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13日 19:17 | 大学路
大学路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精品课程建设包括哪些内容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学校具体实施。
第三条 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
第四条 “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启动第一轮建设。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五条 两部负责总体规划、协调推进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主要职责包括:
(一)项目设计、审核立项、过程监管、绩效管理;
(二)规划阶段重点任务,统筹安排中央财政资金;
(三) 组建项目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简称“专委会”);
(四)审定项目遴选和考核标准;
(五)指导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管理区域绩效;
(六)委托第三方评价项目绩效。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承担“双高计划”日常工作。
第六条 专委会由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受两部委托主要承担以下工作:
(一) 研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遴选标准和考核标准;
(二)评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三)为项目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第七条 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遴选条件,开展项目预审和推荐工作;
(二)指导监督本区域项目建设,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三)落实项目学校的相关支持政策和建设资金,并对项目实施监管。
第八条 项目学校举办方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
(二)指导项目建设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九条 项目学校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编制报送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二)按照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开展项目建设;
(三)确保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
(四)完成项目绩效目标,按要求报送项目建设报告,并接受监控、审计和评价。
第三章 项目遴选
第十条 “双高计划”遴选坚持质量为先、改革导向、扶优扶强,面向独立设置的专科高职学校(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专科高职学校),分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两类布局。在高职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国家统一要求且逐年增长的前提下,对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重点工作推进有力、改革成效明显、“双高计划”政策资金保障力度大的省份予以倾斜支持。
第十一条 学校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学校办学条件高于专科高职学校设置标准,数字校园基础设施高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标准。
(二)学校人才培养和治理水平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成效显著,对区域发展贡献度高,已取得以下工作成效:被确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省级及以上优质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已制定学校章程并经省级备案,设有理事会或董事会机构,成立校级学术委员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财务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牵头组建实体化运行的职业教育集团,合作企业对学校支持投入力度大;成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非学历培训人日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数;近三年招生计划完成率不低于90%,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不低于95%;配合“走出去”企业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有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招收学历教育留学生。
(三)学校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和方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基础好,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高,学生就业水平高,社会支持度高。
(四)学校在以下9项标志性成果中有不少于5项:
1.近两届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第一完成单位);
2.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项目且应用效果好;
3.承担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且成效明显(仅包括现代学徒制试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定向培养士官试点);
4.有国家级重点专业(仅包括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学校支持的重点专业);
5.近五年学校就业工作被评为全国就业创业典型(仅包括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6.近五年学生在国家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过奖励(仅包括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7.教师获得过国家级奖励(仅包括“*”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团队、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
8.建立校级竞赛制度,近五年承办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9.建立校级质量年报制度,近五年连续发布《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且未有负面行为被通报。
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学校近五年在招生、财务、实习、学生管理等方面未出现过重大违纪违规行为。学校未列入本省升本规划。
第十二条 专业群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专业群定位准确,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专业群组建逻辑清晰,群内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度、就业相关度较高,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有较强社会影响力。
(二)专业群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创新团队,校外*教师素质优良。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相适应、相配套。校企共同设计科学规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反映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线上线下课程资源丰富。
(三)专业群生源质量好,保持一定办学规模。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学生就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就业满意度高。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应用,科研项目、专利数量多。
第十三条 项目遴选包括学校申报、省级推荐、遴选确定等3个环节。
(一)学校申报。满足第十条、十一条、十二条的学校自愿申报,按要求向省级教育部门提交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学校总体建设方案、不超过2个专业群的建设方案、真实性声明、承诺书等)。
(二)省级推荐。省级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依据基本条件择优遴选,学校申报材料及遴选结果公示无异议后,出具推荐函(包括推荐院校顺序名单、真实性声明等),与推荐学校申报材料一并报两部。
(三)遴选确定。两部委托专委会依次开展高水平学校、高水平专业群项目遴选。专委会根据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遴选标准,分别对学校和专业群评价赋分。依据学校和2个专业群赋分综合排序,确定高水平学校推荐单位,推荐结果分为三档,A档10所、B档20所、C档20所左右;依据学校和1个专业群赋分综合排序,考虑产业布局和专业群布点,确定高水平专业群推荐单位,推荐结果分为三档,A档30所、B档60所、C档60所左右。两部对推荐结果进行审核、公示并公布结果。根据年度资金安排,中央财政通过相关转移支付引导支持建设一批,地方和学校自筹资金建设一批。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十四条 项目学校根据建设任务和预算安排,确定绩效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省级教育、财政部门核准后报两部审定。
第十五条 项目学校根据审定意见修订完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报两部备案并启动建设。
第十六条 项目学校按照备案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实施建设,原则上不作调整。建设过程中确需调整,须经省级教育、财政部门核准并报两部备案。
第十七条 每个支持周期结束,项目学校按要求提交验收报告,经省级验收后报两部复核。复核结果予以公布,并作为下一周期遴选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项目管理
第十八条 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落实管理责任、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第十九条 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调整项目资金支持额度的重要依据。对资金筹措有力、建设成效显著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对资金筹措不力、实施进展缓慢、建设实效有限的项目,提出警告并酌减资金支持额度。出现重大问题,经整改仍无改善的项目,中止项目建设。中止建设的项目学校不得再次申请“双高计划”项目。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限期整改、中止项目等处理: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项目执行不力,未开展实质性建设;
(三)擅自调整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内容;
(四)项目经费使用不符合国家财务制度规定;
(五)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地应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两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库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 简述了课程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课程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课程库建设相应的思路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 高职院校;课程库建设;探索;思考
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设置专业,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适时进行教学计划的修订是高职院校必须长期进行的一项工作。教学计划的基本元素是课程,数目众多的课程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与课程管理构成课程库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对高职院校带来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程内容、课程模式、课程结构、课程体系的变革;另一方面是对这些变革的课程进行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探索了对各级各类课程的有效管理。
课程库建设的意义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和课程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一个课程门类全面、服务于全体师生的高质量课程库显得十分必要。课程库发挥的作用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课程库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最深刻的变革是课程建设的变革。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和中心环节。具体而言,课程建设是一所学院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其改革的主要思想是以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为指导、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突出工作本位学习,淡化传统的学科界限,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驱动”等理念指导下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深入。伴随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可供选择的、不同类型的模块课程涌现,此时,课程库的作用就体现在为整体课程构架提供指导,避免重复建设;规范课程管理,避免盲目建设;设立课程开设标准,避免随意建设。
建立课程库是推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课程库是整个学院教学管理的基础平台,建立课程库是学院实行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基础。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是简捷、高效、交互、共享。课程库的内容多而杂,对其实现有序管理只能走信息化的道路。信息化管理要求在课程库建设过程中统一课程名称,并对其进行数字化编码,这样有利于教学任务的落实和排课;要对课程模块进行清晰的划分,以便于学生选择;要建立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使管理人员和教师、使用者拥有相对自由的权限和责任。平台的设立将极大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可为远程教育培训提供“课程包”。此外,课程库的建立还可为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教提供便利。
建立课程库是课程良性发展的需要建立课程库可以对全院的课程进行凝练,并公布于全体师生。一方面,同类课程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可以得到传承与延续,固化长久以来积累下来的智慧并不断向前推进发展,为精品课程的涌现创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课程教学的竞争性,继而保障课程教学质量。此外,课程库是动态变化的,可以为课程的优胜劣汰提供空间与可能。
课程库建设面临的问题
课程库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教学计划会不断进行修订,新的课程会不断涌现,已有的各种课程要从无序回归到有序状态,这需要做大量的协调、整理工作。在技术层面上,要有相对开放、稳定的平台提供支持,另外还需要制度方面的保障。
(一)课程方面
课程名称的规范这是进行有效编码的关键。长期以来,我院对课程的名称缺乏严格要求,因而出现了部分课程名称混乱、课程名称随意性大、课程名称含糊等问题。在规范课程名称的过程中面临如下问题:同一课程在不同学期开设应有所区分;同一课程在不同的系、部开设有不同的要求,应有所区分;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名称相同的,应有所区分,等等。
课程类型的明确我院的课程主要有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类。理论课程分为公共基础必修理论、职业基础必修理论、职业方向必修理论、公共选修理论、职业技术选修理论等;实践课程分为公共必修实践、职业技术必修实践、职业方向必修实践等。正在进行课改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就无法对号入座,进行归类。随着“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增多,此类课程的管理难度会加大。
课程学时的设定为了便于教学,我院传统的课时一般以两节为单位。但是,“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课时安排可能会是半天或一天,这就对传统的课时安排构成挑战。此外,在学时安排方面,要根据课程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地设定课时,避免出现随意性。
课程大纲的修订很多课程缺乏教学大纲,尤其是新开的课程和公选的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修订教学大纲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
(二)制度方面
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是指全面负责一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教师指导,并对课程建设与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的教师。课程负责人制度的建立,对于规范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院对主干课程建立了课程负责人制度,但尚未覆盖到全部课程。
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度专业建设统领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解决专业建设为了谁、怎样建设、由谁把关的问题。在宏观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起着协调与整合校内(专家、课程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校外(区域内的*、社会资源、行业或企业)多方力量及各种资源,对现有的专业或即将开设的专业进行设置、开发的作用。在微观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审核专业规划、专业标准及由专业开发所产生的课程建设问题,为专业建设提供指导。然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职能发挥方面形式大于内容,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
课程准入和退出机制在这方面需要制定相应的机制,进行规范和严格管理。制定课程准入和退出制度,可以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给课程库带来动态变化,虽然在管理上会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有利于课程库的优化。
课程库建设的对策
通过对课程库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我院在课程库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课程库建设的思路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趋势是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在“工作过程导向”理念的引领下,课程打破了原先的学科藩篱,条块式、项目式课程涌现。无论什么样的.课程体系,课程均呈现出模块化倾向。因此,课程库的建设要树立模块化课程管理的思路。模块化的课程就是要把专业课程细分,一般会将课程划分为若干个课程模块,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实践课等。细分过后,能够快速地通过课程重组灵活应对岗位群的变化。
(二)课程库建设的步骤
教学计划的修订与完善我院以教学评估为契机,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和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启动了各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通过出台《关于修订高职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教学计划的内容、课程设置的原则及要求等等,着重在课程的学时要求、课程的模块划分、各类课程的进度安排方面对课程进行了规范。如在教学计划表中将课程分为9个模块,包括公共必修理论课程、公共必修实践课程、职业技术基础必修理论课程、职业技术基础必修实践课程、职业技术方向必修理论课程、职业技术方向必修实践课程、公共选修课程、职业技术选修课程、课外素质拓展课程等。各系、部在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时,需要明确三个学年以来该专业按照9个模块划分的所有课程名称、课程归属、学时、考核方式、学期安排等问题。
课程库平台的搭建与录入我院采用了正方教学软件,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开发该软件的功能。在完成教学计划后,就可以在该软件的教学计划管理下的课程库管理项目进行课程库平台的搭建。各系、部可安排专人将制定的教学计划中的各种类型的课程录入系统。录入系统的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总学时)、课程类别、开课系部、课程简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课程建设主体单位等等。在课程名称的规范方面坚持一课一名的原则。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系、部开设,要求不同,则采用“课程名Ⅰ、课程名Ⅱ”加以命名。如“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Ⅰ”、“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Ⅱ”等。对于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学期开设,则以“课程名(学期)”的形式命名,如在第一学期开设的高等数学,则可命名为“高等数学(一)”。
课程的统一编码和管理在各系、部录入完课程数据后,由教务处统一对课程进行编码。我院的课程模块由7位数字组成,前两位表明课程所属模块,由01~09组成,第3位、第4位表示课程所属系部,第5位、第6位表示课程序号,第7位表示课程的开设学期或要求。如0211071,表示该门课程为职业基础必修课程,开课系部为信息工程系,第一学期开设。录入之后,就可以对课程库的数据进行动态管理。正方软件提供了课程增设、课程重开、增加、修改、删除、查询等功能,基本可满足管理课程的需要。
课程库相关配套数据的完善为了发挥课程库的作用,必须完成课程库相关配套的数据,如教师库、教室库等。三个库的建立和完善可以给排课、选教、评教带来极大的便利。
总而言之,课程库的建设有赖于全院的通力配合。目前,我院的课程库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大量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如各门课程大纲的进一步完善、“理实一体化”课程管理的深入研究等。
;以上就是大学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品课程建设包括哪些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