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高考教育 >高考资讯 >正文

一位陪考妈妈的72小时:高考前夜定了三个闹钟

更新:2024年06月23日 17:20 大学路

6月7日清晨,在北京人大附中考点采访时,一位陪考的中年女性走进了我的视野。与那些“千叮咛万嘱咐”的家长不同,她与儿子没有过多的交流,只是一直保持微笑。儿子走入考场后,她默默地望着那个背影,脸上的微笑突然消失,渐渐开始流泪。我想,她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高考,是人生的一场仪式,历经十二载寒窗苦读的学子,终将奔向青春的梦想。在这一个个年轻的身影背后,父母和亲人细致入微而又小心翼翼呵护着他们走向考场前的每一寸时光。

在等待儿子走出考场的时间里,这位46岁的陪考妈妈向我讲述了与儿子共同度过的考前72小时。

6月7日,早上人大附中考点的考生正在进场。6月7日,早上人大附中考点的考生正在进场。

6月4日中午12:00

午间的下课铃响起,杨逸辰结束了在人大附中的最后一节课。从小学到高中,他在这块“金字招牌”下度过了12年的求学时光。

班主任胡老师再三叮嘱了高考注意事项,从备考用品到心态调节,事无巨细。作为一名男老师,他常常被家长们称赞“比女老师还细心。”

母亲陈莉已经早早地来到学校。为了陪伴儿子高考,她特意请了一周的假。“孩子很自立,中学起就住校了,但高考这种时候,我还是希望在他身边。”

在杨逸辰的宿舍,陈莉看到,复习用的书和资料几乎从桌子一直摞到了屋顶,比一米八几的儿子还要高出很多。在此之前,除了每次开学,她和丈夫几乎没有光顾过孩子的宿舍,眼前的景象吓了她一跳。

母子俩小心翼翼地将各种书本分门别类,连同陪伴了三年的被褥一起打包进旅行箱。“收拾完后才发现,那些书整整装满了2个大箱子,拉着都很重。”陈莉感叹。

6月4日下午14:30

由于家距离学校较远,陈莉提前在附近借用了亲戚的房子。一室一厅,她睡在客厅,卧室给了儿子。按照老师之前建议的作息安排,杨逸辰睡了一个短短的午觉。两点半,他准时醒来,开始考前复习。陈莉轻轻地关上门,前往超市。

照顾好儿子的饮食起居,是她这几天最大的任务。既要保证营养,又不能太油腻,陈莉反复琢磨着这些要求,眼神在各种生鲜和蔬菜上打转。最终,她选择了黄瓜、西红柿、土豆和一些青菜。考虑到夏天蚊虫叮咬有可能影响到儿子休息,陈莉又专门*了一盒蚊香片。

晚饭的菜极为清淡,一盘炒油菜、一碗稀饭,杨逸辰却吃得很满足。“他一直和我强调不要大鱼大肉,原本打算做红烧肉的计划也取消了。”陈莉一边揣摩着儿子的心思,一边筹划着明天后的饭菜。

6月4日晚上22:00

晚上十点,杨逸辰合上书本,从卧室走出来。亲戚家有一架电子琴,许久未有人弹奏,已落了一层尘土。从小学钢琴的他起了兴致,兴冲冲地去下载乐谱。不一会儿,熟悉的乐曲像夜晚山涧的小溪水缓缓流出,杨逸辰沉浸其中。看着儿子的表情一点点松弛,陈莉内心踏实了许多。

十一点,儿子的房间熄了灯。陈莉打开*,给出差在外的丈夫发微信:“今天很顺利,儿子状态很好,你放心。”几秒钟后,一行字弹出来:“你辛苦了。”

6月5日晚上18:00

6月5日,平静的一天。从早到晚,杨逸辰都在房间里安心备考,不慌不忙。晚饭后,陈莉与儿子一起出门散步。杨逸辰带着耳机和随身听,一路上哼着英文歌曲,步伐轻松。晚风微凉,40分钟的散步时间,母子俩聊了街边的风景,聊了身边的亲人,就是没有提半句考试。

时光倒转三十年,1988年和1989年,丈夫和她也先后走进了高考考场。那时候的高考,是改变人生命运的“龙门”,寄托着全家人的希望。跳过高考这道门,丈夫进入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计算机系,如今是一名高级软件工程师。她从四川的小城来到首都北京,现在担任一家大型文化公司的副总监。

“时代不断进步,孩子成才的道路越来越广阔,高考已不再是唯一的路径。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次洗礼和挑战,我们没有任何要求,希望他以平常心对待,宠辱不惊。”陈莉表示。

陈莉嘴上这么说,心里却还是小心翼翼的。她尽可能地避免在儿子面前提到高考,也从不过问复习情况。她只有细细观察着杨逸辰脸上的每一丝表情,然后和丈夫在微信里猜测儿子的情绪。睡前,杨逸辰依旧在电子琴上弹奏了几首乐曲,陈莉默默将自己第二天的闹钟又提前了一个小时。

6月6日早上7:00

6月6日,考前一天。北京下了雨,燥热的天气下一子凉爽了。早上七点半,杨逸辰按照考试的时间表准时起床。陈莉已将准备好的粽子、牛奶、面包和坚果端上桌。“核桃补脑,我特意多准备了一些”。

清晨的风透过窗户吹进来,格外舒服。杨逸辰开心地对陈莉说:“真是天公作美,我们遇到了一个凉快的好天气!”然后,忍不住唱起歌来。看到儿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陈莉忍不住偷*了一个背影,给丈夫发去。

从小学到高中,杨逸辰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从来没有因为学习犯过愁。他喜欢机器人,中学时候已经拿到了两项国际国内机器人大赛的亚军。他所在的人大附中,是北京有名的“状元高中”,上一届考生中有近一半超过650分。

陈莉猜测,儿子的目标,应该是进入在机器人研究领域最先进的大学,继续实现梦想。

6月6日傍晚17:00

小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天,傍晚时分,雨停了。杨逸辰突然对母亲说,想回学校的操场跑几圈。陈莉立刻放下正在收拾的碗筷,和儿子出了门。作为考场,人大附中的教学楼已经被拉上了警戒线,只有住校的学生可在宿舍区活动。他们从侧门进去,直接来到空无一人的操场。杨逸辰插上耳机,开始慢跑,嘴上依旧哼着歌,跟着节奏摇头晃脑。

雨后的夜晚,月朗星稀,空气中透着泥土的清新。18岁的少年独自奔跑着,一圈又一圈。陈莉觉得,儿子的精力在一点一点消耗,压力也在一点一点地释放,今晚应该能够睡个好觉。

突然间,紧挨着操场的宿舍楼里传来两声高喊“加油!加油!”。陈莉转头望去,只看到几个微微亮灯的房间,却没看到人影。杨逸辰怔了一下,然后朝宿舍楼做了一个握紧拳头的手势。那一刻,陈莉有点感动。

6月6日晚上21:00

回到住处,陈莉将点了一下午的蚊香片取下,又仔仔细细地检查了房间的每个角落。班主任胡老师在微信家长群里提醒着十项考试必备物品,儿子一边装,陈莉一边清点着:身份证、准考证、2B铅笔、中性笔、橡皮、尺子、垫板、水瓶、面巾纸……念到最后一项“微笑”时,母子俩相视而笑了。

杨逸辰痛快地洗了个澡,然后又在电子琴前弹奏了几曲。考前这几天,音乐已经成为了他必不可少的减压方式。回想起当年带儿子学钢琴的场景,陈莉有些欣慰。

为了保证第二天按时抵达考场,陈莉和儿子决定,还是乘坐地铁较为稳妥。十点半,杨逸辰喝完母亲准备的牛奶,上床睡觉。明天,他即将迎来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这一晚的睡眠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考场的发挥。

陈莉和儿子同时关了灯,但是迟迟不敢入睡。她一直听着卧室内的声音,唯恐有一点动静。渐渐地,她隐约听到了儿子睡着的均匀呼吸声,心像一块石头落了地。黑暗中,她再次打开*确认三个闹钟,6:50起床、7:45准备出门、8:00必须出门。锁屏时,*显示时间已经是23点45分。

6月7日早上7:00

陈莉在闹钟响之前就醒了。她轻手轻脚地起来准备儿子考前的早餐:牛奶、面包、坚果,还特意搭配了一些西红柿片。回想起自己当年考试的时候,父母常常准备一根油条和两个鸡蛋,组成一个“100”来寄托满分的寓意。而现在,她已经不会如此明显地对儿子表达期望。

卧室的门还没打开,杨逸辰哼的英文歌倒先传出来了。他的心情不错,从起床到洗漱,嘴上的节奏就没停。“雨过天晴了,真是好天气!”杨逸辰不紧不慢地和母亲聊着天,把早餐吃了个精光。陈莉再次挨个清点了考试用品,然后换上了一条红色的半裙。

7:50,母子俩按照计划的时间准时出发了。从住处到考场,他们仅需要坐3站地铁。原本以为万事就绪,没想到在乘坐地铁时,还是出了点小问题。地铁进站时,杨逸辰发现自己忘记带乘车卡。陈莉说,“当时我的心真的是咯噔一下”。

要是以往,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陈莉根本不会放在心上。而在高考当天,任何一点小波折,都会微妙地影响到儿子的心态。想到这里,她的心一紧。杨逸辰倒没有半点慌张,按照秩序在自动售票机前*票。不料,在轮到他时,机器突然故障!陈莉的手心开始冒汗了,她开始无法控制自己地往各种坏处想。杨逸辰依旧很冷静,换了一台机器,顺利地*了票,此刻,刚刚八点。

考前半个小时,陈莉陪伴儿子走到考场入口。警戒线以内,不再允许家长进入。性格内敛的杨逸辰没有多说什么,他朝母亲笑笑,然后头也不回地进去了。陈莉的目光一直追随着那个一米八几却稍显稚嫩的身影,越来越远。一路走来保持的微笑在瞬间化成了点点泪光,那一刻,长大的少年,已独自上场。
一位陪考妈妈的72小时:高考前夜定了三个闹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一位陪考妈妈的72小时:高考前夜定了三个闹钟”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