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教育资讯 >正文

多少家长说过:“不准哭”!但允许孩子哭,比逗孩子笑更重要!

更新:2020年03月01日 11:45 大学路
高考是一个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面对高考,考生总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高考体检对报考专业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志愿?等等,为了帮助考生解惑,大学路整理了多少家长说过:“不准哭”!但允许孩子哭,比逗孩子笑更重要!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多少家长说过:“不准哭”!但允许孩子哭,比逗孩子笑更重要!

不准哭宣泄情绪逗孩子笑 每到给孩子*看医生的时候,总能听到从里面传出的各种哭喊声,此起彼伏!同时也会传出几句: “宝宝别哭,别害怕,不痛不痛~” “宝宝你是男生,要坚强,不哭了哈……” “看看妈妈手里的糖?不哭就给你哦~” 也会传出几句:“别哭了,打个针烦不烦,再哭就多给你打一针,再哭就不爱你了啊!” 但这种做法真的好么?不许孩子哭泣,对孩子其实是一种“隐形伤害",为什么我们不想孩子哭? 家长们多半会说是为了孩子,觉得哭是一种不好的情绪,笑才是,希望孩子能尽快摆脱坏情绪。 但哭和笑一样都是情绪,哪儿有好与不好之分? “坏情绪”只是我们人为为情绪打上的标签而已。 孩子的哭泣本身并不是坏情绪,只是影响了大人,让大人变成“坏情绪”。 很多家长会说:“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不哭就行了!” 问题看似解决,但解决的只是你的情绪问题,而不是孩子的问题! 其实,说白了只是因为自己觉得“麻烦”。害怕处理、不想面对而已。 1,孩子哭泣,是自我释放的过程 当宝宝刚刚降生,第一要学会的,就是哭。 哭泣代表着宝宝饿了、尿湿了、不舒服了受到惊吓了、没有了安全感都会哭,哭泣,是有问题要求救,是婴儿唯一的交流方式。 有的家长觉得爱哭会变成坏习惯,于是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这样的情况下,小宝宝是很容易没有安全感的。 他求救求助的信号被无视,如果家长一味制止孩子哭,那么首先面临的是,孩子没法学会正视和认知自己的情绪。 家长不允许孩子哭,也会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爸妈不关心我,不在乎我,不爱我。 那么对于孩子,这些话语背后的隐意是什么? 宝宝别哭,要坚强(否定情绪), 烦死了,别哭了(厌恶、反感), 再哭就不管你了(威胁), 哭啥,哭能解决问题么?(埋怨), 看看人家,就你爱哭(打击自尊), 吃颗糖不哭了~(转移注意力)。 换位思考下,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生活或工作压力大时,会去看个悲伤电影哭一场或者运动流一身汗,甚至是去KTV 嚎一晚,等我们发泄完了,会倍感轻松。 孩子也一样,哭泣是他们唯一的情绪释放方式。 情绪就像弹簧,越是压制越弹,而反之,就不会,如果孩子从小就习惯去压抑自己的情绪,长大后愈发不会处理自己情绪问题,久而久之,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憾。 2,请还给孩子哭泣的权利 妙妙今年5岁了,一天哭好几次。早上起床哭一顿,吃东西吃到不喜欢的哭一顿,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哭一哭,穿衣服穿鞋子也要哭,把爸妈的耐性都要磨光了。 喜欢哭的孩子太烦人,妙妙爸妈再也忍不了了,对着孩子开口就是: “不准哭!”、“别哭了!”、“再哭爸妈就不要你了!”一系列的制止孩子继续哭的话语。 事实证明,这些话也是很管用的,孩子听到就不怎么哭了,于是类似的话总能在妙妙父母的嘴里听到。 慢慢地他们发现妙妙变得不怎么哭了,随之伴来的是孩子的沉默,这使得爸妈由开始的放心演化为担心。 原来,家长经常阻止孩子哭,使得他的情绪得不到释放,当不满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有的孩子会一下子爆发出来,有的则会渐渐变得不爱说话、抑郁甚至自卑。 孩子和大人一样,都会有情绪,快乐、悲伤、孤独或兴奋,孩子也需要发泄情绪。而家长对待孩子哭泣的态度决定了孩子释放情绪的程度。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哭闹表现出不愉快,有的孩子就会压抑自己,把真实情绪藏在心底,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无疑是有害的。 3,正确的处理方式:做"牧羊犬型"家长 "牧羊犬型家长" 顾名思义,也就是说父母要拥有像"牧羊犬"一样的高情商,要做"牧羊犬型"家长,像牧羊犬一样有爱又会教,关心羊群,把羊群带到该去的地方。 简单来讲,"牧羊犬型"家长的教育方式可归纳为八个字:接纳情绪,设立规矩。 "牧羊犬型"家长就是对孩子的情绪既能接纳,又会呵护疏解;对孩子的行为既有设立规矩,又会教导孩子,引导孩子找到正确处理情绪的方式。 "牧羊犬型"家长明白孩子的哭与笑同样重要,并不会不允许孩子摔倒、*不准哭,也没有不允许男孩子不准哭,更没有当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玩具就哭闹的时候就打骂孩子。 而是温柔地说出孩子真实想法: "我知道你现在特别*那个玩具,可是爸爸偏不*给你,你很伤心是不是?" 当家长说出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就感受到家长懂自己以及家长的爱,情绪这就降下了八成。 同时,也帮助孩子理解自己为什么控制不住想要,理解自己为什么会闹情绪,帮助他们建立事件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当孩子认识情绪,在家长的关爱中也会学习如何关爱别人。 这类型家长不仅关心孩子,还会指引他们去该去的地方、做该做的事。 比如他们能理解孩子想*玩具的心情,但也会说起和孩子的约定,一个月只可以*一次玩具。这个月已经挑了你很喜欢的玩具了,所以不能再*了。我们去玩滑滑梯或者去吃好吃的? 当孩子停止哭泣把玩具放回货架上,能感受到自己的选择是履行了承诺的,是为自己之前的诺言负责的,是值得骄傲的。同时,也明白遇到问题不能只顾自己,也要考虑其他人以及一些事情,明白要为自己的选择和承诺负责。 本文内容综合来源网络,课外辅导网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多少家长说过:“不准哭”!但允许孩子哭,比逗孩子笑更重要!,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多少家长说过:“不准哭”!但允许孩子哭,比逗孩子笑更重要!”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