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正文

研究院校妇科排名 医学研究生院校妇产科排名

更新:2023年01月11日 20:09 大学路

今天,大学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研究院校妇科排名 医学研究生院校妇产科排名,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研究院校妇科排名 医学研究生院校妇产科排名

广州妇科医院排名?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地处广东省省会广州市,是国家重点大学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中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附属医院,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

2、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创建于1946年,是广东省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是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医院之一。

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南方医院系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

扩展资料:

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属(管)医院,创建于1835年,是中国第一家西医医院,至今已有180年历史。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始建于1971年,是国家卫计委直管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爱婴医院、广东省文明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优秀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2010医学研究生院校西医妇产科排名

2011全国最佳医院排名-妇产科
No.1 北京协和医院

NO.2 北京大学附一院

NO.3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NO.4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NO.5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四川医学院排名

四川医学院排名如下:

第一名:成都中医药大学(双一流)

校友会排名:213/软科排名302

成都中医药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教育部、四川省人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兼有理、工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中医药大学。

第二名:西南医科大学

校友会排名:427/软科排名265

西南医科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泸州市,是四川省人民*举办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入选首批国家双万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四川省免费定向医生培养院校;是国家级胸痛中心、心衰中心等,四川省妇科及乳腺疾病治疗中心。

第三名:川北医学院

校友会排名:533/软科排名364

川北医学院坐落在四川省南充市。1985年升格为本科,定名为川北医学院。是一所以医学为主体,医、理、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高等医学院校。是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建设高校。200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第四名:成都医学院

校友会排名:541/软科排名511

成都医学院是四川省人民*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坐落于四川成都市,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一所以医学学科为主,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协调发展,涵盖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继续教育的办学格局的高校。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医科大学

医学研究生院校妇产科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北京大学 A+ 5 山东大学 A 9 中山大学 A
2 华中科技大学 A+ 6 复旦大学 A 10 郑州大学 A
3 浙江大学 A 7 上海交通大学 A 11 中南大学 A
4 中国医科大学 A 8 四川大学 A

B+ 等 ( 16 个 ) : 首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吉林大学、温州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广州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青岛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兰州大学
B 等 ( 17个 ) : 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内蒙古医学院、贵阳医学院遵义医学院石河子大学泰山医学院武汉大学潍坊医学院苏州大学辽宁医学院昆明医学院广东医学院三峡大学

中国中医药大学排名

中医药大学排名如下:

1、北京中医药大学

简称“北中医”,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211工程、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在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校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学科评估中,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均为全国第一获A+评级。

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作为中医药学的老大哥,学校在国际上也是享又盛誉,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也非常高。

2、上海中医药大学

简称“上中医”,建于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任命校长,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与地方*“部市共建”的第一所中医药院校。

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中中医学、中药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合三个学科全部进入最高等级的A+档排名全国第一,是全国中医院校中唯一取得3个A+学科的高校。

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此外还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在中医药领域,学校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3、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江苏省人民*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始建于1954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享有“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的美誉。学校现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主干学科均进入A类;中药学更是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校位于南京,虽然在省内高校众多,但学校依旧以其特色获得行业认证。

4、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是新中国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学校之一,先后直属国家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管理,现为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17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拥有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点4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点19个。中医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同时中医学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在学科评估中中西医结合为A-,其他相关专业也不差。学校位于广州,事业我国对外发展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窗口。

5、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由四川省人民*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入选国家“双一流”。学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成都中医学院,是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学院。

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药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学科评估中,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均为B级,也是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中医药人才,多个第一诞生于此,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5、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并列第五,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中医高等院校之一,2006年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校现有16个学院、1个学部、1个研究院所、3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中药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还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在学科评估中,学校的中药学也是被评为A-、中医学评为B+,实力非常厉害。

扩展资料

中医学毕业生六大就业方向:

1、中医临床医疗工作。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疗卫生单位如各级中医院、各级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由于竞争激烈,目前本科毕业生留在大城市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机会较少,主要去向为县级、乡镇级医院。

2、科研教育工作。毕业生可选择在中医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教育等工作。

3、中药研制、开发或药物*工作。毕业生可选择在药厂或医药公司从事中药研制、开发或药物*工作。

4、国内升学或出国留学深造。提升综合能力与学历层次,增加择业资本,提升就业竞争力。研究生毕业再就业,相对会容易许多。

5、中医养生等预防保健机构。近年来,中医养生大受青睐,擅长针灸的学生可以考虑这个就业渠道。

6、转向全科医生。随着农村、社区医疗事业的发展,选择在社区、街道医院或基层医疗工作单位做全科医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在偏远的中小城市、县城或乡村,这方面的人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以上就是大学路整理的研究院校妇科排名 医学研究生院校妇产科排名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大学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研究院校妇科排名 医学研究生院校妇产科排名”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