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个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面对高考,考生总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高考体检对报考专业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志愿?等等,为了帮助考生解惑,大学路整理了人大附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面向全体、个别辅导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说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小编不得不和大家分享一篇人大附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面向全体、个别辅导,家长们可查看学习一下。
1. 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刘彭芝校长对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从20 世纪90 年代初就在人大附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由校长直接领导、人大附中心理教研与咨询中心负责开展、各部门相互配合、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强大保障。
2. 打造专业和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专*教师队伍
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全部拥有正规的心理学专业教育背景,形成老中青梯队。现有专职心理教师8 人,其中博士2 人、硕士6 人,1 人为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心理教师2 人,为留美归国人员,其中博士1 人、硕士1 人。师生比约为1∶500。而且,学校为心理教师职称评定提供保障,其中4人拥有高级教师职称。
3.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研学课和研修课
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每周1 课时,有效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每个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每周2 课时)、研修课(高一每周2 课时,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验班每周3 课时),在高二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2 课时),为对心理学有浓厚兴趣、对解决自身心理问题有强烈需求的学生提供选择。
必修课采用*案和课件,其他课程由主讲教师备课,经教研组集体备课后形成教案,德育以及其他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知识。
4. 开展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开辟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两个空间,周一至周五中午、下午各1 个半小时(每周共15 小时)为值班时间,心理教师轮流值班,其余时间则根据需要随时提供咨询服务,建有严格的心理咨询制度,保证私密性和安全性。
根据统计,每周平均咨询来访者(含学生、教师和家长)约为1015 人次。特别重视家庭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有近一半的案例是关于家庭咨询与治疗的。
5. 启用心理健康教育专用教室
鉴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性和互动交流为特点,学校建有心理健康教育专用教室,配备可移动桌椅、贴写墙、书柜等相应的设备设施,由专人负责管理。
6. 加强教师备课、教研和培训活动
采用集体备课形式,根据实际情况,每周或至少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和教研活动,*学内容和进度,保证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与有效性,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教师互为督导,分享心理咨询个案。除了参加校本培训和区培训、邀请专家来校培训外,每位教师每学年都有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每学期的培训数为15 课时以上,承担市区级科研课题,撰写科研论文,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发表文章和出版书籍。
7. 开展专题讲座
每学期设有针对家长、学生和教师的专题讲座,包括小型座谈会和团体活动,内容涉及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父母遗传和家庭氛围以及教养方式等对孩子的影响、异*往、缓解考前焦虑和生涯规划设计等。
8. 制定并落实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学校已经形成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校领导、德育教师、心理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年级组长和学校保卫部门等紧密联动,在心理危机事件出现苗头时能够及时进行干预。
9. 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保障充分
学校每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超过生均10 元,而且校园文化以“爱与尊重”为核心,营造出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
1. 实现心理健康理念与知识全覆盖
教师方面,在刘彭芝校长提出的“每个教师都应该是心理教师”理念的倡导下,通过培训、心理教师专题讲座以及与其他教师多种形式的沟通,全体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储备、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的技巧等方面得到提升。
学生方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社团活动等,对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有基本的认知和体验,当自身或同伴出现问题甚至只是存在学习、生活上的小困难时,都能够自觉地思考与心理的关系,有意识地积极想办法改善,并在需要时主动而坦然地前往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家长方面,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心理的重视已强烈地影响到家长,很多家长能在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时主动提供帮助,也有不少家长会主动找心理教师寻求专业咨询,咨询内容包括如何改善夫妻关系、如何与孩子更和谐地相处等。
2. 积累系列校本课程教案、课件及课程实施相关素材
近年来,学校在课程建设中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其健康和谐发展。
必修课方面,学校在近20 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于2012 年与香港青年发展基金合作,引进香港石丹理教授主导编著的《共创成长路》,现已形成初一、初二年级“成长心路”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选择有针对性的主题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选修课方面,先后开设潜能开发与发展、生涯规划、心灵成长小组课程、心理治疗基础、社会心理学等课程。
研修课方面,开展听障儿童语言康复、义务献血等公益活动,以及创造力培养、生涯规划与发展等。
研学课方面,每学年有100 多个学生选择心理学科研学课,每个学生都会进行心理小课题研究。
3. 建设高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
学校已成功建成一支专业水平高、综合素养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社会影响广泛。此外,学校设有心理教研与咨询中心,高学历的心理教师团队在课堂教学、心理咨询、课题研究和专题讲座等方面表现出色,注重个人修为与专业素养,每年都会举办市、区和校级公开课,而且学校为心理教师的再教育和再培训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和科研论文先后获得市区级一、二、三等奖,1 位教师作为访问学者于2012 年在美国麻州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编写出版三本校本教材《男生女生》《情绪的控制与表达》《学习与心理》,个人专著《改变孩子先改变父母》,合著《健康心灵胜过优异成绩》,在《中国教育报》《法律与生活》等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数十篇,在专业领域和社会领域拥有较大声誉。
此外,学校还带动人大附中分校、二分校、西山学校、朝阳学校和翠微学校,以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宁夏六盘山实验高中等联合学校的心理教师共同发展,教师受邀在全国各地举办过数十场心理专题演讲,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4. 及时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及时干预,未发生任何重大恶性事件。学生的大小心理问题能被及时发现,约10%的学生接受过心理教师的专业心理咨询;已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家长能主动配合帮助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每学年有2~3例有严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的学生经转诊、休学治疗,再经心理教师、德育教师共同面谈后确定其是否能回校复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心理健康和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我们的展望
学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未来5 年,我们将在继续抓好学生、教师和家长心理健康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成《成长心路》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撰和出版,为全国各地的心理教师提供一套系统且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教材,开展师资培训。
在前期已完成的我国香港地区成熟教材《共创成长路》本地化,并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实施、前后测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且由于这套教材具有很高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我们已于2015年组织编撰完成初一、初二、高一3 个年级的《成长心路》教材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课题研究中,资金充足,已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联系好编辑、出版事宜,预计将于2015 年10 月出版。出版后将向全国推广,在前期与其他部分学校的商谈、合作中,我们发现他们对这套教材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2016—2018 年将对部分有需求的学校开展教材实施的教师培训工作。
第二,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心理咨询技巧,使他们在5 年内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心理咨询教师,进一步推进心理教师全员化。
学校现有的青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质高,学历高,已能进行良好的课堂教学,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在心理咨询方面较为欠缺,而心理咨询技巧是心理健康教师最为重要的技能。为此,我们将通过外派培训、个案督导等,帮助青年教师获得良好的心理咨询技巧,形成亲和力、悦纳性等必备的人格特质,使学校的心理帮扶工作再上一个台阶。计划在5 年内再引进两名专职心理教师,根据学校需要,在高一年级增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第三,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家庭、学校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局面。
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怎么高估都不会过分。今后,我们不但会继续为家长开办心理健康讲座,提供个别心理咨询服务,还将尝试举办家长工作坊,就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厌学、网络成瘾、暴力、抑郁、精神疾病、提升抗逆力等专题开展活动,为家长提高预防、应对孩子心理和行为问题的能力,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第四,向社会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做法,服务社会。
学校将继续鼓励心理教师通过发表文章、著书立说、开办讲座、接受采访等途径,针对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预防和缓解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提升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等传播知识、技巧与经验,为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帮助青少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做出我们的一份贡献。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全体教师和家长的参与。我们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通过讲座、座谈和读书计划等,促进全体教师和家长了解与掌握心理知识,并能有效地加以运用。
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
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人大附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面向全体、个别辅导,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