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正文

财经专业国内院校排名榜 中央财经大学专业排名?

更新:2023年02月13日 10:08 大学路

今天,大学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财经专业国内院校排名榜 中央财经大学专业排名?,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财经专业国内院校排名榜 中央财经大学专业排名?

中央财经大学专业排名?

如果按专业实力,这个的确没办法排名。
1、金融学(包括金融工程等各专业):在本科阶段,方向设置最齐全;
2、会计学:全国最佳会计院系排行第四,注册会计师方向中注协评估国内第一;
3、保险学:精算方向与南开各代表全英和北美两个体系;
4、税务:原中央税校;
5、财政学:国家重点学科,与财政部渊源深厚;2010年财政学师资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6、国际贸易:目前国内第六;
7、国民经济学和国防经济学:国家优势学科单位;
8、电子商务:全国15所首批电子商务名校之一,国家特色专业;
9.、统计学:有国家名师邱东任教,国家特色专业;
10、工商管理:2010年度中国表现最佳MBA院校,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为数不多的会员之一;
11、法学:教育部学科评估第19;
12、体育经济:目前独有................................
按报考热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金融学(包括国际金融、公司理财)、财政学、税务、金融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保险精算、国际经济贸易、工商管理、经济学、工程管理、物流、市场营销、统计学、体育经济...............

财经类专业的大学排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和东北财经大学等都名列前茅。
2022年已经过去了接近一半的时间,各大高校也是不断有新的动作,重量级科研成果也是层出不穷。在我国的高校体系中,理工类、科技类、师范类等高校一直属于报考的热门,另外财经类高校也是不遑多让,引得众多高分学霸报考。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2021年中国财经大学排名哪个最靠前,它的依据是什么?...

首先看一下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 学校最早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的山东财经学院。 1978年,山东财经大学更名为山东财经大学。 1986年始建的山东财政学院当时,该学校在财政部和山东省的双重领导下,以财政部为主体。 2012年,原山东经济大学和原山东财经大学合并成立山东财经大学,这是由财政部,教育部和山东省共同组建的。 学校拥有1600多名全职教师和32,000多名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

学校的学科如下,

本科专业62个,其中金融,会计,金融,经济学,商业管理,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7个国家一级专业,4个一级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1个博士后研究移动站:应用经济学,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专业学位共有15个类别,并且作为 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山东财经大学共有8个学科的C级或更高。 最高评级是2 B,应用经济学,企业管理。

让我们再次看看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的前身是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成立于1956年。1981年升格为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并于1993年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 合并为南京物资学校,江苏财经学院和江苏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03年,南京财经大学更名南京财经大学。 2011年,江苏省与国家粮食局签订了共同建设合同南京财经大学。 从学校的名称来看,该学校的名称逐渐从食品,食品经济,经济和金融降为学校名称,但他仍保留食品专业作为其专业。 学校拥有专职教师1200余名,普通本科生16000余名,博士和硕士生2600余名。

学校的学科如下:49个本科专业,包括4个国家级专业,会计,统计学,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服务于国家专业1博士人才培养计划 有需求的,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用于现代谷物流通业的发展和政策,应用经济学,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学位专业授权点以及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 结果,南京财经大学有9个学科的等级达到C-以上,其中最高的得分是2 B级,即应用经济学和企业管理。 从学校的博士培训计划的角度来看,学校最强的专业是食品专业。 但是,学校正在积极地从食品学院转变为财经学院。 现在,财经专业的学科评估表现更好,这也代表了学校当前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与南京财经大学相比,山东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的财经水平更高,而山东财经大学是教育部联合设立的大学 ,财政部和山东省。 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具有更多优势。 南京财经大学这是由国家食品局和江苏省共同建立的大学。 尽管学校在财经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的专业水平与山东财经大学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如果您比较哪所学校实力更强,那么,山东财经大学当然会更强,但是南京财经大学所在的城市是长三角的中心城市之一。 从位置的角度来看,南京财经大学比山东财经大学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经济环境更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国内财经类院校排名

这里给出的是2005年财经类的院校排行榜
上海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山东财政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
北京物资学院
浙江财经学院
河南财经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
云南财贸学院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广东商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
新疆财经学院
内蒙古财经学院
安徽财经大学
天津商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
西安财经学院
长春税务学院
上海金融学院
湖南商学院
兰州商学院
贵州财经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上海商学院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广西财经学院

更加具体的大学介绍可以参考 cuu.com

四大财经类大学排名

01 财经大学排名

1

国内排名

近日,中国科教网公布了2019-2020年财经类大学排名,根据排名显示,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位居全国财经类院校的前5强。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科教网还对2019年-2020年经济学学科门类进行了排名 ,其中中国人大的经济学排第一,其次是央财,北大、西南财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经济学学科。

*图片来源:网络

2

国际排名

就2019年U.S.News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来看,在此次统计的全球1250所大学中,经济与商科专业共有200所大学上榜,哈佛大学位列榜首,香港科技大学排名中国第一。

中国上榜的15所大学中,内地9所,香港5所,台湾1所。中国内地上榜的9所大学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国内经管专业知名的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此次没有上榜。而上海财经大学作为国内唯一一所财经类院校上榜,可见其经济、管理的学科竞争力。

02 榜单top5院校毕业生情况

1

毕业生人数
从总体数据来看,每年财经类院校毕业生人数不算多,但每一个毕业生都能称得上是精英。除中南财经政法因其自带财经和政法两个标签,招生人数稍多,其他院校平均本科毕业生都在3000左右。

2

升学深造
财经类院校出国率高于综合类高校, “海龟”身份对于未来就业还是会有很大帮助的,毕业生多可以申请到世界排名前列的院校。相比之下,国内的读研率就稍低一些,毕竟经济是以一门非常重视实践的学科,大部分毕业生认为直接就业更具有性价比。

3

就业地域与行业
每所财经类院校都有自己的辐射就业地域,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在当地工作。这五所财经类院校毕业生就业集中度很高,超过半数都选择在金融行业从事本专业工作,其中细分行业下以银行人数最多,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在四大、银行、证券、保险等单位工作。就比如上海财经大学2018年毕业生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的概率达到了11.8%。

03 为什么财经类学生喜欢去四大?
1

薪资待遇尚可

虽然四大薪资不算高,但是对于零经验的应届生来说,也算是不错的水平了。虽然在四大的起薪低,但是四大每年的涨薪幅度相对来说比较大!尤其是在升职之后,涨薪幅度能达到30%,当然这也是得益于四大完善稳定的晋升制度。

2

晋升路线清晰
四大的晋升路线非常清晰,基本上是一年一小升,三年一大升,四大里的Associate,10年时间能够一跃成为年薪百万Manager!就以普华永道为例,一般的升职顺序是:A2→A1→SA3→SA2→SA1→Manager→Senior Manager→Partner 刚入职的新人在3年后基本能升上高级审计,只要你能在事务所待下去你的职业发展空间会很大。

3

优秀的职业跳板

大概在四大工作的苦人尽皆知,但收获也显而易见。在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的眼界和能力都比本土的某些基础性财务公司要高得多。四大是一个很好的跳板,一般出去以后就业的前景都比较光明。除了可以跳到甲方,还可以转行去创业公司或者小型公司做CFO,进私募、投行,应该说三种出路的回报都是非常丰厚。

而且大部分公司愿意招收四大出来的员工,因为有很多公司与四大有业务接触。跳槽的前员工可以无缝对接,减少培训和磨合期的损失。

以上就是大学路整理的财经专业国内院校排名榜 中央财经大学专业排名?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大学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财经专业国内院校排名榜 中央财经大学专业排名?”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