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高考教育 >高考资讯 >正文

兰州大学科研院在哪里 二、兰州大学介绍

更新:2023年07月24日 22:04 大学路

今天,大学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兰州大学科研院在哪里 二、兰州大学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兰州大学科研院在哪里 
  二、兰州大学介绍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的科研成果

出版著作:
1、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王光荣 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09\4
2、文化的诠释——维果茨基学派心理学王光荣 专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09\4
3、高等学校教学论王根顺1/2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08(补)权威
4、课堂管理 孙冬梅等教材(外资项目)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2
5、复式橡姿教学 孙冬梅等教材(外资项目)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6
研究报告:
甘肃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研究邓红等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结项报告 2009(1)
论文集收录论文:
1.贫困山区小学女童的成长故事/邓红(1/2)/第二届海峡两岸行动研究研讨会论文集2009\6
2.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李硕豪/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Looking Beyond Globalization/ 2009\7\9
3.高校网络课程的开发与校际共享/黎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升/高等教育出版梁桐绝社/2009\11\1
4.论网络教育法律规制的保障途径/黎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
5.教育技术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孙纯学,高若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00
6.论高等学校课程质量保障玉监控体系/王根顺 大学教育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广东高教出版社/2009
获得项目:
1、甘肃省高等教育现代化现状与对策研究 李硕豪1-3 纵向 2009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 2009\11\1
2、兰州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行动研究李硕豪 境外资助 在研项目
3、西部农村地区小学复式教师生存现状审视孙冬梅等 教育学 与港澳台合作研究项目 教师教育科研2009\3
会议交流论文:
1.加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促进兰州大学科学发展罗云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09年年会山西太原2009\8\11
2.我国学位授权审核机制面临的形势分析罗云2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位评估委员会第三届第5次全体委员会议云南腾冲2009\7\3
3.高校文科跨专业实验中心的建设孙纯学,白德成,轮凳高若宇 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学术年会 厦门大学2009\3\1
4、实验室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思考孙纯学,白德成,高若宇 实验室工作研究会学术年会 厦门大学2009\3\1
5.教育技术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孙纯学,高若宇 高校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年会 广州2009\11\20
6.教学用非线性编辑工作站的设计和组装 孙纯学,高若宇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年会 福州2009\12\3
7.复式教学“同动同静”新模式探析孙冬梅、黄坤、曾涛 中国教育学会复式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暨复式教学西部论坛2009\9
8.论高等学校课程资源的缘起王根顺 吕成祯 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昆明2009\10
9.复式教学同动同静新模式探析孙冬梅,黄坤,曾涛 中国教育学会复式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暨复式教学西部论坛 2009\12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科研发展的具体目标 - 百...

1.力争3-4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5年内恢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全国教育界应有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2.围绕“西部地区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逐渐形成中国西部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理论阵地和特色研究群体。
3.力争5-10年培养、引进6-10名在国内新闻传播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努力建立一支在国内独具特色的高水平学术队伍。
4.着力在西部舆论调查与舆情分析、大众媒介传播发展与西部社会进步、国际传播环境下民族、边疆、三农、贫困等传播领域展开研究,力争在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上有所突破。
5.成立中国西部传媒研究中心、西部舆情调查研究中心、中国期刊研究中心、范长江研究会、西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实现学界、政界、媒介、业界开放式办学,打通“四界”。
6.加强“教学科研实验中心(综合平台)”建设,力争3-5年建成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实验基地。
科研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学科建设水平
(1)2010-2015年,将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国内领先的学科。
(2)2015-2020年,将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学科。
二、科研平台建设、重点研究方向与课题指南
立足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新闻学、传兆中派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平台、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预设的文化传播方向、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点以及新闻学研究所、传播学研究所两个科研机构和院内设置的专业研究所,按照十二五规划、985规划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规划要求,提出以下科研平台建设、重点研究方向与研究课题指南:
科研平台建设
建设的整体思路:根据我院学科发展、科研规划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按照兰州大学基层科研组织建设要求和我院基层教学科研组织建设规划,结合我院本科、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实际要求,设计制定本方案。
(一)满足新闻传播学科发展需要,依托传播学、新闻学、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三个硕士点,延展新的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建设新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积累并形成我院教学与科研特色,为我院申请一级学科博士点打好基础。
(二)对应本科现有专业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需要,基层教学科研组织要承担传统“教研室”功能,在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整体指导下,具体负责本科专业的建设、教学、实验、实习等工作。教育部下一步对应新闻传播学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是: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学、出版学、应用传播学。
(三)对接“新传媒教学科研实验中心”的“实验平台”建设项目和部分“多媒体数据库”建设项目,基层教学科研组织的教学、研究与实验中心的功能使用与正常运转要有一个好的结合。“新传媒教学科研实验中心”自成体系、统一管理,采用分别对接、各取所需的方式为基层科研组织的教学与研究服务。
(四)按照实体化运作的原则,基层教学科研组织要做到功能作用清晰、职责权利明确。要求承担具体的教学科研任务,制定科研规划,明确目标责任,落实项目指标,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根据教师的专业教学分工和科研方向,采取双向选择、统筹安排的办法,基层教学科研组织要做到人员分工到位、适度交叉合作,在坚持学术研究自由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地选择与整合,最终形成组织与个人在教学科研方向上的独具特色与集中优势。
(六)基层教学科研组织的建设实行所长负责制,所长的产生实行自我推荐与学院推荐相结合,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学院聘任的方式完成。所长任期三年,年度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可以中途解聘。所长及学术研究带头人的人选可以整合校内外有效资源,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跨院校的人才合作模式。
(七)逐步建设并族贺不断完善基层教学科研组织管理机制与管理制度,积极培养德才兼备、能者为先、奉献为主的教学科研领军人物,随着学院的发展,在工作平台、奖励机制等方面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培袜与环境。
(八)基层教学科研组织的建设循序渐进,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逐步拓展新的教学科研机构,以人力资源和科研成果为主要发展条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兰州大学在哪里

兰州大学的科研状况

兰州携让大学的科学研究素以基础研究见长。在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理论物理、原子核物理及技术、磁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基础数学、力学、自然地理学、天气动力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传统优势学科的研究中,成绩显著,有的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辩此局有的达到国际水平。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教学科研机构

所长:王式功教授 副所长:王文副教授
气象学专业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
1.气候动力学与气候预测;
2.大气动力学和数值天气预报;
3.干旱气候与灾害气象;
4.环境气象预报;
5.资料分析与同化。
6.全球变化与陆面过程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研究所
所长: 张镭 教授 副所长: 张武 教授
学科概况
大气物理学是研究大气物理过程、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以及探测大气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中的基础理论部分。它研究的大气现象包括大气声象、光象、电象、辐射过程、云和降水过程、边界层大气过程及平流层和中层大气现象。
大气环境是研究大气中污染物和微量成分在大气中传输、扩散、沉降等物理过程和大气中的化学转化过程的科学,其中包括地球大气的形成演化、微量成分的循环、平流层大气光化学、对流层大气光化学、气溶胶生成演化及对大气影响、降水化学,地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全球变化。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包含下列分支学科:大气辐射学、大气边界层气象学、大气悔启声光电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和大气遥感学(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无线电气象学)、云雨物理学、平流层及中层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及空气污染气象学。这些学科构成了大气科学的基础,同时也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各领域中有独特的应用。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学科以物理学、数学、化学、流体力学、无线电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大气现象和过程为研究对象,和气象学各分支相互交叉和渗透;与空间物理、生物地球化学、电波传播学等学科密切结合,支持和扩展当代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并不断扩大自身学科研究领域。
1993年获准设置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硕士点,2000年12月获准设置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点。
学科研究范围
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扩散,大气辐射学,大气气溶胶,大气环境及环境评价,大气探测原理和方法,大气遥感,大气湍流等。
培养目标
毕业研究生应具有大气物理学、气象学和大气环境学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的研究进展和动向,掌握大气探测方法和具有处理资料的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模拟计算有关大气过程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撰写本专业论文;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业务部门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 .大气边界层与大气扩散
2 .大气辐射与遥感
3 .大气污染与环境质量评价
4 .气象信息处理 所长: 符淙斌院士 副所长: 田文寿教授、戴新刚教授
全球的环境变化目前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复杂的科学问题,其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系统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研究内容涵盖发生在地球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各种现象、过程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人类活动和全球的环境变化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反馈。全球环境变化主要涉及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三个方面。对这三个过程的集成分析和耦合模拟研究现在才刚刚起步、机遇无限。在我国知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 符淙斌 先生的支持下,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在 2003 年成立了环境变化研究所,形成了一个以符先生为首,黄建平教授、田文寿教授、王澄海教授碧老如、戴新刚教授等为主体的具有有活力的研究团队 。 环境变化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在符先生的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展现了很好的未来发展势头。在一些优势科研领域已获得了有力的经费和人力支持,而新的科研方向则在不断在孕育中。 目前,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包括:
1. 陆地生态、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从植被在地球系统水循环中的作用含宴和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研究。
2. 大气气溶胶与气候的相互作用:主要从气溶胶与云的相互作用和气溶胶的辐射气候效应两方面展开研究。
3. 大气化学过程与气候的相互作用:主要从大气化学过程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和大气中痕量气体的长期演变趋势两方面进行研究。
4. 陆面过程的研究:主要从冻溶过程与高原季风的相互作用以及陆面过程与大气近地面过程的相互作用两方面研究。
5. 气候预测和气候动力学: 主要从短期和长期气候预测的理论和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 所长: 许健民院士 副所长: 张述文副教授、郭铌研究员
大气遥感是指利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探测手段对大气要素(包括地表参数)进行间接观测,具有覆盖面广,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补充了常规气象观测的不足,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分支之一,也是大气科学发展关键技术支柱之一。大气遥感是是近代物理学、传感器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大气物理学密切结合的产物,是高技术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并紧密围绕应用需求而开展研发的产物。它的应用理论基础是基于对大气和地表的物理、生物化学过程的理解而建立起来的遥感大气或地表的数学物理模型,该模型既有建立反映接受辐射量或波动与大气或地表参数间定量关系的直接模型,也包括不能直接建立定量遥感关系式但把参数间定量关系作为约束条件而获得大气或地表参数关系的间接遥感模型,由于反演问题中经常出现的不适定难题,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数学物理方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甚至挑战。
本所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许键民担任所长,有教授(包括海外翠英讲习教授1人)3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还有多位*教授、副教授。研究方向集中于遥感产品在天气和气候预测方面的定量化运用,包括大气资料的分析与数据同化、地表参量的反演和陆面数据同化、气象卫星产品的应用、环境遥感产品开发与应用,尤其在大气资料同化方法及多谱勒雷达资料反演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学术界前沿。不论是国内或国际数据同化方面的会议都可以见到本所研究人员或毕业生的身影,培养的研究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主任: 袁九毅教授 副主任: 潘峰副教授
兰州大学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心是兰州大学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和研究工作的专门机构,拥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的甲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可以从事区域开发;化工、石化及医药;水利、水电;交通运输;建筑材料;建筑、市政公用工程;社会服务;火电等行业的各种类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同时兰大环评中心还是国家环保总局首批确定为具有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设施专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
兰大环评中心现有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持证上岗人员 25名,其中包括教授 13名,副教授 4 名,高级工程师 5 名,讲师 3名。上述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 12 名,具有硕士学位的 7名。由兰大环评中心编制的各类环境影响报告书多次获得国家环保总局和甘肃省环保局的好评。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3 项, 1999 年兰大环评中心被甘肃省环保局授予环境影响评价先进单位。

二、兰州大学介绍

兰州大学座落在 古丝绸之路 重镇、“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 中山大学 ,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 新中国成立 后,兰州大学迅速发展壮大,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所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战略和“211工程” “985工程”的历史机遇,全面提高办学水平。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学校迎来了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2017年,兰州大学成功入选国家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A类),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发展进入了******。

兰州大学校园面积3545亩,建有2个校区,3所附属医院。 学科门类 齐全,学科特色鲜明,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现有103个 本科专业 ,有本科生19826人,硕士研究生10,452人,博士研究生2,442人。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303人,在站博士后169人,教授等正高职696人,副教授等副高职935人, 临床医学 教授125人,副教授393人。研究生导师1,84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616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29人。两院院士17人,“*”领军人才14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8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获得者2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 “*”青年拔尖人才6人,教育部“*奖励计饥穗轿划”青年学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11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甘肃省领军人才10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6人。

兰州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之一。也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19所高校之一,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31所高校之一。

一、兰州大学烂肆在哪里

兰州大学地址在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该校是中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族余局与教育部共建,国家双一流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A类,国家 985工程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扩展资料

兰州大学(Lanzhou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扒逗校,全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以上就是大学路整理的兰州大学科研院在哪里 二、兰州大学介绍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大学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兰州大学科研院在哪里 二、兰州大学介绍”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