引导,激励的方法,让孩子快乐学习。老师会培养小孩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率,这对于孩子取得好成绩有很多好处。同时,因为教师跟懂得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这个道理,因此在做人做事和价值观等方面都会从自身做起,为孩子做好榜样和示范。     特点三家庭环境宽松*     父母均是博导的2014年云南省高考文科状元赵浩宇,家庭氛围的和谐、活跃,不仅让他学习成绩拔尖,还使得他能更加自由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吹萨克斯、演话剧、排球、短跑样样不落,他是一位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并且他外向的性格、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较强的社交能力都与宽松*的家庭氛围息息相关。     兴趣与天赋,是成功的重要推动力     故事     在施源父亲眼里,儿子是他这一生最满意的“弟子”.“施源是个成熟的孩子,从上初中开始,他的思想深度和理性思维,一直都让我感到骄傲。”而在妈妈眼里,施源是一个从小就不让大人操心的乖孩子。“他的兴趣广泛,很有主见,生活自理能力很强。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他都能自己安排和计划。”     施祥武说,儿子施源上幼儿园时对数学表现出浓厚兴趣,并逐渐显露出在理科方面的潜质。于是父母开始有意引导他在理科方面下功夫,使得这一学科逐渐成为他最擅长的。然后再由点到面,辐射其他的学科。事实上,施祥武对儿子管得并不严,除了坚决不让孩子课外补课,还常常与儿子交流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遇到节假日就会带着施源出去玩。     能力第一,分数第二,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故事     通过上面几个故事我们看到,正是由于教师了解教育规律、懂得教育心理学,才使得他们更加注意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更加以身作则地带动孩子,更懂得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去发现他们在学习之外的优势与特点。在心理层面,教师家庭的孩子正是认同了家长的教育,在心理上也就可能认同学习。     所以,即便不是教师家庭,注意挖掘孩子的兴趣与潜能、给予孩子充分的空间、重视孩子的阅读、激发孩子主动学习……有了这些特点,一样可以塑造出有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的家庭教育氛围。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为啥教师家庭能培养出这么多状元”学霸” 难道有“基因”,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为啥教师家庭能培养出这么多状元”学霸” 难道有“基因””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