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高考专业 >高考专业 >正文

如何去读中医学专业大学 个人想报考中医药大学,该如何去选科呢?

更新:2023年10月04日 16:44 大学路

今天,大学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如何去读中医学专业大学 个人想报考中医药大学,该如何去选科呢?,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如何去读中医学专业大学 个人想报考中医药大学,该如何去选科呢?

如何能学好中医专业?

第一单元:中基50;中药50;西内40;法规10

第二单元:中诊50;方剂50;西诊40;伦理10

第三单元:中内90;针灸60

第四单元:中外40;中妇40;中儿40; 传染病 30

我是五色土聊 历史 ,我来回答:

要想学好中医,要具备以下条件:

其一,你要有很高的悟性,敦敏持重,是那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人。

其二,你是中医世家的后人,或者是有这种学习的环境,耳濡目染。

其三,要有德行,有仁者之心,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既常言说的医者父母心。

其四,你要李轿闷有谦虚卑下之心,拜有缘的高人为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其五,你发自内心的喜爱中医,你觉得为患者解除病痛,会为你的内心带来极大的满足。

其六,你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文学功底扎实,博览群书。

你如果具备了以上条件,就有了学习中医的基础。

清代名医黄元御,不是医学世家,他通过自学和拜名师,终成 一代宗师 ,他是 乾隆皇帝 的御医,曾著有《黄元御著作13种》、《四圣心源》、《道德悬解》、 《周易悬象》 等,乾隆爷曾亲书” 妙悟岐黄 ”来褒奖他的学识,用” 仁德药济 ”概括了他一生的人品,它的外文名字叫” 黄药师 ”,跟 金庸 笔下的黄药师,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也许金庸老先生也很欣赏黄元御吧!!!

你好,我是中医二羊。作为一位中医专业出生的临床中医生,我来分享一点我的经历。

第一点:学好中医专业未必意味着学好中医

一个中医药大学里面的中医专业,我们都知道课程有中医基础,西医基础,还有英语等等其他的课程。

中医专业学的好的同学往往各个科都学得很好,所以他们的考试成绩都非常的漂亮,甚至很多拿奖学金等等。

根据我的经历,我发现在学校的时候,中医专业学的好的大多都是女生,毕竟女生背书背知识的能力比男生要强,并且容易下苦功夫。

但是下了临床就不一样了,能很比较喜欢中医的女生真的很少,这我想也是,估计为什么 历史 上还是少有中医大家是女性的。

我并没有任何歧视女性女生的意思,但是总体来看我身边的人喜欢中医,并且用好中医的女性相对于男性要少。

学好中医专业各门课程考的很好,但并不意味着中医学的很好,中医学得很好,也并不意味着中医学的很好。

第二点,中医知识学得很好,并不意味着中医临床很好。我们都知道,学习中医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还有药物,方剂等等,这些基础知识也是必备的,但是这些知识学的好的同时也有一个弊端。

一旦下了临床就会发现中医临床是非常的灵活和需要变通的,书本上教的一些知识,这个时候有的反而成了死的东西。反而成了条条框框。

第三点,中医临床在课外,我想想要学好这门专业的话,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或者是背好书,考好试。

上学时候我不是一个乖乖的学生,看的课外书比较杂,或者是中医课外书比较多一点。下临床了,我反而觉得我以前看的课外书对我帮助比较大。

最后,学好中医真的是要花很多的功夫和时间,那我现在下临床也发现上学的时候背过的方歌,歌诀,熟读过的经典条文,对我非常的有用。

我们的后面的一些中医学子,或者是师弟师妹们在基础这方面多下功夫。当然中医一辈子都学不完,书看不完,后面的路还很长。确定自己是真的喜欢帆念中医就下定决心学吧,

如果不喜欢没兴趣,可以趁早改学别的。

我是中医二,中医于我而言是一种爱好,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态度。

一、最重要的是需求和兴趣。自身或家人体弱生病久治不愈需要中医,见证过中医治疗效果产生兴趣。只有有需求和兴趣,才能自愿投入大量精力去学习。

二、医学院的中医专业,学习内容多,要侧重基础知识的记忆,经络穴位,方剂中药,经典条文。为以后临床打基础也为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做准备。

三、树立长远哪弯目标。学好中医困难很多,知识书籍汗牛充栋,自身认识、悟性局限性,外界干扰质疑诱惑。只有确立终身学中医,才能不被眼前的短期的问题干扰。

四、独立思考。现在是学好中医最容易的时代。旧时“江南诸师秘仲景方而不传”,现在网上各种中医大师的真知灼见都能查阅学习。只要你想,你坚持,没有什么能阻挡你。

五、尽快入门。中医是为治病救人的,临床效果差是没入门。早入门才能有机会登堂入室。

这个问题好难回答啊!

先问两个问题

1、要说学“好”,好的标准是啥,跟谁比?

与扁鹊、 华佗 比,还是跟 张仲景 、 李时珍 、皇普谧比,还是以施今墨、张锡纯为标准,还是以当今的中医博士毕业为标准?还是以研究出一个治疗某种病症的特效通用方为标准?比如治疗某种罕见病。我是能治疗普通型白发了,能让黑发人种的人终生不长普通型白发。

2、你是上中医专业本科学习,还是业余学习?

下面发表我的观点

1、先说最简单的:业余自学。在当今的医疗法律制度下,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就不能行医;在当今医患矛盾白热化的 社会 ,动不动就讹诈你几万,甚至上百万,你即使通过自学,已经对古医书的内容字斟句酌、倒背如流、融会贯通、学富五车,敢给谁看病,先扣一个非法行医的帽子,啥都完了。你学了,只能给自己用,给家里人用,而中医学是经验医学,没有大量的临床实践,想妙手回春,手到病除,只能是做梦!现在刚刚开始试行的中医“确有专长”操作,也只能局限于某一方面,那样的话,人群小,经验就会少,要想经验丰富是不可能的。

病症是从瞎治开始的,没有大量的病人作为实践的基础,有再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没有用,再说了,医学的理论多数是瞎编的,不通过临床实践,根本不容易理解。还有,名医没有寿命太短的,太短了就没有那么多的经验,就不会成为一代名医。多数人都不服我说的:医学理论是瞎编的。纵观所有的中医书籍,没有合著,都是独著,因为合著必然要吵起来。当代的中医教科书是学西医的人士编的。所以写到“消渴”章节时,里面既有“消渴”,又有“ 消渴症 ”,又有“消渴病”,还有“上中下三消、肾消”又有“ 糖尿病 ”,一塌糊涂。

医学复杂万千,医学博大精深,没有名人指点,很难深悟其理。就连那些字都很难搞清楚,再加上本来写的就不清楚。《 黄帝内经 》里的许多 生僻字 (所有的生僻字可以到我的*空间的日志里去找),连字典里都很难查到。查到了又有许多解释错了。当今最权威的 《汉语大字典》 中的许多关于医学方面的“ 字 ”的解释出现错误。我已经给其纠正了20多处,故此编委会赠送我一套《汉语大字典》。到现在已经发现了100多处。全部寄到编委会了,待其再版时进行修改。

( 红色的版本是赠送给我的 )

2、再说比较难的:

通过学校学习,首先要高考成绩优秀,记忆力好,在校期间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优异,不断进取,研究生,博士生,拿到毕业证,但是这时只能算学到了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如同 马谡 一样,只善于:纸上谈兵。治病的经验要来源于实践,而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才不是盲目的实践。但是问题是, 中医理论 大部分都错着呢,怎么能学完了就技艺超群呢?因为不论中医与西医的医学理论,都是从瞎编开始的,而且多数都错了,所以教科书在不断地被修改。因为中医没有长足的进步,就没有大刀阔斧的修改。我正在从事这方面的努力,而且经过这样的努力后,学完了就会诊治病症。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大部分是脱节的。看看我以“风”字为首,把与风有关的中医和西医方面的知识串通起来的效果图。通过造出新名词,准确表达事物,在中西医间架起了一座立交桥,这样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就融合在一起了。

将来的医生必须中西医都会,因为中医 与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取长补短,才能在治疗病症时得心应手。

3、最后说最难的。

以“神医”为标准。因为人体是整体,奥秘无穷,是与自然界和整个宇宙密不可分的,而(语言)文字是非常笨拙的,不能用现有的文字表述明白,而且永远也表述不明白,只能是个大概,而且必须在共同认知的基础上才能明白。比如经络,没有一定内功的人,或没有内视能力的超能力的人,永远不可能清楚其中的奥秘,只能知道一点皮毛而已!

西医通过解剖,永远也解剖不出经络、穴位、精神、意识,等。离开整体和活体,非常多的功能是不存在的。所以西医不可能击垮中医,中医也不可能挤垮西医,西医的优势人所共知。只有中医与西医,包括其它医学完美结合才是正道。

怎么又是一个相似问题。

我给你指条路。让您找到路。

读经典 跟名师 上临床

跟明师,读经典,勤临床

医者仁术,学医先立德

?:如何能构学好中医专业?:那就是能构二字,有信心!感恩于 社会 !高雅丹薄的思想品征,晨救人类的人才,才能学好。如孙思邈,扁鹊,华佗,素素,朱丹溪,轩辕传奇的人物,太上,太乙,九银真经,张三峰经典,从文字出坎到当今盛行,没有信承,根本无力专业之谈论。学好中医:一,从自已适变人体,看古书有多辩能力,二,书中有取径,三,学艺仿师,得忽精华,师言曰:假传万倦书,真传一询活的原则。四,勤奋之劳,就会有好的收益!

中医专业有哪些大学可以报考

应该是“什么大学”。

根据去年的录取情况,可报考:南京审计大学暨南大学、华北电电大学(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苏州大学上海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院校。

1、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简称“北中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蠢燃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漏键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

学校有和平街校区、望京校区和良乡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108.30万平方米;下设14个教学单位,12个本科专业;有8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返档巧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临床医学院,8所教学医院;教职工5120人。

2、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简称中国医大(CMU),位于辽宁省省会沈阳市,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与辽宁省人民*三方共建高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成为“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有沈北、和平2个校区。设有32个院、系、部。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个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有3所附属综合性医院和1所专科性医院。

怎么才能读全日制中医大学

一句话,那就是参加6月高考。全日制有广义、狭义之分:(1)广义全日制:学校以此来区分上课形式,把全脱产上课称为全日制,半脱产上课(如半脱产、周末班、寒暑假班等)称为非全日制,这个广义全日制、非全日制与发什么证书无关。(2)狭义全日制:是全日制学历的简称,是人事局审查毕业证使用的专有名词,最正宗的考试录取的学生就属全日制学历,简称全日制。这个狭义全日制与是否全脱产上课无关,而与毕业证有关,一验毕业证就知你的学历是否正宗。
我主要讲一下狭义全日制的认定和意义:70%的大学生对狭义全日制模糊不清,只知其一未知其二,经常把广、狭义全日制混为一谈,简单的误认为全脱产上课就是全日制学历。其实不然,人事局所谓的全日制与是否全脱产上课无关,全日制引申指入学门槛,只有最正宗的考试录取的学生属全日制学历,正儿八经考上的就属全日制学历,旁门左道考上的就属非全日制学历。汉语在不断的进化,狭义全日制演化培嫌成了统考生的代名词。薯前
人事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人事局)主管审查毕业证、学历认证,你的证书是否属全日制学历由人事局来认证(自己说了不算)。所以我们必须以人事局研判毕业证性质的方法来解释全日制:即“最正宗的考试录取的学生为全日制学历,例如一月份考上的研究生为全日制研究生,六月份考上的大学生为全日制大学生”。这是人事局的标准答案。
研究生全日制是指:不论学硕还是专硕,不论在职与否,不论统考、一月联考、单独考试、推免生,只要是一月研录取的,不管采取哪种形式上课,比如全脱产、半脱产、周末班,待遇都相同,都发双证(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证)。双证研究生就是人事局认定的全日制研究生。研究生毕业证只有一种,毕业证代表学历,有毕业证的研究生就属全日制研究生。除了双证研叫全日制外,单证研(GCT考、同等学力申硕)没有毕业证,即使是全脱产上课也不属于全日制学历的范畴。
大学生全日制是指:只有6月份统考录取的大学生才能发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也就是人事局认定的全日制毕业证。至于成考、自考大学生,分别发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和高等教育自考毕业证。即使成考和自考生全脱产上课也不属全日制学历。这三种毕业证抬头有区别,毕业证抬头(毕业证最上边一行字)写“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证就叫全日制毕业证,分专科和本科。(注:网络教育、电大、夜大、函大、职大、成大都属成人教育,不属全日制学历)。
再说说普通专科升本科,有三种方法即普通专升本、成考专升本、自考专升本。普通专升本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属全日制本科。成考和自考专升本本科阶段分别发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自考毕业证,本科阶段的毕业证不属全日制学历,不准报考或聘任要求全日制本科生的职位,所以续本最好是续普通专升本。
全日制是个时髦的词汇,一定要弄懂它的两层涵意,广义全日制意义很简单,单指全脱产上课而已:狭义全日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系到人生前途,现在就业讲究的就是狭义全日制(入学门槛),例如报考公务员、事业编、单位招聘、干部任免提及的全日制均以人事局的狭义全日制为标准。凡与之相抵触的解释,人事局概不承认,我们一定要以人事局的答案为依据,来衡量所读专业是否是人事局承认的全日制,即使没办法被迫读了非全日制专业也要心知肚明。自己不会正确区分广、狭义全日制是吃亏的根源。很多好单位招聘时明确要求全日制文凭,例如职位表要求: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这个全日制指狭义全日制,人事部门必验你毕业证,鉴定毕业证性质。人事局用全日制这张王牌使不少人资格审查无法通过。有很多非统考全脱产毕业生,例如大学的成考、自考,读研的GCT考、同等学力申硕的学生在找工作时配手手,通不过资格审查后,才知自己的学历原来不属于狭义全日制,又问如何才能变成全日制学历?答:获取全日制学历的唯一途径就是重新参加6月高考或一月研。

中医学专业的大学都有哪些?

中医学专业分数较低的学校有天津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等。

1、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20年,学校成为天津市人民*、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2022年漏弊局,学校成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是原国家教委批准的唯一一所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学校设有静海团泊校区、南开玉泉路校区。

主校区坐落于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湖畔,占地2600余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校园以湖水景观为特点、中药植被为标志、中医药文化为主线,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植物园、全国最先进的中医药科技园及在国际上具有影响的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心。

2、沈阳药科大学

学校总占地面积约133.0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6.45万平方米卜毕。其中校本部(沈阳市沈河区)校区占地面积约11.0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71万平方米。

铁西校区(沈阳市铁西区)占地面积1.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8万平方米;南校区(本溪市溪湖区)占地面积120.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5万平方米。

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教育的高等药学学府,设有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无涯创新学院、文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亦弘商学院等12个学院。

3、贵州中医药大学返让:

州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5年,原名“贵阳中医学院”。建校以来,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才为用”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己任。

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本硕博全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医药高等院校。

学校是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共建高校。2018年被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202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获批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个人想报考中医药大学,该如何去选科呢?

想学中医药方面的专业主要有:

1中医学

2针灸推拿学

3中医儿科学

4中医骨伤科学

5中医康复学

6中医养生学

对于多数地方来说主要是上面的6大专业。其中以中医学为主。中医学近年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疫情期间中医的表现更是让国际友人也大大赞赏,也见证了他的实力,发蔽早展很快。如山西中医药大学: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山西中医学院,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7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校现为山西省博士哗唯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就等教育部的批复乱并培了。教育部2017年中医学学科评估: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A+

2上海中医药大学:A+

3南京中医药大学:A

4天津中医药大学:B+

5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B+

6 广州中医药大学 :B+

7 成都中医药大学 :B+

8辽宁中医药大学:B

9浙江中医药大学:B

10 山东中医药大学 :B

11 湖南中医药大学 :B

12长春中医药大学:B-

13安徽中医药大学:B-

14福建中医药大学:B-

15 首都医科大学 :C+

16 江西中医药大学 :C+

17 河南中医药大学 :C+

18湖北中医药大学:C+

19广西中医药大学:C+

20贵阳中医学院:C

21陕西中医药大学:C

22甘肃中医药大学:C

23厦门大学:C-

24云南中医学院:C-

25河北中医学院:C-

以上就是中医学学校实力排序表。根据考生的分数依次选择就好。

所以说考生想报中医药大学,首推荐学科:中医学,其次是针灸推拿学。由于我们报考高考志愿时一般是可以选择6个专业。但是好专业报考的人多,每个人的分数也有高有底,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专业中医学专业录取,要分析近三年的某校的中医学录取数据,至少对比下来两年你都可以达到,才可以报考,当然三年最好。否则你就得再降一个学校层次。

同理其他要保专业录取的报考方式也是一样的。通常说叫:专业优先。

以上就是大学路整理的如何去读中医学专业大学 个人想报考中医药大学,该如何去选科呢?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大学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如何去读中医学专业大学 个人想报考中医药大学,该如何去选科呢?”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