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学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武汉大学1区5-104在哪里 山东自考海商法教材,山东自考本教材?,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1998调北京大学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本、文献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其研究路向新颖而独到,近年来发表的大量关于马克思原始文本、文献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详细解读和深入分析,填补了这一文本研究的空白,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他从文本、文献的角度对马克思思想重新进行的梳理、阐释和评论,有助于矫正长期以来形成的误读和曲解,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水准,是国内这一领域“文本研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1.《批判与建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学研雹培册究》,独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哲学形态的当代探索》,独著,民族出版社2002版。
4.《经邦济世——周恩来经济评传》,独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5.《哲学原论——经典哲学观的现代阐释》,独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版。
6.《马克思〈资本论〉研究读本》,合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
7.《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合著,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8.《马克思在中国为什么能成功》,合著,新星出版社2012年版。
9.《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超越“后发展”困境——社会理论发展图景中的当代中国发展观》,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巴黎手稿”再研究:文献、思想与历史地位》,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
12.《马克思的“新哲学”——原型与流变》,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年版。
13.《〈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文献、思想及其当代性》,主编,经济科源宏学出版社2013 。
14.《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宣言〉与全球化》,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91年
1.(1)《从主体性原则看王学认识论》,《学术论丛》1991年第6期。
1992年
2.(1)《论方东美的文化哲学构架》,《传统文化》1992年第1期。
1994年
3.(1)《论主体的自我意识》,《晋阳学刊》1994年第1期。
1995年
4.(1)《万花纷谢一时稀——俄罗斯哲学研究现状分析》,《俄罗斯研究》1995年第2期。
5.(2)《科学活动中的价值渗透》,《社会科学》(上海)1995年第4期。
6.(3)《反思与超越:当代青少年研究现状之分析》,《当代青少年研究》1995年第2期。
7.(4)《哲学学:一门亟待建构的新学科》,《中纯学习》1995年第6期。
8.(5)《〈历史学笔记〉:一部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马克思晚年的重要著述》,《哲学动态》1995年第6期。
9.(6)《恩格斯的哲学史研究及其当代意义》,《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第7期。
10.(7)《儒学热:一种新的文化误区》,《发展导报》1995年8月19日。
11.(8)《敲响世纪之交的暮鼓晨钟》,《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
12.(9)《引渡当代哲学的舟筏在哪里?》,《学习》1995年第11期。
13.(10)《论恩格斯的哲学史研究》,《山东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14.(11)《穿越思想的迷障》,《学术论坛》1995年第6期。
1996年
15.(1)《神的户籍在人间》,《学习》1996年第1期。
16.(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的建构》,广西人民出版社《今日中国哲学》1996年7月版。
17.(3)《“苏联模式”的文化体征》,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史》1996年9月版。
18.(4)《建构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当代青少年研究》1996年第4期。
1997年
19.(1)《*发展阶段论形成的实践基础》,《*理论研究》1997年第2期。
20.(2)《暮色苍茫看劲松——近年来俄罗斯学术界有关社会主义问题研究演变轨迹》,《俄罗斯研究》1997年第3期。
21.(3)《千秋功过,谁人曾予评说——俄罗斯学术界近年对十月革命的评论》,《俄罗斯研究》1997年第5期。
1999年
22.(1)《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特点》,《光明日报》1999年3月12日。
23.(2)《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回顾和前瞻》,《学术月刊》1999年第3期。
24.(3)《国家体制改革的最早探索》,《党的文献》1999年第5期。
2000年
25.(1)《哲学文体问题:研究现状与图景勾勒》,《哲学动态》2000年第12期。
2001年
26.(1)《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当代形态的*发展观》,北京大学出版社《理论创新与21世纪的中国》2001年版。
27.(2)《世界哲学图景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28.(3)《逝去的不会是空白”——前苏联的《*宣言》研究概观》,北京大学出版社《〈*宣言〉与全球化》2001年版。
29.(4)《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三足鼎立”格局》,《学术研究》2001年第10期。
30.(5)《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整体格局》,《哲学动态》2001年第11期。
31.(6)《知识经济时代交往方式的变革与后果》,《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32.(7)《关于哲学当代形态的建构问题》,中央编译出版社《21世纪哲学创新》2001年版。
2002年
33.(1)《哲学文体问题省思》,贵州民族出版社《理论视野——哲学》2002年版。
34.(2)《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五种模式》,《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35.(3)《建构当代中国的哲学形态:可能与基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7期。
36.(4)《学术性与思想性: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史论关系省思》,《哲学动态》2002年第9期。
37.(5)《马克思哲学观变革的逻辑路向——一种文本学的考察与探悉》,《求是学刊》2002年第6期。
38.(6)《当代西方发展理论论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2003年
39.(1)《如何体现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当代水准?》,《学术月刊》2003年第1期。
40.(2)《重新研究马克思文本的意旨与界域》,《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41.(3)《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意义与方法》,《哲学动态》2003年第4期。
42.(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北京大学出版社《*十六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2003年版。
43.(5)《关于马克思哲学历史定位的三种观点及其论证思路》,《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44.(6)《“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一个表征马克思研究新的学术趋向的重要范畴》,《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第8期。
45.(7)《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现状、症结与可能的出路》,《哲学研究》2003年第8期。
46.(8)《拓展马克思文本研究的界域》,《社会科学报》2003年9月11日。
47.(9)《哲学文体:一个尚待展开研究的重要问题》, The Journal of Korean Philosophical History, Vol.13, 2003.
48.(10)《马克思文本研究方法再省思》,《学术研究》2003年第9期。
2004年
49.(1)《在当代哲学研究的格局中重新评价传统文化的价值”,The Journal of Korean Philosophical History,Vol.14, 2004.
50.(2)《任重而道远的马克思文本研究——一份学术基础的清理》,《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51.(3)《神性背景下的人生向往与历史观照——马克思中学文献解读》,《求是学刊》2004年第2期。
52.(4)《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哲学与文化建设的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53.(5)《马克思全集有独立价值的五种版本》,《社会科学报》2004年8月5日。
54.(6)《不断书写中国社会思想史》,《哲学动态》2004年第9期。
55.(7)《马克思是‘哲学终结论者’吗?》,《光明日报》2004年10月19日。
56.(8)《经典的地位是如何确立的?——〈*宣言〉创作史、传播史新探》,《学术研究》2004年第12期。
57.(9)《终结、消解还是重构——“元哲学”的现代处境及其未来一种可能的出路》,《韩华学报》2004年第3辑。
2005年
58.(1)《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创新与哲学重构》,《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59.(2)《马克思著述知多少?——从“书志学”(bibliography)方面所进行的清理、考证与统计》,《哲学动态》2005年第5期。
60.(3)《如何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光明日报》2005年10月18日。
61.(4)《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基础清理与方法论省思》,《光明日报》2005年4月19日。
62.(5)《全球化与东亚的价值观》,《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63.(6)《确立对学术的敬畏与尊重——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变》,《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2006年
64.(1)《理论史对于理论而言意味着什么?——从〈剩余价值学说史〉的写作看马克思如何处理史论关系》,《学术月刊》2006年第1期。
65.(2)《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究》(上),《河北学刊》2006年第4期。
66.(3)《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究》(下),《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
67.(4)《未完成的文本如何表述思想?——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过程的考察》,《现代哲学》2006年第6期。
68.(5)《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现实视角”和“问题意识”》,《哲学动态》2006年第12期。
69.(6)《知识经济时代交往方式的特征与趋势》,《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2006年第3辑。
70.(7)《〈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的“赫斯问题”》,《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5期.
71.(8)《〈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文本学研究的视野内》,《光明日报》2006年8月14日。
72.(9)《“这里不是你最后的避难所”——对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线索的再思考》,《社会科学报》2006年10月19日。
73.(10)《文本研究中的版本考证:必要性和有限性》,《光明日报》2006年12月11日。
2007年
74.(1)《现代性之惑与现代化之累》,《岭南学刊》2007第1期。
75.(2)《“离开思辨的基地来解决思辨的矛盾”——〈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布鲁诺〉章解读》,《学术月刊》2007年第2期。
76.(3)《一段思想因缘的解构——〈神圣家族〉的文本学解读》,《学术研究》2007年第2期。
77.(4)《〈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第3期。
78.(5)《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一般图景勾勒》,《光明日报》2007年4月10日。
79.(6)《版本考证与文本解读、思想研究的关系辨析——以〈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为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
80.(7)《马克思是怎样了断与鲍威尔的思想关系的——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三个片段的解读和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第3期。
81.(8)《“现代化”与“发展”内涵的当代理解》,《*改革与发展思想研究》(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版。
82.(9)《文本的命运——〈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保存、刊布与版本源流考》(上),《河北学刊》2007年第4期。
83.(10)《文本研究与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84.(11)《文本的命运——〈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保存、刊布与版本源流考》(下),《河北学刊》2007年第5期。
85.(12)《Preliminary Review:History of Studies of Marx's Tests and Reflection on Their Methodology》,Rething Marx: Chinese Philosophical Studies,xxvi,2007.
86.(13)《“诠释疏漏”、“诠释错误”和“过度诠释”——马克思思想研究中存在的一种倾向》,《学习时报》2007年9月17日。
2008年
87.(1)《对马克思思想研究中一种流行的解释思路的质疑》,《理论视野》2008年第1期。
88.(2)《把握人生的方式:施蒂纳与马克思》,《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2期。
89.(3)《国外四位“马克思学家”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90.(4)《观念能否解释历史:施蒂纳与马克思》,《哲学动态》2008年第4期。
91.(5)《重新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江海学刊》2008年第2期
92.(6)《〈资本论〉再研究》,《光明日报》2008年4月29日。
93.(7)《近年来国内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回顾与省思》,《中国哲学年鉴2008》2008年6月。
94.(8)《政治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人道自由主义——施蒂纳的理解与马克思的批判》,《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95.(9)《“利己主义者的现象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麦克斯〉章解读》,《哲学研究》008年第8期。
96.(10)《究竟该如何把握精神:施蒂纳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麦克斯〉章解读》,《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97.(11)《重新研究〈资本论〉:基本原则与基础文献》,《云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98.(12)《思维能否“建构”世界:施蒂纳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圣麦克斯〉章解读》,《学术月刊》2008年第11期。
99.(13)《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著作文本研究述评》,《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3日。
2009年
100.(1)《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一般图景与思路》,《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第2期。
101.(2)《“独自性”能否超越“自由”:施蒂纳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2期。
102.(3)《马克思文本研究:任重而道远》,《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4月23日。
103.(4)《文本研究与对马克思哲学的新理解》,《光明日报》2009年6月2日。
104.(5)《重塑学术灵魂》,《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2日。
105.(6)《马克思思想起源中的宗教因素》,《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8月11日。
106.(7)《论马克思思想的起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论文集)2009年版。
107.(8)《为谁生活?缘何享乐?——施蒂纳的省思与马克思的分析》,《哲学动态》2009年第12期。
108.(9)《为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要突出文本研究的基础性地位?》,《理论视野》2009年第4期。
2010年
109.(1)《文本研究给马克思哲学的诠释带来什么》,《岭南学刊》2010年第1期。
110.(2)《唯物史观的阐释方式与论证逻辑——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中的“两个誊清稿”》,《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111.(3)《权利、法律与犯罪:“属人”的还是“为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我的权力〉部分解读》,《现代哲学》2010年第1期。
112.(4)《“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与环节——兼论“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解释的主线和界域》,《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134.(5)《什么样的社会能使人的“个性”得以彰显?——〈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我的交往〉部分解读》,《哲学门》第20辑2010年第1期。
114.(6)《学术翻译与内涵辨析:以Recht的中译为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4月6日。
115.(7)《唯物史观的理论视域和现实归旨——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中的“未誊清稿Ⅰ”》,《河北学刊》2010年第4期。
116.(8)《文本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意义》,《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7期。
117.(9)《两种形态的唯物主义之间的差别与分野——再析“〈费尔巴哈〉章”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哲学动态》2010年第7期。
118.(10)《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建立在“哲学论证”的基础上?——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哲学的批判》,《武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19.(11)《超越现实的苦难需要“救世主”吗?——〈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预言”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5期。
120.(12)《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历史考证版”》,《光明日报》2010年10月19日。
121.(13)《“现实的个人”与“共同体”关系之辨——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一个重要问题的阐释与论证》,《哲学研究》2010年第11期。
2011年
122.(1)《是什么影响着思想家分析问题的深刻性?》,《学术研究》2011年第2期。
123.(2)《“德国人”怎样撰写“法国”思想史?——以马克思、恩格斯对格律恩的批判为例》,《学术月刊》2011年第2期。
124.(3)《文本与思想的理解和叙述》,《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125.(4)《哲学与哲学史》,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建构·导论》2011年版
126.(5)《重读马克思:文本与思想》,《光明日报》2011年7月4日。
127.(6)《经济现象的哲学透视:马克思的视角》(学术笔谈)之一《“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社会”症结及其成因》,《光明日报》2011年7月19日。
128.(7)《现实的复杂性、变革的主体与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1年第4期。
129.(8)《如何看待“歌德现象”:格律恩与恩格斯》,《哲学动态》2011年第10期。
130.(9)《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依然“在场”——读特里·伊格尔顿新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南方日报》2011年10月23日。
2012年
131.(1)《“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再辨析——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2期。
132.(2)《重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价值》,《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4期。
133.(3)《重估理论史对于理论建构的意义——再读〈剩余价值学说史〉》,《光明日报》2012年4月20日。
134.(4)《为什么要重新研究〈资本论〉》,《光明日报》2012年6月25日。
135.(5)《在思想史进程中把握〈德意志意识形态〉》,《理论视野》2012年第7期。
136.(6)《文本学方法及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中的运用》,《河北学刊》2012年第4期。
137.(7)《马克思、恩格斯是在什么意义上拒斥人类之“爱”的?——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为例》,《哲学研究》2012年第9期。
2013年
138(1)《“巴黎手稿”再研究》,《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3日《理论前沿》。
139(2)《〈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史清理》,《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1期。
140(3)《〈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史清理》,《高校理论战线》2013年第2期。
141(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景观》,《北京社科规划》2013年第3期。
142(5)《“巴黎手稿”笔记本Ⅱ内容探佚》,《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143(6)《唯物史观并未止步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社会科学报》2013年8月1日《理论探讨》。
144(7)《关于“巴黎手稿”再研究的一个“路线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3期。
145(8)《〈资本论〉研究的“当代”视角省思》,《光明日报》2013年8月27日。
146(9)《〈资本论〉再研究:文献、思想与当代性》,《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147(10)《再论“犹太人问题”——重提马克思早期思想演变中的一桩“公案”》,《现代哲学》2013年第6期。
148(11)《「歴史が『世界歴史』に変わる」のプロセスと段阶について论じる
―「唯物史観」が社会歴史を解釈する际に使われる粗筋と范囲もかねて》,《21世纪の思想的课题―転换期の価値意识》,日本 株式会社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カレッジ,2013.10。
2014年
149(1)《马克思的“新哲学”新在何处》,《前线》2014年第2期。
150(2)《在何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新哲学”?——从文本学的视角看》,《理论视野》2014年第3期。
151(3)《不应忽视的文献及其思想》,《学习时报》2014年6月16日“思想理论”版。
151(4)《“巴黎手稿”的原始面貌》,《学习时报》2014年6月30日“思想理论”版。
152(5)《“巴黎手稿”的人性学说再定位》,《学习时报》2014年7月7日“思想理论”版。
153(6)《研读经典著作 掌握看家本领》,《人民日报》2014年7月17日理论版。
153(7)《爱的实现:青年马克思的体悟和理解》,《学术界》2014年第4期。
154(8)《爱是什么:青年马克思的体悟和理解》,《新视野》2014年第4期。
155(9)《“异化”的逻辑及其扬弃之径——如何释读“巴黎手稿”》,《学习时报》2014年7月17日“思想理论”版。
156(10)《学术研究断想》,《前线》2014年第7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
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
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
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轮漏拆、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
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自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可惜由于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
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日本捐资。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
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
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
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
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扩展资料:
敦煌莫高窟传说故事:
佛成道之前的修行事迹,称为“本生故事”。在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北魏)北壁的壁画中,用绘画的形式描述了尸毗王“割肉救鸽”的事迹,只画了割肉和过秤两个情节。
属莫高窟最早的连环故事画之一。早在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为尸毗王时,慈悲仁厚,广行菩萨道,唯求作佛。帝释和毗首羯磨为试探尸毗王的慈悲与道心,就相约化成老鹰和鸽子。
演出猎搜御食逃命记。鸽子躲入国王臂弯,老鹰疾飞猛追前来;国王表明救护一切众生的决心,老鹰抱怨道:“您渡一切众生,难道我不在一切众生之内吗?为何唯独不受您的悲悯而抢夺我的食物?”
国王说:“我曾发愿,若有众生前来投奔归附,必当保护。你需要什么食物?尽管说,我也一定满你的愿。”老鹰毫不客气,直索“新杀热肉”国王深思,“这就难了,不杀生,如何取得呢?
想我这身躯,老病死之后,转瞬间即腐败臭烂,既然老鹰要,就布施给它吧!”于是国王唤人拿刀,自己割下大腿肉给老鹰。不料老鹰竟然还要求:“我要你肉的重量与鸽子相当。
斤两可别骗我呀”国王又命左右拿来天平,让鸽子停在一端、另一端摆国王割下的身肉。奇怪的是,此时鸽子重量急遽增加,国王身肉相对变轻。全身肉几乎割完了,还是小鸽子重。
国王菩萨决心舍尽全身,以求与鸽子等重,于是奋力挣扎要爬上天平。鲜血淋漓、颤抖摇晃的身躯,连老鹰看了也不忍。“大王,您这是何苦?鸽子还我就得了。”
国王坚持悲愿,以手攀爬秤子,不料一使力,肉尽筋断,失控摔跌在地,却再度起身上秤。其心坚定无悔,感得大地震动、枯树生华,天降香雨、天女歌赞此菩萨必当成佛。
国王便作誓愿,“我腊枣割肉血流,不嗔不恼,一心不闷以求佛道者,我身当即平复如故。”霎时,身体恢复完好如初。人天见之,皆大悲喜。释迦牟尼佛于是圆满布施波罗密。
原来,白鸽是帝释天变的,老鹰是毗首翔摩变的。他们用这种方法来考验尸毗王对佛、对普度众生的坚定至诚。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莫高窟
以上就是大学路整理的武汉大学1区5-104在哪里 山东自考海商法教材,山东自考本教材?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大学路。
现在的家长压力普遍很大,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各类的辅导机构。为此,有家长呼吁:要全面禁止课
2021年08月03日 11:56课外报班,每个家长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家孩子数学不行,是不是得补补啊?”又或是“别的孩子都报辅导
2019年11月11日 22:18课外辅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课外学习活动,也是一种组织化的校外活动形式。特别是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
2019年11月11日 22:19有人说,校外培训机构是校内教育的完善和补充,然而也造成学生更多的学习压力和家长们的经济负担。社会上一
2019年11月11日 22:13其实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家长由于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经验非常有限,也不做教育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多时候
2019年11月11日 22:08教育培训行业,在我的认知里是从2010年1月29日开始的。那时我刚刚进入新东方天津学校。面试、试讲、
2019年11月11日 22:00打开大学录取通知书,是高考考生们梦想成真的瞬间。同样的,在大洋彼岸的小岛国新加坡,每一年也有一群又一
2019年11月12日 13:14不经历一次小升初,我还以为九年义务教育没我啥事。小升初让我明白,家长需要经历的最严峻的义务可能来了,
2019年11月12日 13:05有很多家长们反应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对一些数学法则总是张冠李戴很是让人头疼,总是感觉是因为太调皮,所
2019年11月12日 13:02今日寄语"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毕淑敏前段时间看
2019年11月12日 12:59教育部:推动有条件的地方优化学前教育班额和生师比
时间: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严格幼儿园教师资质条件,把好教师入口关
时间: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职工存在师德师风问题、侵害幼儿权益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时间: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师存在师德师风问题,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时间: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2023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8%
时间:2024年11月12日2020年泸州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泸州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教育机构
时间:2024年06月25日2020年德阳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德阳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教育机构
时间:2024年06月25日2020年绵阳高考志愿填报时间,绵阳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教育机构
时间:2024年06月25日2020年广元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广元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教育机构
时间:2024年06月25日2020年遂宁高考志愿填报时间,遂宁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教育机构
时间:2024年0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