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到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时间了,很多家长着急想早一点了解这方面的内容,为志愿填报做充分的准备,今天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填报志愿的几大误区,分享给各位参考了解。
误区1
填报志愿家长太过主导,
没有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
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家长高考前可以帮孩子搜集各类填报志愿的参考资料,但不要全程大包大揽,应该把填报志愿的最终决定权还给孩子。
家长关心孩子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视志愿填报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家长虽然社会经验和阅历丰富,出于对孩子的前途(钱途)着想,提出多少建议给孩子都可以,但最后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和选择,要让孩子参与并做出他人生中第一次最重要的选择。
误区2
只想报考本地院校,
忽视外地优质院校。
对于艺术生来说,近年来,取消单招专业校考的艺术类院校越来越多,也就是承认各省专业统考成绩的院校比前多了,外省市院校招生计划比重正逐年上升,考生们除了能报考本省的院校外,可选择的外地院校数量也增加了。
但是实际上很多家长和考生还是选择本地院校,而不愿意选择外地院校。一是因为本地院校录取人数多,考生认为招生人数越多,越容易被录取;外地院校招生人数少,导致很多考生不敢报,觉得机会太小。结果,很多时候,外地院校经常录不满人,而本地院校却容易落榜。
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合理组合,不要只盯着本地院校,把眼光放宽,增加高考的录取机率。
误区3
不仔细看院校《招生章程》,
理解上有偏差。
在每年的高考报考过程中,很多家长和考生搞不清楚《招生章程》与《招生简章》的区别,甚至将两者误认为一回事儿。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区。
《招生简章》仅介绍一般性报考内容,而报考的核心内容(如录取规则等)则是不公开的,但《招生章程》就不同,录取规则等招生信息是其必须公开的主要内容,而且必须真实,准确。
《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会公布的法规性文件,学校依据事先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进行招生,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
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院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专科),办学类型(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单科要求,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等。”
报考之前家长和考生首先要详细阅读各院校的招生章程,最重要的是读懂录取规则,特别是艺术院校的多样化录取规则更要读透,因为同一学校不同专业录取规则都有区别,更要十分耐心地去了解,不能有半点偏差。
误区4
全部填报“热门专业”,
轻视“新、冷专业”。
面对众多的专业,到底选择哪个?大多数考生或家长都会盲目选择当下拥挤的“热门专业”,所以导致热门专业录取分数竞争激烈,如果考生成绩不太突出,就会失利于这些专业,导致落榜。
盲目报考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在就业中也很难占得优势。
然而,一些新开设的新专业,由于家长和考生对其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情况等参考资料了解有限,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往的录取分数作为参考,考生和家长往往很难下决心报考,所以这些专业的录取分数低,使考生增大了录取的机会。
新增设和冷门的专业,都是国家支持发展的某些行业,为该行业缺乏专业人才而开设的。所以家长面对这些专业时,一定要认真研究考虑,如适合孩子,一定要把握住这些机会。
所以,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和新设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5
只考虑分数够得上的学校,
忽视兴趣特长的选择。
据教育部门统计,每年约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选错专业或不喜欢所学专业。在填报志愿时,很多家长和考生只以分数为依据,只考虑分数够得上的学校,根本不考虑考生的兴趣和特长,导致孩子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极不满意。
父母在规划孩子职业的同时,也要考虑孩子自身的特性。扬长避短,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实力加兴趣,综合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不要只为了录取而错选专业,遗憾一生。
误区6
照搬往年“录取分数”,
轻视“录取原则”。
很多家长与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只是看这个专业的往年录取分数是否和自己的分数相对应,实际上,高校每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在录取结束前谁也无法准确确定。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历年都存在波动,都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特别是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能否被院校的某个专业录取,不仅要参考这个专业的往年录取分数,重要是要掌握这个院校的“录取原则”。特别是艺术院校的录取原则更是多样化,更要仔细研究。
所以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读透院校的“录取原则”,确保孩子能被理想心仪的专业录取,避免被专业调剂。
误区7
院校之间没有拉开梯度,
区别对待不同志愿填报方式。
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首先要了解所在省份的志愿填报形式,特别艺术生,虽然全国文理类考生都实行了平行志愿,但大部分省份艺体美考生还是实行梯度志愿。
一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设置的梯度太小,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没有平衡好院校之间的差异度。
建议平行志愿的最后一个志愿要有相当的保险系数,也就是说,按照往年的分数,考生的分数上最后一个志愿要比较保险;实行梯度志愿的考生,第一志愿最关键。
误区8
不服从专业调剂,
痛失录取机会。
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分数不占优势时(上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录取线),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每年院校录取过程中,都有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全部填报热门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对待是否服从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慎重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如果考生非此专业不上,不录取就复读,这样的考生可以选择不服从专业调剂。
误区9
专业调剂无所谓,
入学后再转专业。
在每年的志愿填报中,有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考入“名校”,由于分数没有优势,想借助于“服从专业调剂”,牺牲专业选择来实现进入名校,期望录取之后,再“转专业”。
国内大部分院校允许大一学生中5%的优秀学生,有资格根据学习成绩重新选择专业。但实际上,各高校转、换专业管理办法都有各种条框限制,真正能够利用这类政策成功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多。
因此,家长和考生们一定慎重选择和填报专业,尽量让考生在所报专业中被录取,不要将希望寄托在“服从专业调剂”上。
现在的家长压力普遍很大,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各类的辅导机构。为此,有家长呼吁:要全面禁止课
2021年08月03日 11:56课外报班,每个家长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家孩子数学不行,是不是得补补啊?”又或是“别的孩子都报辅导
2019年11月11日 22:18课外辅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课外学习活动,也是一种组织化的校外活动形式。特别是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
2019年11月11日 22:19有人说,校外培训机构是校内教育的完善和补充,然而也造成学生更多的学习压力和家长们的经济负担。社会上一
2019年11月11日 22:13其实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家长由于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经验非常有限,也不做教育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多时候
2019年11月11日 22:08教育培训行业,在我的认知里是从2010年1月29日开始的。那时我刚刚进入新东方天津学校。面试、试讲、
2019年11月11日 22:00打开大学录取通知书,是高考考生们梦想成真的瞬间。同样的,在大洋彼岸的小岛国新加坡,每一年也有一群又一
2019年11月12日 13:14不经历一次小升初,我还以为九年义务教育没我啥事。小升初让我明白,家长需要经历的最严峻的义务可能来了,
2019年11月12日 13:05有很多家长们反应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对一些数学法则总是张冠李戴很是让人头疼,总是感觉是因为太调皮,所
2019年11月12日 13:02今日寄语"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毕淑敏前段时间看
2019年11月12日 12:59教育部:推动有条件的地方优化学前教育班额和生师比
时间: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严格幼儿园教师资质条件,把好教师入口关
时间: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职工存在师德师风问题、侵害幼儿权益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时间: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师存在师德师风问题,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时间: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2023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8%
时间:2024年11月12日2019英语六级考试复习用的什么资料 英语六级考试时间是几点到几点
时间:2024年06月08日2021年3月16日以后从北京到辽宁朝阳还需要核酸检测吗 2021年3月16号离京用不用做核酸检测
时间:2024年06月08日我昨天报好了志愿多久可以查看自己是否被录取呢 志愿填报后几天能知道被录取
时间:2024年06月08日广东有那些高校录取线是在二批A线的 各省录取分数线一样吗
时间:2024年06月08日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及查询的具体步骤
时间:2024年06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