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毕业生情况概述
2000年我院成为北京市院校以来,瞄准北京市的发展战略,融入首都,服务首都成为学院办学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我院在完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积极拓展学生就业领域,使学生能够凭借专业实力,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三年(01至03年)学校保持了很高的就业率,02、03年还超出北京当年总体就业率。占毕业生总数53.3%的学生留在北京的外事、商务、新闻、旅游等行业工作。
二、毕业生主要流向
1、去国家机关就业的毕业生一般占就业总人数的10%―15%左右,主要流向外交部、中联部、中央统战部、文化部、外经贸部、农业部、财政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安全局等机关;
2、去企业就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一般占就业总人数的60%左右,主要流向为国旅总社、中旅总社、中青旅、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人民银行、工行、农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纺织进出口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等企业;
3、去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总人数的20%左右,主要流向为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贸促会、红十字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以及一些教育、科研单位。
4、毕业后留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人数的70%左右。
5、去深圳、青岛、上海、广州、大连等大中沿海城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占就业人数的25%左右。
6、近三年选择考研(双学位)、出国继续深造的毕业生比例逐年增长,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15%-20%。
三、社会声誉
因具备高质量生源基础,较完善的培养过程,鲜明的专业特色,需求对口的就业渠道,因而就业后,我院学生普遍表现出“适应环境快、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2001年11月,学院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恳谈会”。与会代表对我院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工作能力,进取心、创新意识、自我学习能力、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水平、外语水平、学习能力、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和较高评价。2004年,我们对部分校友和用人单位做了一次调查问卷和访谈。从毕业生调查结果看,近80%的毕业生从事着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从用人单位的访谈和调查分析看,90%的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作为外语类院校毕业生二外学生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有良的思想品德、较强的进取心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85%被调查的用人单位认为二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应用方面属于优秀;80%被调查的用人单位认为二外学生善于合作、人际关系好、可塑性强;超过半数的用人单位认为北二外毕业生已经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或中层以上级别的领导。事实说明,学校培养定位、学生的专业特色、学生从事职业工作的综合素质是符合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
四、优秀校友
建院40年来,学院为国家输送毕业生上万余名,学生们遍及国内外,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无私地贡献,为人民出色地服务。毕业生中,有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普通工作人员,也有专家、学者、驻外使节、政府官员、企业家等。尤其是在外事、旅游、文化、教育、新闻、社科研究等企事业单位相对集中。涌现出如刘春先、王毅、刘洪才、高虎城、张吉龙、和广北、赵立凡、盖志新等为我国外交、经贸、金融、文化、旅游等重要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