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学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河南大学雷霆哪里人 歌颂屈原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王立群、康震、易中天、郦波这些学者中,单论学术水平,没有一个让我钦佩的。如果论专业态度严谨程度,王立群值得我来敬重。如果论儒雅气质,郦波老师的气质比较好。
王立群是河南大学的,据河南大学的熟人讲,从学术研究方面,以及学术成果上讲,王立群老师的成就不是最好的,在河南大学 历史 考古专业,比王立群有成就的老师有好几个。比如,河南大学有个郑慧生教授,是研究甲骨文方面的专家。
康震在百家讲坛,讲过好多次课,主要讲唐诗宋词。康震讲课的水平没得说,就是不知道他有什么学术成果,或者有什么文学作品。有一次,中央台新闻联播,大学政治工作会议,我在电视上看到康震的身影,我的感觉康震更像一个官员,不是一个学者。
易中天教授,讲课的水平很好,有没有出类拔萃的学书成果,冷*的不得而知。易中天品三国,适合广大普通群众的水平和口味,所谓下里巴人,和着万千之众。自从,易中天先生的《中华史》,从商朝开始写,他说中国只有3700年文明史,冷清对易中天的敬重都没了,更谈不上钦佩。
郦波教授在百家讲坛,讲过很多东西,冷清印象较深的是他讲王阳明。郦波老师有次在某地方台做节目,他讲到霍去病时,主张中国不能过多的强调忍辱负重,汉族人在 历史 上多次遭受外来侵略,以及少数民族的杀戮,这不值得骄傲。要向汉朝学习,主动进攻匈奴取得优势。郦波老师的这个观点,和冷清的观点一致,令冷清肃然起敬。
冷清对于以上知名人士的评价,都是基于冷清个人和他们的知识水平、学术水平的对比而言,只是冷清一家之言,不代表大众的认知态度。这些知名的学者的知识学术水平,相对于大众来说,绝对是一般人不可企及的,大众是否钦佩他们,冷清就不得而知了。
易中天。三个理由:
一、易中天是有东西的2013年易中天宣布写作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此后出版了十六卷文集,就是他取得成就的最好证明。在我国当代,能出十册以上文集的学者并不是太多,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说的。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易中天先生十六卷的文集出版,我觉得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易先生的著作我看过一些,我觉得很有特色。易中天可以把自己对事情的观察、自己的心得和读者交流。虽然他的独立见解和他的表达方式都是引起很多争论,但是把他的成果全集出版,参与为了建设现代国家所需要的文化建设,参与这个讨论,参与这个大的建设项目,我觉得大家都会从中得益。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说,易中天写《易中天中华史》,是回归到中国知识人的正宗上去了,从梁启超、夏曾佑开始个人写通史的传统。1949年后,知识分子没有能力写通史,转而去集体编书。集体写作,无论是写通史还是断代史都没意义,如果你不能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新的知识,多一本、少一本有什么意义呢?易中天个人去写通史,最值得鼓励。
不能说易中天写了这么书,成就大到了什么程度,但是他踏实做了研究,研究获得不少成果,你可以不同意他研究的结论,但得承认易中天有东西,且拿出来了。
二、易中天态度严谨,不乱说话易中天开创了一个非常好的风气,就是评论 历史 必须拿出原始史料作为依据。在易中天之前,网上就有很多网文和键盘讨论 历史 军事,有的也写得非常好,但是这些文章很少公布其内容是什么地方看来的,读者只能根据信息量,来判断这个人写的内容是否合理。
全靠读者自己判断,首先对于作者因主观好恶写出来的东西就很难辨别,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网络神论多如牛毛的一个根本原因,很多神论大师十假之中有一真,当时网络上其它人也只是空对空的批驳,最后被拉低到了一个水准。当然比较多的是袁老师那种五六分真的,其余都是信口开河,虽然满是槽点,也不知道从何说起。
易中天好就好在,把他几乎所有观点引自出自什么地方,基本上一五一十的都交代出来了(基本上都是《三国志》和裴注,此外有少量吕思勉、张作耀、何兹全等老 历史 学家的作品),毕竟他是教授,还是上央视公开讲三国,所以不能跟写网文一样,得有学术界的基本要求。但是他不少观点在电视上放出来之后,很多人不服,这个时候就想到了我可以自己去翻原书,把每一个字眼都抠一下就可以反驳他了。因此易中天很有可能极大的带动了《三国志》(乃至后汉书、晋书)的阅读,这点功劳就是不可估量的。
三、易中天看得清自己易中天写出来的东西易懂而且有趣,但不装。
作为一个非 历史 专业的学者,他好就好在他看得清自个儿。
易中天写的东西,从他做《品三国》开始就一直保持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注释给你整得明明白白、扎扎实实。哪里是哪儿的史料,哪句话出自哪里,如果是一些主观的东西,他会给你贴出来是哪个 历史 大牛考证提出的这个观点。
这又引出易中天讲 历史 的一个特点,你看上去他的作品有非常浓厚的个人风格,但是他在作品里提到的所有主观性的东西,没有一个是他自己首创的,几乎全部都是前人提出的、经得起推敲的内容。
而且,最可贵的是什么?
易中天没有很多自诩搞 历史 、懂 历史 的人的臭毛病——爱撕逼。
他永远是:我看到的史料是这样讲的;我的观点是这样;有谁谁谁提出了某某某观点,他的依据是什么……
他绝不会上来就:我认为是什么;谁说的不对;我独家发现了什么;事情就是怎么怎么样的,不服来辩!
易中天很懂一个道理,就是 历史 的解读和主观表述是多元的,甚至很多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唯一确定的史料。
易中天和很多人引战不一样,他讲论战艺术,喜欢把火力引到别人那里去。
他作品里很多东西有人不同意,反对,但他不跟人撕,他明明白白把出处列出来,告诉你这是那个人提出的说法,你和那个人撕去。但是他绝不隐藏和伪造自己的意见。
这几位都是国学大师,个个都令人钦佩。不过,我最喜欢听康震老师讲课,认为郦波老师最具有儒雅气质。
王立群老师态度温和,说话慢条斯理,是一位非常可爱、和蔼可亲的老爷子。
喜欢听康震老师讲述那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事。康震老师风趣幽默,语言生动,课堂氛围十分活泼,内容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让人会不知不觉地就听到了最后,有种要一直听他讲下去的冲动。
认识郦波老师是在《中国成语大会》,熟知在《诗词大会》,郦波老师面相极善,温文尔雅,给人一种亲切之感,他这性格也是相当随和,与人无争那种。
至于易中天,我只知道他品《三国》,可惜没有听过他讲述什么,不熟悉所以不做评论。
除此之外呢,还有纪连海老师、蒙曼老师,也很喜欢他们。
纪连海老师给人的感觉就像老顽童,是与康震老师不一样风格的活泼,说话也很中肯,特别适合讲故事,也是一个有趣的人。
蒙曼老师是一位女学者,也是博学多识的才女,与郦波老师的风格相似,点评的时候也很会考虑到选手的感受,很有爱心和同理心的老师。
先说答案:王立群。
至于水平倒着讲吧。
康震、郦波,二位在自己所讲的古代文学-诗词领域都水平有限。非要评个倒数第一,那就是郦波吧,谁让郦鲲鹏教授不善藏拙呢。
郦教授,南师大硕导,自从上了百家讲坛,小有名气,涉足的领域是越来越广,后来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成语大会第一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担任嘉宾,对于他的那点旧学来说,这时候还算够用。再往后就不对劲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两档节目,彻底把郦老师打扮成一个诗词专家、国学大师的范了,甚至郦老师自己也认为自己既然当了诗词“导师”“大学士”,对诗词绝对是内行中的内行了,怎么说也是个“诗人”了。
他在微博发了自己几首诗词,被网友指出格律错误,用词不当。郦教授不仅不以为耻,还把自己比成鲲鹏,把批评的人比成斥鴳,说人家理解不了自己的境界。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郦鲲鹏教授的境界:
格律,错了;押韵,错了;内容,还特么抄网文小说句子……
有些人在自己的领域很厉害,出了自己领域乱说话就往往丢人。郦鲲鹏教授,南大文学院硕导,丢人丢在自己吃饭的领域。无话可说。
康震老师,天天赶场上节目,流水线出书。上次去某出版社,满地堆的都是康老师新书,横跨唐宋诗、词、文,煌煌几百万字。
这些都是一年之内,康老师在百忙之中写出来的。哪怕不过脑子写口水文,感觉都挤不出这个时间。
康老师自称“自带流量”的诗词男神,来看看诗词男神的诗吧:
天天嘲笑老干体,我特么随便抽一篇老干体,估计都能把康教授打趴下。又有人指出康教授诗词的格律问题,康教授竟然觉得别人诗在嫉妒他……
我的天,别人提出格律问题并不是因为你只有格律有毛病, 而是除了格律,其他地方全是毛病,无从下嘴……
下面说说王立群和易中天
王和易都能算是学者。但易中天属于创作型的学者,他专业主攻方向是文学和美学,所有他的畅销书多是品XX,《品三国》《读城记》,都是在用学养作根基,根基之上凸出的是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易的这个学术根基还是较为牢固的,经常引用翦伯赞田余庆吕思勉等人的学术观点,源流可见。
而王立群的史记研究在国内算是水平不错的。他真正的专攻方向是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人的性格也很沉稳,不像易中天过于跳脱,喜欢造噱头。
王立群、康震、易中天、郦波,这些因为《百家讲坛》而出名的文化学者,我一个都不钦佩,我只佩服他们口才好得不得了,也佩服他们获得了优良的基因,上得了普及一般 历史 知识的台面。
其实问者在提问中设了两个问题:1.最钦佩谁?2.谁最具有儒雅气质。第一个问题我已经回答了,第二个问题,我会认为问者是一个外貌协会会员。中国人多,最不乏的就是会读书的人,口才好的人;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 历史 的记录,每一个朝代都有优秀的 历史 学家,都会有前瞻的 历史 论断。
可以说,现代的中国走入了一个大赚钱的时代,人人都想发财,在校生想创业,自己当老板,高校教师走出象牙塔,加入公司的董事会,而文化学者则以文化为产品,只要一个文化表演平台,定一个题目,写好稿子,根据受众认真润色一下,然后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让听众听起来以为是真。于丹,前几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说到这个时代是要什么就有什么的时代,这个时代什么都不缺少。于丹的口才很好,当时听起来,以为现实就是这样,贫富差距已经消除,教育已经全国普及,大街上已经路不拾遗,夜晚可以夜不闭户,中国已经走入大同 社会 ;而现实却是重重的给于丹打了一记耳光。
书读多了,就会明白很多的哲学命题、 历史 故事、政治沿革,就不会惊讶于《百家讲坛》中的内容,他们不过是文化 娱乐 人物。口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训练的。
本人才疏学浅,一农村老太婆,对王立群,康震,易中天,郦波这几个大人物略知一二,易中天幽默诙谐,王立群知识渊博,郦波和善可亲,康震博古通今,多才多艺。如果不是从诗词大会,百家讲坛,凭我这低层百娃难见尊容。各有千秋,但我对康震教授更崇拜,我经常看诗词大会节目,康震老师的解说,绘画令人叹服。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人说康震老师因诗词大会口占几句,被打下神坛。我看未必,我位卑言轻,以许没人相信。我认为有的人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大江东去本来就流的日月,多么真实的诗!非要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拿来比较,难道苏轼可写大江,后人就不敢写大江吗?雄鸡高歌天地广,有人说毛主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好象又有抄袭之嫌,古人也写过雄鸡,谁人都可以都可以用这些词,为什么对名人就非要挑刺。有些人确实比名人能干,借此炒作好出名,这是当今盛行之风。
首先要明确何为儒雅气质。从名字来看,儒雅发端于儒家,“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儒者应该有的儒者品质,后来更为强调的士人风骨,也是儒者身上应有的品质。近现代以来,儒家经历了各种各样风雨的考验,儒者身上增加了一层知识修养的层面。总体看来,儒雅气质至少包涵了两方面内容:要有士人风骨,还要有一定的知识修养。要达到有一定知识修养不难,而要有士人风骨,特别是在受到考验的时候,要保持士人风骨,确是殊为不易。从这两方面的因素来看这几位的儒雅气质究竟如何。
从知识修养层面,这四位均是高校的教授,均受过较为严格的学术训练,讲课均是受到广泛欢迎,四人也都是上过“百家讲坛”的节目,都讲过受到广泛追捧的电视节目,都是学术明星。从这个方面来看,四人之间的知识修养很难有明显的差别,其中易中天老师的学养听闻上过他课的同学的说法,非常高的水准。由于工作的原因,我自己听过康震的诗词课,讲得确实调理还比较清晰,但是也有一些不够严谨的地方,只能说是一个好的课堂教师。王立群郦波的学养没有更多直接的证据,但是从电视节目可以看出他们也是同康震类似的情况。
而说到士人风骨,易中天是这四位学者里最有风骨的,去年他排演了一部话剧《模范监狱》,可以看出他所进行的表达,一些事情上的发言,都可以看出易中天的硬骨头。康震自不用说,高校里有了一官半职,很多发言都是一副媚俗之态。另两位学者似乎也很难听到他们在一些公共事件上的发声。
综合来看,这四位里,易中天最有儒雅气质。
我为什么最钦佩的是易中天先生呢?先是拜读过他们十来本著作,才舔着脸来表达一下对各位先生的钦佩。
钦佩的程度要分几个层面上来说: 1、 知识量的庞博, 易中天先生独自一档;康震、郦波、王立群在略低一档。
因为百家讲坛的缘故,很多人见证了四位先生在 历史 和古典文学上的精彩讲解。
后来的《诗词大会》,《成语大会》等其他节目,让许多观众更倾向于欣赏康震与郦波先生。
(但我们不能否认大多数观众对“诗词”有亲切感) 王立群先生在 历史 类节目中也有非常精彩的表现,但这都在他们的研究专业之内。
他们三位先生的作品也大多是偏专业的论文类出版。如:
《王立群读史记系列》;康震的《王维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郦波的《五百年来王阳明》《风雨张居正》。
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却只是他捎带着玩的一个方面,其他的还多着呢。 看下易先生的作品吧:(美学专业的论著已经很多,这里就不提了),只看其他的:《中国:掀起你的盖头来——中国文化现象解密》
《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你好,伟哥》
《书生意气》《穿透灵魂之旅系列》
《品人录》《读城记》《大话方言》《成都方式》
《书生傻气》《中国智慧》《我山之石》
《高高的树上》《从星空到心灵》
《帝国的惆怅》《帝国的终结》......
以上这些书我虽然没有全部看过,但也拜读了十之六七。可见易先生在知识的庞博上是略胜一筹的。 2、 普世的善果,易先生更惊案一些。 在这个信息爆炸,鸡汤和毒鸡汤,好的坏的一锅烩的知识混杂时代,几位先生的出现无疑是我们的幸事。王立群先生读 历史 ,郦波先生的诗词储备,康震先生的古典文学修养都让我们膜拜。
而且他们都是温文尔雅的做派,也大受欢迎和仰慕。
他们更是唤起了我们对古典文学、 历史 、诗词新的热爱。
虽然有人评论易中天先生比较随性,常常有讽刺挖苦之言。 但论到普世,雷霆和雨露的用意是一样的,都是恩赐。易先生无论讲座还是文字都更加的平实诙谐,通熟易懂。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也更“好玩”一些,既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又让人很有启发。
如果把几位先生比作佛家文化,四位先生都是佛法精深的大师。王立群、康震、郦波更偏向于律己自修的小乘佛教,而易中天先生则是普世的大乘佛教。
王立群、康震、郦波先生偏于淳淳善诱的“净土宗”,易中天先生则是当头棒喝,提倡“顿悟”的禅宗。
3、 专业内的成就,他们都在自己业内有很多论著。易中天先生是厦门大学的美学教授。划重点(美学教授)
王立群先生是文史研究
康震+郦波是古典文学
在一般认知上,美学是高于其他专业的,只有哲学才比美学高一点点。一家之言,望轻笑轻喷。
我最钦佩易中天。
其生平:1947年2月8日,易中天出生于湖南长沙。1965年,高中毕业的易中天受苏联小说《勇敢》的影响,自愿报名支援新疆,生活了10年。
1978年,易中天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于著名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宋诗词专家胡国瑞。
2005年,易中天开始在CCTV-10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 历史 ,因其白话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观众喜爱。 2005年4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 2006年2月12日,在《百家讲坛》开讲《品三国》。
首先得说明,这道题目的问法就决定了其答案一定是个体性的、主观性的。但是在我的个人主观性回答中,也有一些客观依据。
这四位学者中,我认为最出色的当属易中天。
四位都是中文系的教授,因此文学研究是他们的主业。易中天和王立群都是40后,都在1978年以高中学力直接考取研究生,易考的武汉大学,王考的河南大学,毕业后都留校任教。王立群的留校走的是正常流程,而易中天的留校却凭借了导师胡国瑞、时任校长刘道玉的力争,时任教育部长的蒋南翔特批的,可见人才难得。当时,易中天的硕士论文《〈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对于一个硕士生而言是非常少见的。 王立群 在河南大学开的第一门课是中国古代文学,属于本本分分的专业领域,而易中天在武大 开设的《文艺审美心理学》,是一门跨越文学、美学、心理学的边缘学科,当属在全国属于独一份,足见其知识储备量和创造性。康震和郦波都是70后,求学和治学都是在稳定的教育体制下,相对而言难度要比前两者小,而且和王立群一样,两人的教学与学术研究基本都在既定学科轨道内。
四位的大众知名度都与《百家讲坛》有关。康震首次登台讲的是唐宋八大家,属于专业内的看家本领,讲授方式也以故事性为主;郦波讲的是张居正,王立群讲的是史记,易中天讲的是汉代风云人物,都 属于业余研究,难度比康震是高一些的,但郦波的 基本路数属于依照史料的讲故事,很多中学 历史 老师也是这么讲课的,王立群的讲述里就加入很多史料间的比对、考证,更接近学术一些,易中天则不仅使用了大量参考资料对许多细节逐一考证,还在很多地方列举了诸家之言并谨慎提出自己的观点,属于更深入的学术思路。这里并不对四人的讲述方式做对比,因为无论是风趣幽默,还是儒雅大方,都只是一个技巧问题,尤其对于他们这些专业教授而言,完全是小意思,但讲稿的处理方式却能透露出他们各自在学术意识和知识结构上的差异。
在《百家讲坛》之外,康震也基本没有过文学以外的其它建树,王立群仍是以《史记》为主,说明他们学术经验是比较固定的;郦波除了讲 历史 人物,还讲讲国学,但仍和古典文学关系密切,而且都未脱掉故事和释义的路数;易中天则在文学和 历史 之外,横跨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思想、大众文化等多个领域,去年还写起了话剧,可谓触类旁通、多才多能。
而如今,易中天和王立群都处于一种退隐的状态,但还在从事着自己的研究,不管易中天的中华史有什么问题,至少他还有一份学术野心。康震和郦波则继续着电视讲师的路子,同质化的通俗读物也出了一本又一本,至于两人写的格律诗……就不多评价了,而且康老师现今在北师也主要是在行政系统而非学术系统上奋力前进。
1、《汨罗殇》
作者:子钊
在中国众多的诗人中,我唯一没有去好好触碰的是 屈原 。
即便每年都不会落下端午节,每年都少不了去品食甜糯糯的粽子,但就是不曾细细研读过他的作品,甚至,故意有些逃避。
逃避的原因有很多,一开始因为那艰深晦涩的 《离骚》 ,语文课上要求整篇背诵的痛苦记忆犹新,至今我都认为让学生去攻克那么远古的文字实在有些强人所难,对文意的不理解和难以产生的共鸣是现在学生学习屈原的最大障碍;
另一个原因,贺渗是我在终于似懂非懂的了解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诗人后,他于诗作及人生经历中永远缠绕的刻骨之愁,让我在读惯了李白的浪漫后有些无法接受。
屈原的一生都在别人的嫉恨和猜疑中度过,那个特殊的年代,似乎中国是有着许多充分的理由去忽略一个诗人。
诸侯并起,雄主争霸,杀伐暴戾才是那个年代应该有的主题。可是,在一片冷漠的剑戈交错中,就真的不允许哪怕一点点诗意的斑斓吗?
因此,让我索性放下最初的印象,来对这位伟大的诗者做一番恭敬的聆听。
《九歌》 应该算是屈原的成名作了,这部根据民间祭神的 乐歌 改编而成的诗作,向来以华美著称于中国文学史,也让屈原的名声传到了 楚怀王 的耳朵里。于是屈原被封为左徒,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当时,屈原不过二十岁出头。
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一个具有无限才情的年轻人,这时必然要好好的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于是为了 楚国 富强,屈原开始谋求变法。
屈原变法的内容从很多方面与 商鞅 的变法相似,主张削弱旧贵族权利,举贤授毕拍启能。这段故事即便放在今天我们也会猜到结局,屈原的这些举措势必触动了贵族的权威,于是,屈原被流言包围,被怀王疏远,从精神上被处以一次流放。
这里便包含着 郭沫若 笔下那个很有名的故事, 张仪 使楚,以重金收*郑袖等人充当内奸,陷害屈原,随后屈原便遭流放。
我对于屈原被流放的这段经历写的很简单,但屈原本身所经历的却一定不简单。我相信对于屈原来说,真正痛苦的不是被驱赶的身体,而是被放逐的忠心。
像屈原这样的诗者,我总认为还是不要参与政治的好,诗人太浪漫,政治太现实,当以浪漫的灵魂去招惹现实,灵魂必定跌的粉碎。
屈原正是重复了中国大多数文人的悲剧,他们把自己作为文学家的手如品格寄托于无情的政治,而政治恰恰无法给这种品格以滋长的土壤,因此最终结出苦涩悲情的果实。
文学家,尤其是诗人,他们的全部生命精力来源于那种最纯粹的浪漫。因为浪漫,他们走在文化的长途,喝酒、高歌,在醉着的梦里吟诗作词。当然,这需要生活在一个温和华贵的年代。
但很可惜的是,中国自古以来大多数文人终生都在颠沛中挣扎,他们几经彷徨,他们在精神上一次次遭受重击,在人生即将垮掉的时候,又往往用自己仅存的文化力量去做最后的反抗,只是,方式有所不同。
屈原选择的方式,我们都知道。我想那应该是一个天空也尤为阴郁的日子。涛涛汨罗江水,也应该翻滚的更加壮阔,为了一具即将覆灭的高贵的文化躯体。
事实上,屈原投江是在楚国国都被破的第二年。那么,我们很容易猜测到这一年来屈原可能经历的精神折磨,对家国复兴的无望,对政治生涯的心灰意冷,对人生意义的疑惑,这是最后禁锢了屈原希望的三道枷锁。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爱国诗人,屈原的文化造诣及家国气节都足以令人仰望。
尽管从现在的角度讲,屈原负累一生的国在今天的意义上根本不算一个独立的国,但对于后世的百姓来说,什么家国情仇,什么杀戮征伐,在这样一个伟大的灵魂面前都已不那么重要,我们怀念并一直守护的,是文化的丰碑!
是的,文化的力量就是这么奇怪,文化的缔造者也因此显得奇怪,奇怪到那么不为世人所理解。
读过屈原的作品,很多人会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一份贵族的气息,一份属于文人的自负。这种自负在那样的楚国必定得不到理解,这也导致了屈原和中国其他文人同样的悲剧境地:
一个理想化的文学家,他的志向和人生选择总是超前的,这种超前以文化为底蕴,以蓬勃的创作精力和政治抱负作为手段,在历史的潮流中与命运抗争。
而当抗争失败,或是在抗争的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支持,那么文人那颗柔弱的心无论如何也支撑不了理想幻灭的痛楚,走向毁灭便成了一种必然。
这种悲剧很遗憾的在屈原身上率先上演,但屈原仅仅是作为起点,而后的几千年,千千万万的中国文人几乎都走向这一深渊,贬官的文化现象由汨罗江旁的纵身一跃开始,终于成为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或许是时至今日我们还在纪念屈原的原因,他的忧国忧民,他的上下求索,更因他身上那些文人共有的气质、遭遇。在官本位盛行的 古代中国 ,文化的存在既辉煌又可悲,而缔造文化的那些远去的背影,他们的气节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屈原的气节也正是众多文人所具备的气节,中国文人最可敬的地方,是把自身的文学修养上升为一种文化人格,构成这种文化人格的一个基本要素便是宽阔的胸怀和艰辛的生命长度。
他们所附着的年代给予了他们特殊的生命长度去体验生命情绪,体验生命的薄厚,最后转换成文字,继续活在后人的口耳相传中。
我们尊敬这样可歌可泣的文化人格。在最早学习《离骚》时,我一度将屈原最后的命运粗浅的定义为愚忠,现在想来才知道自己的可笑。
如屈原一般的文化人格,在政治与文学的矛盾无法统一时,离去,可能才给了世人一个真正的答案——文化气节,永远不能让位于政治;文化人格,永远要以不朽的状态完成屹立。
公元前278年,汨罗 江岸 ,殇歌一阕。六十二岁的老人毅然决然,或许,稍稍停留,看一眼自己创造的文化,那样高贵,不屈不饶。末了,再无遗憾,从此退出了政治的舞台,攀上了文化的巅峰……
2、“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作者:白云书屋
屈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思想上,还在于他的诗歌创作上。我在端午节的这一天想的最多的是屈原的 《橘颂》 。
那是我还没走进大学门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河南大学(当时的开封师院)自己油印的《屈原作品选注》,那是手刻写的,字体非常工整,里面有《离骚》、《九章》、 《天问》 、《九歌》、 《卜居》 、《渔夫》几个部分。
我当时看了里面所有的内容,《橘颂》更是成了我刻骨铭心记忆之一的作品。
《橘颂》是屈原的早期作品(其它作品大都是后期的),不论从情调还是内容来看,都独具一格,全诗通篇洋溢着乐观开朗的气息和蔑视一切的气概。
更为重要的是,屈原以借物寓志的手法,通过对橘树热情洋溢的赞美,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中国文学史上,《橘颂》堪称为千古咏物之始祖。
在描绘橘树的形象时,说它“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这不仅描绘出橘树的生机勃勃的外在形象美,从中也反映出他举贤授能的思想。
在刻画橘树的性格时,说它“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这一句是赞橘的内在品质和崇高的精神,这是橘树长成后的气节,也印证了屈原的一生。
“独立不迁”是屈原最可贵、最难得的志向,这与他以后的作品思想形成了一体。诗的最后表达了以橘为友为师的愿望:“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这,更是作者在赞美自己正直无私、横而不流的精神。
全首诗来看,屈原对橘树进行了拟人化的赞美,是咏物言志的典范。它结构分明,由“物”的外形美写到它的 内在美 ;由物及人,整个诗的思想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真正体现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诗歌创作原则。
对屈原的赞美无需多说,我只是想在此借屈原的诗作来反省一下我们的诗作。
我在“好心情”上经常看诗,有一些诗作我实在不敢苟同。
明明很清楚的东西,却被作者写得糊里糊涂,几句能表白的东西,却被拉成“长篇大论”,完全失去了诗语言的凝练与含蓄美,失去了诗明朗的意境,更是失去了作品的思想性。
端午节,我们怀念屈原,不能只记得他跳汨罗江,只记得他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后期思想,对一些文学爱好者还要多记一记他的《橘颂》,多了解一些咏物诗的写法,多了解一些写诗做人的要领,多写出一些语言美和思想美结合的好作品。
3、吊屈原文
作者:(两汉)贾谊
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唿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
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译:
贾谊做了长沙王的太傅,已经由于被贬谪离开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过湘水的时候,就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贤能之臣。
遭受谗言的诬陷而被放逐,作了离《离骚》这篇文章,文章的结尾说:“算了罢,国家没有一个正直贤能的人,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于是就跳到汨罗江自杀了。贾谊我追念感伤这件事情,借此来比喻自己,那文章的词句说:
恭敬地承受这美好的恩惠啊,到长沙去做官。途中听说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罗江自杀了。到了这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的凭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了世间无尽的谗言啊,乃至毁灭了自己的生命。
唉!唉!遭逢的时代不好啊。鸾鸟凤凰躲避流窜啊,猫头鹰却在高空翱翔。宦官内臣尊贵显耀啊,用谗言奉承阿谀的人能得志;贤才能臣无法立足啊,端方正派的人却郁郁不得志。
世人都认为卞随、伯夷恶浊啊,认为盗跖、庄蹻廉洁,(认为)宝剑莫邪粗钝啊,铅质的刀锋利。
慨叹抱负无法施展,屈原你无故遇祸啊!这就好比是抛弃了周鼎,而把瓦盆当成了宝物啊;乘坐、驾驶疲牛,使跛驴作骖啊,反让骏马吃力的去拖盐车啊;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高高再上;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是不会长久的。
慨叹先生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这样的祸难!
总之: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一个人独自忧愁抑郁能够和谁说呢?凤凰飘飘然向高处飞去啊,自己本来就打算远走高飞。
效法深渊中的神龙啊,深深地潜藏在渊底来保护自己;弃离了蟂獭去隐居啊,怎么能够跟从蛤蟆与水蛭、蚯蚓?
我所认为珍贵的东西是圣人的神明德行啊,要远离污浊的世界而自己隐居起来;假使骐骥也能够被束缚而受羁绊啊,怎么能够说与狗和羊有分别呢?
盘桓在这样混乱的世上遭受祸难啊,也是您的原因。无论到哪里都能辅佐君主啊,又何必留恋国都呢?
凤凰在千仞的高空翱翔啊,看到人君道德闪耀出的光辉才降落下来;看到德行卑鄙的人显出的危险征兆啊,就远远的高飞而去。那窄窄的小水沟啊,怎么能够容下吞舟的巨鱼?横行江湖的鳣鱼、鲸鱼,(出水后)也将受制于蝼蚁。
4、吊屈原文
作者:(唐)柳宗元
后先生盖千祀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汨罗兮,揽蘅若以荐芳。愿荒忽之顾怀兮,冀陈辞而有光。
先生之不从世兮,惟道是就。支离抢攘兮,遭世孔疚。华虫荐壤兮,进御羔袖。牝鸡咿嚘兮,孤雄束咮。哇咬环观兮,蒙耳大吕。堇喙以为羞兮,焚弃稷黍。岸狱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陷涂藉秽兮,荣若绣黼。榱折火烈兮,娱娱笑舞。谗巧之哓哓兮,惑以为咸池。
便媚鞠恧兮,美逾西施。谓谟言之怪诞兮,反寘瑱而远违。匿重痼以讳避兮,进俞缓之不可为。
何先生之凛凛兮,厉针石而从之。但仲尼之去鲁兮,曰吾行之迟迟。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议夫子兮,曰胡隐忍而怀斯。惟达人之卓轨兮,固僻陋之所疑。委故都以从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
立而视其覆坠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穷与达固不渝兮,夫惟服道以守义。矧先生之悃愊兮,蹈大故而不贰。沈璜瘗佩兮,孰幽而不光。荃蕙蔽匿兮,胡久而不芳。
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托遗编而叹喟兮,涣余涕之盈眶。呵星辰而驱诡怪兮,夫孰救于崩亡。何挥霍夫雷电兮,苟为是之荒茫。耀夸辞之党朗兮,世果以是之为狂。
哀余衷之坎坎兮,独蕴愤而增伤。谅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忠诚之既内激兮,抑衔忍而不长。芊为屈之几何兮,胡独焚其中肠。
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尔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俞风之不可去兮,怀先生之可忘。
译:
在先生死去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啊,我再次被贬逐乘船来到湘江。在汨罗江畔寻找先生的遗迹啊,采摘了杜蘅杜若向你祭献芳香。愿你在冥冥之中能体会我怀念你的心情啊,让我荣幸地向你倾诉衷肠。
先生不肯屈从世俗啊,只遵循自己的政治主张。国家残破动乱啊,你遇上的世道就像长期生了重病一样。华贵的礼服被丢弃在地上啊,却喜欢穿那羊羔皮做袖口的 粗劣衣裳。母鸡咯咯乱叫啊,孤单的公鸡嘴巴却被捆绑。
粗俗的民间歌曲围着欣赏啊,却捂着耳朵不愿听那高雅的庙堂乐章。把有毒的鸟头鸟喙当作美好的食物啊, 却焚烧抛弃真正的食粮。明明是牢狱却不知躲避啊,却放着宫殿不去住。
隐在污泥里坐卧在肮脏的地方啊,却荣耀得像穿上绣着花纹的礼服一样。房屋的椽子烧断 了,烈火熊熊燃烧啊,却手舞足蹈欣喜若狂。谗言巧语喧嚣刺耳啊,却把它当作上古名乐来欣赏。
把谄媚讨好点头哈腰的小人啊,看成比西施还漂亮。把治国良言当 作奇谈怪论啊,反而避开用美玉把耳朵堵上。得了重病还瞒着不承认啊,就是请来名医俞跗、秦缓也没法想。
为什么像先生这样令人钦敬的人 啊,还偏要磨砺针石去医治那不可救药的创伤?
正像仲尼被迫离开鲁国啊,还依依不舍说“让我慢慢离开这个地方”。柳下惠奉行“直道”啊,又到哪里去才能实现 他的主张?
现在世上的人议论先生啊,都说为什么遭受这样的痛苦还关怀楚国的兴亡。
通达事理的人高明特异啊,本来就为知识浅薄的人不敢想像。抛弃祖国追求个 人的私利啊,
我知道先生决不会这样。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啊,这更不是先生的志向。无论是得志或失意志向都不变啊,始终信守大义坚持自己的理想。
何况先生是那样忠心耿耿啊,宁愿赴死心也不会两样。沉入水中埋在土里的美玉啊,谁能说就暗淡无光?香草虽然被贮藏起来了啊,怎会因时间久而失去芳香?
先生的容貌虽然不能看见啊,但是读你的文章仍像见到你一样。捧着你的遗作感慨叹息啊,我止不住眼中的热泪直淌。
你指斥星辰追问怪异啊,又哪能挽救国家的 崩溃灭亡?你为什么要驱动雷霆啊,只因为希望在那茫茫宇宙中能找到你的理想。你的文章词藻华丽充满着幻想啊,世上的一般人果真以为你在发狂。
感叹我内心的 不平啊,暗自满怀愤怒而更加悲伤。想当初先生如不写下这些文章啊,后世的人又怎么把你敬仰?
既然爱国的热情在你的内心激荡啊,要强压它也不能久长。从芈姓 到屈姓楚国的同宗贵族有多少啊,为什么独有你为国担忧内心像在燃烧一样。
我感叹现在做官的人啊,有谁把时政的好坏放在心上。享受国君的俸禄惟恐不优厚啊,只是担心自己在官场中不能青云直上。
离开京城我心情郁结默默无言啊,因为已实现不了我的主张。既然这种苟且偷安的风气无法除去啊,想起先生的遭遇我的郁结心情可以暂时丢一旁。
5、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
作者:鲍鹏山
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
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
《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骚者,哭也!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
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
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
屈原很执着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
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
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司马迁)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平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
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而起。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叩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
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
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
“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以上就是大学路整理的河南大学雷霆哪里人 歌颂屈原的文章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大学路。
现在的家长压力普遍很大,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各类的辅导机构。为此,有家长呼吁:要全面禁止课
2021年08月03日 11:56课外报班,每个家长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家孩子数学不行,是不是得补补啊?”又或是“别的孩子都报辅导
2019年11月11日 22:18课外辅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课外学习活动,也是一种组织化的校外活动形式。特别是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
2019年11月11日 22:19有人说,校外培训机构是校内教育的完善和补充,然而也造成学生更多的学习压力和家长们的经济负担。社会上一
2019年11月11日 22:13其实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家长由于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经验非常有限,也不做教育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多时候
2019年11月11日 22:08教育培训行业,在我的认知里是从2010年1月29日开始的。那时我刚刚进入新东方天津学校。面试、试讲、
2019年11月11日 22:00打开大学录取通知书,是高考考生们梦想成真的瞬间。同样的,在大洋彼岸的小岛国新加坡,每一年也有一群又一
2019年11月12日 13:14不经历一次小升初,我还以为九年义务教育没我啥事。小升初让我明白,家长需要经历的最严峻的义务可能来了,
2019年11月12日 13:05有很多家长们反应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对一些数学法则总是张冠李戴很是让人头疼,总是感觉是因为太调皮,所
2019年11月12日 13:02今日寄语"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毕淑敏前段时间看
2019年11月12日 12:59教育部:推动有条件的地方优化学前教育班额和生师比
时间: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严格幼儿园教师资质条件,把好教师入口关
时间: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职工存在师德师风问题、侵害幼儿权益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时间: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师存在师德师风问题,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时间: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2023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8%
时间:2024年11月12日2020年泸州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泸州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教育机构
时间:2024年06月25日2020年德阳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德阳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教育机构
时间:2024年06月25日2020年绵阳高考志愿填报时间,绵阳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教育机构
时间:2024年06月25日2020年广元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广元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教育机构
时间:2024年06月25日2020年遂宁高考志愿填报时间,遂宁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教育机构
时间:2024年0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