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正文

地质类院校排名 地质类大学排名

更新:2022年12月17日 16:56 大学路

今天,大学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地质类院校排名 地质类大学排名,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地质类院校排名 地质类大学排名

地质专业大学排行

共有15所开设地质学学科的大学排名情况,比较好的学校有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是具体榜单。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284 南京大学 A+
2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A+
3 10001 北京大学 B+
4 10697 西北大学 B+
5 10183 吉林大学 B
6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7 10616 成都理工大学 B-
8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9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10 10335 浙江大学 C+
11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C+
12 10533 中南大学 C
13 10558 中山大学 C
14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15 10730 兰州大学 C-

地质学专业相关介绍

地质学是一门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学。地质学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质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地矿、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环境、基础工程、旅游开发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地质学、结晶矿物学、古生物学、地史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及勘探方法、地球化学、遥感技术等。

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地质工程专业排行榜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雄居排行榜榜首,成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紧随其后,占据第二、第三名。

后续名次依次是: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昆明理工大学防灾科技学院西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

地质工程专业相关:

课程体系:《工程地质学》、《地下工程》、《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测井资料地质解释》、《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工程岩土学》、《地下地质制图》、《地震勘探原理》、《层序地层学》。

发展前景:地质勘查、工程勘探、测量技术、环境评价、能源开采、土建工程、施工管理; *、事业类单位:地质检测、地质灾害预测与评价。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地质工程专业

地质类大学排名

如下:

在最新公布的2022年中国地质类大学排名中,地质类专业最好的排名第一的大学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排名第二,吉林大学地质类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三,第四是成都理工大学,第五是长安大学。

学校简介:

1、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Chang’an University),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入选国家“111计划”、“双万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简称地大,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中国*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七校联合办学”创始成员。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长安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世界排名

中国地质大学世界排名如下:

排名前20的全球顶级矿业大学主要由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主导。成立于1859年的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以超过95分的成绩排名第一;成立于1986年的西澳科廷大学以87.3分位居第二,昆士兰大学以81.8分位居第三;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辛迪分校分列第四名、第五名,得分分别为 80.5 和 80.4。

在“矿物与采矿工程”学科排名的60所高校中,共有5所中国高校入选,其中中国矿业大学以72.2分排名第19位,为排名最高。其余入选的高校包括武汉大学(32位)、南京大学(33位)、华中科技大学(53位)和西安交通大学(60位)。

“地质学”学科共有201所高校参与排名,在排名前20的学校中,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以95.5分位居第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华盛顿大学、剑桥大学分别以93.1、92.7、92.5、92.3分列举第2至4位。

在入选的中国高校中,北京大学以85.3分名列第33位、中国地质大学以84.4分名列第41位,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分别以83.5分、82.9分名列第46位、第50位。此外,还有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等中国高校进入榜单,排名在50名之后。

地质学专业大学排名

1、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简称“南大”,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首批“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计划”实施高校,也是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和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简称地大,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体,应用科学、前沿科学,以及新兴交叉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列入“111计划”和“卓越计划”。

3、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北京大学由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系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2011计划”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4、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简称“西大”,始建于1902年,由清末光绪皇帝御笔朱批设立,坐落于古都西安,是国家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大学,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由中国科学院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成员。

6、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简称吉大,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始建于194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的学府,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7、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坐落于有“锦官城”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由四川省人民*和国土资源部、成都市人民*共建。1956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成都地质勘探学院,1993年,更名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教育部批准组建成都理工大学。

8、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简称“浙大”,坐落于“人间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中华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崛起为民国最高学府之一,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9、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高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重点建设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入选高校之一。

10、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简称“矿大”,坐落于有“五省通衢”之称的江苏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是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平台”、“111计划”和“卓越计划”重点建设的高校。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以上就是大学路整理的地质类院校排名 地质类大学排名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大学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地质类院校排名 地质类大学排名”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