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学路小编整理了高职生就业率超过本科生,你信了吗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高职院校“生源危机”原因及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生源减少
[摘 要] 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已显现。由于人口自然下降、高中应届毕业生减少、往届生人数下降、“弃考族”增加、高中与高职抢生源、高职院校部分专业就业优势不足等诸多原因,造成高职院校“生源危机”。高职院校应从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革高职招生等方面应对“生源危机”。
[关键词]高职;招生; 生源危机
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难已经暴露无遗,生源不足加剧了高职院校的竞争,没有特色或经营不善的高职院校会陷入困境,部分高职院校的生存危机不可避免。几年前有人预言“10年后会有高校破产”,这并非耸人听闻。“一些高职院校死亡将不可避免”,这一观点在业内普遍被认可,并且预测在三五年之后就会出现。
一、生源危机原因
造成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自然下降。上世纪90年代以后,计划生育政策收紧,人口自然下降。随着出生人口的下降,特别是适龄大学生的减少,某些高职院校生存危机十分严峻。
2.高中应届毕业生减少。这个减少主要是受小学学制“五改六”的影响。江西省小学学制“五改六”从2002年相继展开,受此因素影响,江西省从2009年开始,普通高考报名人数中,应届考生的人数呈下降趋势。
3.往届生人数下降。往届生的减少与课改之后的首次高考有一定的关系,很多考生担心跟不上新高考方案,选择复读的人减少了。
4.“弃考族”增加。2009年全国有84万考生弃考,2010年有34万弃考。部分考生出国留学。
5.高中与高职抢生源。高中贬低高职,不少高考落榜生复读高三。这些学生多数属于分数偏高、复读后有希望冲击本科院校的学生。
6.高职院校部分专业就业优势不足。有些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不明显,就业优势不足,高中毕业生干脆弃考,直接出去打工。
二、应对“生源危机”的对策及思考
在高考生越来越少的同时,要看到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却越来越俏。以前,高职院校求用人单位接纳毕业生;现在,用人单位求高职院校输送毕业生,甚至通过订单等方式抢夺毕业生,这是很大的变化。
1.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生源危机正好给高职院校提供了一个重新定位与发展的机遇,是高职院校调整规模、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契机。生源危机可以倒逼高职院校调整培养体系,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加注重特色,打造与市场需求的专业。高职院校的定位很重要,这是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依据。定位准确才能构建特色,形成优势,不要盲目追求层次上的“高”,规模上的“大”。在一定的时期内,高职院校做得最优,做得卓越,就可以办出高质量的高职院校。危机就是生机,只要高职院校能够准确定位,明确目标,不断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各方面进行调整,不断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高职院校培养出来学生肯定会受社会的欢迎。
2.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生源危机实质上是质量危机,高职院校在招生中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有些高职院校招生很旺,也有很多高职院校招生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为了维持自身的发展,保证招生数量,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必然下滑,这就进一步加大了高职办学的难度。生源危机可以倒逼高职院校调整培养体系,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加注重特色,打造与市场需求的专业。特色就是一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征。高职院校应从自身的条件出发,根据自己的优势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建设优势重点学科,形成学科特色。办高职院校就是办专业,因为专业既能体现高职院校特色,又能体现市场需求。紧密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出的新要求,构建体现市场需求的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用专业品牌赢得市场,吸引学生。通过办出专业特色,破解“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难题,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品牌。
3.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危机即生机,当生源减少的危机出现,也就意味高职院校新一轮发展机遇很快到来。因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客观现实,决定了高职院校必然的生存空间。重视并化解高职院校办学危机的过程,就是*革除高职院校发展制约因素、优化高职院校生存环境的过程。在这场危机中,高职院校将面临优胜劣汰的挑战,围绕高职教育规律实施办学改革,将使得大多数高职院校趋向真正符合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把挑战跟机遇结合起来,高职院校办学观念要变。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行开门办学,社会上需要什么专业就培育什么专业。要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教育,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而设立的质量标准。
4.改革高职招生。从现实来看,国家在政策方面也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在经费支持和招生政策方面,有了很多可喜的变化。针对生源减少的现实情况,高职招生要前瞻性地进行改革,实行按办学条件核定招生计划下的注册制,并进一步出台培植特色高职、品牌高职的招生、教改政策,提升高职院校面向全国甚至海外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 一觉
高职生就业率超过本科生,你信了吗
日前,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就业蓝皮书: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17届中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9%,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
向左转|向右转
毫无疑问,该就业报告信息丰富,不可能只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单项统计。然而,许多媒体却将其简单浓缩成了“高职高专毕业生走俏,就业率超过本科”。新闻一出,不仅本科院校不屑一顾,就连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老师、学生们也普遍感到无底气,许多读者甚至因此对相关评估结果不信任。
难道真的是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出了问题,而导致最终得到的数据不真实?显然不是。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统计数字,2017届全国普通本专科毕业生达到735.8万人。此次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是基于对2017届大学毕业生(全国样本为30.6万)毕业半年后,以及2014届大学毕业生(全国样本约26.4万)毕业三年后的调查问卷。针对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这样的样本覆盖率显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向左转|向右转
问题出在对数据信息的解读上。多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虽然就业形势很好,但招生形势一直不容乐观。为了走出生源危机,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不得不加大对职业教育以及本校形象的宣传力度,而就业率便是首要的“亮点”指标。为了显示自己“厉害”,光说就业率高,就是高到百分之百也未必有人信。于是,许多高职院校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与本科院校作比较,如“新生入学成绩超过二本”“毕业生被企业抢订一空”“毕业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或走上领导岗位”等,以特别显示高职院校非常“厉害”。如今,该就业报告被媒体简单解读成“高职院校毕业生比本科生厉害”,虽然会被正在面临招生之困的高职院校广为转发,但实际宣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许多现实问题无法绕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高,未必就代表就业质量高;眼前的就业率高,无法表明高职生与本科生的职场“天花板”谁高谁低;就算就业率较高,但也显示不了流失率、成就率谁高谁低,等等。正是有了认知上的这些疑问,人们才不会轻易相信那些愚民式的忽悠。相反,这些断章取义式的宣传,不仅会伤害媒体的公信力,也让职业教育屡屡“躺枪”,从而加剧生源危机、认可度危机。
向左转|向右转
对于宣传大学生就业一类的综合信息,媒体一定要走出简单比对就业率的误区,不能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而编写以偏概全式的标题和*“重大”新闻。就业率的研发方和发布者需要提前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剖析出有价值的综合信息,然后通过媒体实事求是地公布于众,以引导社会各界真实、全面地认识全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尤其是为*和教育主管部门在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就业政策创新、人才政策调整、城市容量布局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诚然,高职就业率比本科院校相对稍高,这是事实。我们在宣传中国大学生就业数据时,既不要渲染,也无须回避,只有实事求是地全面呈现,才能有效引导人们对职业教育产生理性的认知。
【论大学生就业工作中高职院校的任务】 大学生创业论文3000字
摘 要:教育部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在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对高职院校所应承担的任务从两大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就业工作
教育部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每五年都要接受一次评估。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作为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由此可见,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高职院校来讲,既是关系到学生安身立命的大事,也是检验学校优良与否甚至关系到学校生死存亡的大事。
笔者认为,在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中,高职院校所起的作用应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它所应承担的任务可从两大方面进行探讨。
一、不断提高学校软、硬件条件,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根据2011年9月份《中国青年报》的一篇资料显示:今年高职院校的整体招生遭到了生源危机的猛烈袭击,在部分省甚至大面积出现大量零投档现象。但仍有少数高职院校招生却异常火爆。
为什么有些高职院校门庭若市,而有些高职院校却门庭冷落、无人问津?作为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校,应该以怎样的特色来吸引生源?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简称,它是和传统普通高等教育有着不同质的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的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严峻的今天,学校就业率的高低往往成为学生择校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所以,高职院校要想保持旺盛的生源,就必须牢记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具体措施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
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依然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有些学校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选择设置成本低、易于教学、见效快的专业,造成学生就业时因专业雷同而竞争激烈;有些学校盲目跟风设置所谓热门专业,却不顾及自身的办学条件及办学质量是否达标,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并未真正合格,不能为单位所青眯。
针对上述各类情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应考虑强化学校的办学特色,既要与其他高职院校“错位”发展,避免与其所设置的专业雷同,更要重视弘扬学校优良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强化体现特色的品牌专业,围绕品牌专业设置新专业,构建结构合理的专业群。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科目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各科目的学分与学时比重的分配。作为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职业技能课程的设置,增加实践、实训课的数量,提高实践、实训课的质量。以确保毕业生毕业时,不仅掌握岗位所要求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也具备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
(二)重视教材和知识的更新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职业技术教育是要求其教材应用性较强。随着经济的发展,岗位及岗位的能力需求始终处于变化之中,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和一线教师对不适于社会岗位能力形成需要的教材内容,甚至教材本身进行修整调适或更换。
同时应督促和鼓励教师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一方面在教学中尽可能调整和补充现有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适当地增加并加重讲授具体操作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组织有关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教学一线的教师编写高水平的高职专业教材。
(三)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要培养出真正合格的高职生,关键是要有一支技艺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既要有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能力,又要有类似工程师或技师的专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目前从高等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其基础理论知识一般都比较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职业院校应将他们有计划地送到企业进行实践和见习,同时要允许并鼓励职业院校从企业招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优秀技术人员作为*教师,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直接承担教育教学任务。支持专业课教师每年到企业挂职、实践,及时掌握生产第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四)增加实践、实训的学时,使学生深入第一线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生产发展、满足企业要求、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核心。
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模拟训练环境、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产教(学)结合、依托行业、背靠企业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加强实习过程的引导和监督,不使实习的方式和过程流于形式。以实训实践代替参观、课堂作业,以此为平时成绩,作为期末评份的参考,并使平时成绩占期末成绩一定比例,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以就业为导向的新的发展观,要求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一方面,学校寻找自身因素,通过加强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措施,为市场提供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还可通过对学生就业的心理进行引导和向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来帮助毕业生更好的实现就业。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作为高职生,心理定位一定要明确。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技术型人才,而不是输送高级科研人才,所以,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上更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对未来应该要有明确的心理定位,就业时是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的技术银领,要放得下架子。
各高职院校可以就业指导课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主渠道,针对高职生在就业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时,着重帮助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切实转变“就业定终身”观念;
2、必须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
3、大学生要转变精英意识,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进行择业,要转变就业“盲目攀高”的观念;
4、要转变狭隘的“专业对口”观念,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5、拓宽就业渠道。能进入公有制单位的大学生仅为少部分,非公有制单位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
6、就业要主动。
(二)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提供及时、安全可靠的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是求职的基础,是择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可靠保证。就业信息并不仅仅局限于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它还包括*和高校各级管理部门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而制定和实施的各种 规章制度 、政策。
为了帮助大学生就业,*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于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作为毕业生可能并不真正了解,因此学校应细致入微地向学生提供和介绍各种与就业有关的信息,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时确定择业的方向。对于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同学,更应该让其了解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工商注册、行政审批、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的政策,并通过创业培训课程的实践等,帮助大学生以创业带就业,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另外,向毕业生提供真实可靠的求职信息,也是学校促进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在指导毕业生分辨各种信息,发布各类安全可信的就业网站的同时,还可以可通过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稳定可持续的用人信息,以促进毕业生更好的就业。
参考文献:
[1]朱霞,刘建忠.专业建设与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关系[J].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3).
[2]课题组成员:梁玉光,杨钟诚,蒋光明.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 服务重装基地建设――德阳重装基地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德阳市教育局课题组,2005-8-19.□
以上就是大学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职生就业率超过本科生,你信了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