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教育资讯 >正文

高中孩子暑期要怎样高效学习?

更新:2020年03月03日 22:35 大学路
高考是一个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面对高考,考生总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高考体检对报考专业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志愿?等等,为了帮助考生解惑,大学路整理了高中孩子暑期要怎样高效学习?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高中孩子暑期要怎样高效学习?

         微信扫一扫添加课外辅导小新老师,限时免费获取高中学习资料大礼包:

                                                          

高中篇


  高一:从初中升到高中,跨度大,赛鸿沟  

 

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像初中的课程,或者还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把成绩就能提上去,对于知识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来说,学生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基础、勤于思考、善于反思与总结,方可在高中三年的“打怪升级“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把高中三年比作长跑,高一时需奋力起跑,高三时要全力冲刺。大多数学生认为高一刚刚开始,距离高考还远,似乎不那么紧迫,也不必操之过急。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初中三年学习的知识总量甚至不如高中一年的学习量。所以在新高一一开始很多学生会有“撞墙”的感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陡坡效应。

 

以高一数学为例,中考140分的学生也会存在高一数学刚刚及格的现象!初中的时候老师告诉你“这些公式(立方差、十字相乘等)到了高中你们会学的”。谁知道高中老师却说“这些方法初中应该都学过了,做个练习来看看掌握情况”。

 

关于运算,初中要求数字计算清晰明了就行,高一则变成了代数式运算,看好几遍题目才知道要求什么!此外能否掌握好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理解和运用是高中数学能否学好的关键所在!
 

对于准高一的同学们,卓小越有以下几点学习建议:

 

一、适应并掌握高中的思维方式,减少初中的思维惯性对理解的阻碍;

二、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打好高中的基础;

三、培养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延伸拓展。

 

   高二:持久战,迎头赶上  

高二是过渡期,内容多、进度快,也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学生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渐拉开。高一成绩很好的同学可能高二成绩并不理想,而有些同学却能成为黑马。

 

高二更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培养的关键期,文科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理解、筛选和提炼概括能力;理科考查学生的分类讨论及过程性思想。

 

以语文学科为例,高二的“小说阅读”相比初中,篇幅增长约50%,情节复杂、干扰信息多,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

 

此外,“古诗词曲鉴赏”相比初中要求的能默写背诵课内范围篇章,高二不仅要求学生能理解内容和情感,还要能鉴赏语言表达、品鉴诗歌的表现手法,迁移运用赏析课外的篇章……

 

高二的学业压力急剧增加,卓小越为准高二的同学们支三招:

 

一、效率为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二、培养学习能力,看着长远目标奋斗;

三、舍得花时间钻研,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科学规划,蓄势待发  

高三这一年,注定痛并快乐着的。到了高三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复习强度大、什么叫时间紧迫、什么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高三非常注重考察理解能力和认知高度。

以语文学科为例,“作文”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初中作文侧重初中生的成长体验、感悟,提倡真情实感,而高中作文考查“认识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办法”,考查学生“论述的能力”,包括“论述逻辑清晰、论述材料合理、论述方法与手段恰当”等。

 

此外,“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已成为高三的家常便饭。学生面对复习和考试的双重压力,习惯用题海战术却可能效率很低。如果学生能从暑期提前规划高三的复习,提前克服自己的障碍点,将会较顺利地过渡到高三。

 

 

有人用“马拉松”来形容高中三年:

看清跑道开场要好、耐力比拼坚持不懈、突破瓶颈王者归来!

只要有目标、有方法、有耐力、肯拼搏,相信高中三年一定会在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微信扫一扫添加课外辅导小新老师,限时免费获取高中学习资料大礼包:

                                                          

资料来源:课外辅导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高中孩子暑期要怎样高效学习?,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高中孩子暑期要怎样高效学习?”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