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切换]
大学路 > 高职高专 >高职专业 >正文

专业建平要紧紧围绕什么为核心的主线要求

2024年04月14日 16:50 | 大学路

今天大学路小编整理了专业建平要紧紧围绕什么为核心的主线要求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专业建平要紧紧围绕什么为核心的主线要求

******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全文)

******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学校具体实施。

第三条 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

第四条 “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启动第一轮建设。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五条 两部负责总体规划、协调推进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主要职责包括:

(一)项目设计、审核立项、过程监管、绩效管理;

(二)规划阶段重点任务,统筹安排中央财政资金;

(三) 组建项目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简称“专委会”);

(四)审定项目遴选和考核标准;

(五)指导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管理区域绩效;

(六)委托第三方评价项目绩效。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承担“双高计划”日常工作。

第六条 专委会由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受两部委托主要承担以下工作:

(一) 研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遴选标准和考核标准;

(二)评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三)为项目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第七条 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遴选条件,开展项目预审和推荐工作;

(二)指导监督本区域项目建设,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三)落实项目学校的相关支持政策和建设资金,并对项目实施监管。

第八条 项目学校举办方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

(二)指导项目建设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九条 项目学校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编制报送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二)按照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开展项目建设;

(三)确保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

(四)完成项目绩效目标,按要求报送项目建设报告,并接受监控、审计和评价。

第三章 项目遴选

第十条 “双高计划”遴选坚持质量为先、改革导向、扶优扶强,面向独立设置的专科高职学校(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专科高职学校),分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两类布局。在高职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国家统一要求且逐年增长的前提下,对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重点工作推进有力、改革成效明显、“双高计划”政策资金保障力度大的省份予以倾斜支持。

第十一条 学校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学校办学条件高于专科高职学校设置标准,数字校园基础设施高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标准。

(二)学校人才培养和治理水平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成效显著,对区域发展贡献度高,已取得以下工作成效:被确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省级及以上优质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已制定学校章程并经省级备案,设有理事会或董事会机构,成立校级学术委员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财务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牵头组建实体化运行的职业教育集团,合作企业对学校支持投入力度大;成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非学历培训人日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数;近三年招生计划完成率不低于90%,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不低于95%;配合“走出去”企业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有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招收学历教育留学生。

(三)学校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和方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基础好,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高,学生就业水平高,社会支持度高。

(四)学校在以下9项标志性成果中有不少于5项:

1.近两届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第一完成单位);

2.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项目且应用效果好;

3.承担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且成效明显(仅包括现代学徒制试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定向培养士官试点);

4.有国家级重点专业(仅包括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学校支持的重点专业);

5.近五年学校就业工作被评为全国就业创业典型(仅包括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6.近五年学生在国家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过奖励(仅包括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7.教师获得过国家级奖励(仅包括“*”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团队、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

8.建立校级竞赛制度,近五年承办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9.建立校级质量年报制度,近五年连续发布《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且未有负面行为被通报。

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学校近五年在招生、财务、实习、学生管理等方面未出现过重大违纪违规行为。学校未列入本省升本规划。

第十二条 专业群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专业群定位准确,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专业群组建逻辑清晰,群内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度、就业相关度较高,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有较强社会影响力。

(二)专业群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创新团队,校外*教师素质优良。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相适应、相配套。校企共同设计科学规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反映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线上线下课程资源丰富。

(三)专业群生源质量好,保持一定办学规模。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学生就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就业满意度高。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应用,科研项目、专利数量多。

第十三条 项目遴选包括学校申报、省级推荐、遴选确定等3个环节。

(一)学校申报。满足第十条、十一条、十二条的学校自愿申报,按要求向省级教育部门提交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学校总体建设方案、不超过2个专业群的建设方案、真实性声明、承诺书等)。

(二)省级推荐。省级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依据基本条件择优遴选,学校申报材料及遴选结果公示无异议后,出具推荐函(包括推荐院校顺序名单、真实性声明等),与推荐学校申报材料一并报两部。

(三)遴选确定。两部委托专委会依次开展高水平学校、高水平专业群项目遴选。专委会根据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遴选标准,分别对学校和专业群评价赋分。依据学校和2个专业群赋分综合排序,确定高水平学校推荐单位,推荐结果分为三档,A档10所、B档20所、C档20所左右;依据学校和1个专业群赋分综合排序,考虑产业布局和专业群布点,确定高水平专业群推荐单位,推荐结果分为三档,A档30所、B档60所、C档60所左右。两部对推荐结果进行审核、公示并公布结果。根据年度资金安排,中央财政通过相关转移支付引导支持建设一批,地方和学校自筹资金建设一批。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十四条 项目学校根据建设任务和预算安排,确定绩效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省级教育、财政部门核准后报两部审定。

第十五条 项目学校根据审定意见修订完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报两部备案并启动建设。

第十六条 项目学校按照备案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实施建设,原则上不作调整。建设过程中确需调整,须经省级教育、财政部门核准并报两部备案。

第十七条 每个支持周期结束,项目学校按要求提交验收报告,经省级验收后报两部复核。复核结果予以公布,并作为下一周期遴选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项目管理

第十八条 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落实管理责任、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第十九条 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调整项目资金支持额度的重要依据。对资金筹措有力、建设成效显著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对资金筹措不力、实施进展缓慢、建设实效有限的项目,提出警告并酌减资金支持额度。出现重大问题,经整改仍无改善的项目,中止项目建设。中止建设的项目学校不得再次申请“双高计划”项目。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限期整改、中止项目等处理: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项目执行不力,未开展实质性建设;

(三)擅自调整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内容;

(四)项目经费使用不符合国家财务制度规定;

(五)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地应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两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高职院校课程库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库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 简述了课程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课程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课程库建设相应的思路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 高职院校;课程库建设;探索;思考

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设置专业,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适时进行教学计划的修订是高职院校必须长期进行的一项工作。教学计划的基本元素是课程,数目众多的课程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与课程管理构成课程库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对高职院校带来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程内容、课程模式、课程结构、课程体系的变革;另一方面是对这些变革的课程进行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探索了对各级各类课程的有效管理。

课程库建设的意义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和课程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一个课程门类全面、服务于全体师生的高质量课程库显得十分必要。课程库发挥的作用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课程库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最深刻的变革是课程建设的变革。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和中心环节。具体而言,课程建设是一所学院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其改革的主要思想是以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为指导、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突出工作本位学习,淡化传统的学科界限,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驱动”等理念指导下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深入。伴随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可供选择的、不同类型的模块课程涌现,此时,课程库的作用就体现在为整体课程构架提供指导,避免重复建设;规范课程管理,避免盲目建设;设立课程开设标准,避免随意建设。

建立课程库是推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课程库是整个学院教学管理的基础平台,建立课程库是学院实行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基础。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是简捷、高效、交互、共享。课程库的内容多而杂,对其实现有序管理只能走信息化的道路。信息化管理要求在课程库建设过程中统一课程名称,并对其进行数字化编码,这样有利于教学任务的落实和排课;要对课程模块进行清晰的划分,以便于学生选择;要建立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使管理人员和教师、使用者拥有相对自由的权限和责任。平台的设立将极大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可为远程教育培训提供“课程包”。此外,课程库的建立还可为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教提供便利。

建立课程库是课程良性发展的需要建立课程库可以对全院的课程进行凝练,并公布于全体师生。一方面,同类课程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可以得到传承与延续,固化长久以来积累下来的智慧并不断向前推进发展,为精品课程的涌现创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课程教学的竞争性,继而保障课程教学质量。此外,课程库是动态变化的,可以为课程的优胜劣汰提供空间与可能。

课程库建设面临的问题

课程库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教学计划会不断进行修订,新的课程会不断涌现,已有的各种课程要从无序回归到有序状态,这需要做大量的协调、整理工作。在技术层面上,要有相对开放、稳定的平台提供支持,另外还需要制度方面的保障。

(一)课程方面

课程名称的规范这是进行有效编码的关键。长期以来,我院对课程的名称缺乏严格要求,因而出现了部分课程名称混乱、课程名称随意性大、课程名称含糊等问题。在规范课程名称的过程中面临如下问题:同一课程在不同学期开设应有所区分;同一课程在不同的系、部开设有不同的要求,应有所区分;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名称相同的,应有所区分,等等。

课程类型的明确我院的课程主要有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类。理论课程分为公共基础必修理论、职业基础必修理论、职业方向必修理论、公共选修理论、职业技术选修理论等;实践课程分为公共必修实践、职业技术必修实践、职业方向必修实践等。正在进行课改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就无法对号入座,进行归类。随着“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增多,此类课程的管理难度会加大。

课程学时的设定为了便于教学,我院传统的课时一般以两节为单位。但是,“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课时安排可能会是半天或一天,这就对传统的课时安排构成挑战。此外,在学时安排方面,要根据课程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科学合理地设定课时,避免出现随意性。

课程大纲的修订很多课程缺乏教学大纲,尤其是新开的课程和公选的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修订教学大纲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

(二)制度方面

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是指全面负责一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教师指导,并对课程建设与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的教师。课程负责人制度的建立,对于规范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院对主干课程建立了课程负责人制度,但尚未覆盖到全部课程。

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度专业建设统领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解决专业建设为了谁、怎样建设、由谁把关的问题。在宏观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起着协调与整合校内(专家、课程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校外(区域内的*、社会资源、行业或企业)多方力量及各种资源,对现有的专业或即将开设的专业进行设置、开发的作用。在微观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审核专业规划、专业标准及由专业开发所产生的课程建设问题,为专业建设提供指导。然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职能发挥方面形式大于内容,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

课程准入和退出机制在这方面需要制定相应的机制,进行规范和严格管理。制定课程准入和退出制度,可以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给课程库带来动态变化,虽然在管理上会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有利于课程库的优化。

课程库建设的对策

通过对课程库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我院在课程库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课程库建设的思路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趋势是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在“工作过程导向”理念的引领下,课程打破了原先的学科藩篱,条块式、项目式课程涌现。无论什么样的.课程体系,课程均呈现出模块化倾向。因此,课程库的建设要树立模块化课程管理的思路。模块化的课程就是要把专业课程细分,一般会将课程划分为若干个课程模块,如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实践课等。细分过后,能够快速地通过课程重组灵活应对岗位群的变化。

(二)课程库建设的步骤

教学计划的修订与完善我院以教学评估为契机,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和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启动了各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通过出台《关于修订高职教学计划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教学计划的内容、课程设置的原则及要求等等,着重在课程的学时要求、课程的模块划分、各类课程的进度安排方面对课程进行了规范。如在教学计划表中将课程分为9个模块,包括公共必修理论课程、公共必修实践课程、职业技术基础必修理论课程、职业技术基础必修实践课程、职业技术方向必修理论课程、职业技术方向必修实践课程、公共选修课程、职业技术选修课程、课外素质拓展课程等。各系、部在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时,需要明确三个学年以来该专业按照9个模块划分的所有课程名称、课程归属、学时、考核方式、学期安排等问题。

课程库平台的搭建与录入我院采用了正方教学软件,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开发该软件的功能。在完成教学计划后,就可以在该软件的教学计划管理下的课程库管理项目进行课程库平台的搭建。各系、部可安排专人将制定的教学计划中的各种类型的课程录入系统。录入系统的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总学时)、课程类别、开课系部、课程简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课程建设主体单位等等。在课程名称的规范方面坚持一课一名的原则。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系、部开设,要求不同,则采用“课程名Ⅰ、课程名Ⅱ”加以命名。如“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Ⅰ”、“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Ⅱ”等。对于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学期开设,则以“课程名(学期)”的形式命名,如在第一学期开设的高等数学,则可命名为“高等数学(一)”。

课程的统一编码和管理在各系、部录入完课程数据后,由教务处统一对课程进行编码。我院的课程模块由7位数字组成,前两位表明课程所属模块,由01~09组成,第3位、第4位表示课程所属系部,第5位、第6位表示课程序号,第7位表示课程的开设学期或要求。如0211071,表示该门课程为职业基础必修课程,开课系部为信息工程系,第一学期开设。录入之后,就可以对课程库的数据进行动态管理。正方软件提供了课程增设、课程重开、增加、修改、删除、查询等功能,基本可满足管理课程的需要。

课程库相关配套数据的完善为了发挥课程库的作用,必须完成课程库相关配套的数据,如教师库、教室库等。三个库的建立和完善可以给排课、选教、评教带来极大的便利。

总而言之,课程库的建设有赖于全院的通力配合。目前,我院的课程库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大量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如各门课程大纲的进一步完善、“理实一体化”课程管理的深入研究等。

;

专业建平要紧紧围绕什么为核心的主线要求

专业建设的核心是确定人才培养的标准,其至少包含由谁来确定专业标准,确立何种标准,通过何种途径、方式保证标准得以实现等方面的内容。

在国际工程专业认证中,都在推行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OBE),其最重点的一个方面就是按照“反向”设计思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即首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细化到毕业要求;按照毕业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再根据不同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能力培养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方法。在有效保障的基础上,通过多元评价,评价人才培养效果的达成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反馈与改进措施,指导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式的调适,形成培养方案——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整改循环改进、动态调整的人才培养机制。

制定的人才培养标准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适合工程专业认证,需明确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任务一:明确4个对应关系

(1)内外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内外需求是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要与内外需求相适应。按照成果导向教育反向设计原则,教学设计是从“需求”开始的。其中,内部需求取决于教育教学规律、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教学主体的需要等,这些需求是传统教育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然而,外部需求(需求主体为国家、社会和行业、用人单位等)往往是传统教育教学设计容易忽视的。国家与社会的需求为宏观需求,是制定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主要依据;行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微观需求,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应考虑当前需求与长远需求相协调,多样性的需求与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定位相匹配。行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是构建专业教育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重要依据。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要正确处理这种需求的功利追求与价值理性,及其专业性追求与专业适应性之间的矛盾。

(2)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培养目标是确定毕业要求的依据,毕业要求是达成培养目标的支撑。培养目标是对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它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是构建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形成课程体系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完成学业时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培养目标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能做什么”,而毕业要求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能有什么”,能做什么主要取决于能有什么。从这种意义上讲,毕业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前提,培养目标是毕业要求的结果。制定培养目标的参与人员主要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制定毕业要求的参与人员主要是: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和毕业生。

(3)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依据,课程体系是达到毕业要求的支撑。毕业要求实际上是对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具体要求,这种要求必须通过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才能在教学中实现。也就是说,毕业要求可分解成若干个指标点,每个指标点必须逐条地落实到每一门具体课程中。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般要求用矩阵形式表达,通常被称之为课程矩阵。它能一目了然地表明每门课程教学对达到毕业要求中的贡献,还可以用作研究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矩阵可以分析各门课程知识点之间是互补、深化关系,还是简单重复关系,从而为重组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4)毕业要求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教学内容是达到毕业要求的支撑。毕业要求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与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局部的,是某一条或某几条毕业要求与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的对应关系,而后者是整体的。也就是说,要把毕业要求逐条地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去,从而明确某门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对达到毕业要求的贡献。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学大纲的编写,必须首先明确本门课程对达到毕业要求的哪几条有贡献,然后对这几条毕业要求逐条确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再后确定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所需的教学时数。毕业要求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为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提供了依据。

成果导向教育打破了课程之间的壁垒,弱化了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强化了课程之间的联系性。以达成某一条或某几条毕业要求为主线,形成课程串(纵向)和课程群(横向),在课程串和课程群内按照对毕业要求的“贡献度”确定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这样,某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可能会“碎片化”,但总体知识结构却更加合理、更加完整。

任务二:广泛开展专业调研

通过现场考察、座谈、网络等多种形式,以就业为导向,充分了解产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掌握市场动态,明确企业的岗位标准和用人标准,分析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知识结构情况,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全面推进专业建设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任务三:制定培养目标

每个专业应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培养目标,它是实现“我们想要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什么”的过程,是学生毕业后3-5年应该实现的目标。培养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学校办学目标,人才培养定位(供给侧),同时要考虑企业、行业以及*的社会需要(需求侧),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和谐统一。培养目标的表述要避免抽象,导致达成度难以评价。

任务四:编制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在学生毕业时应该实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是毕业生3-5年后实现毕业目标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的编制要反映专业特点,并且要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致。毕业要求要反映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态度)等各方面应达到要求,还要具体、详细、可操作、可测量。

工程论证要求学生毕业时,专业必须提供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有效证明。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将相对“概念化”的表述具体到可以“衡量”的指标点,并明确指出每个指标点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一是能够提出依据说明每一个相关教学活动有合理的评价方式,对每一个学生给出是否达到要求的评价结论。毕业要求的编制要考虑以下环节:

(1)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掌握及应用

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本原理的应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素养;

专业知识:广、深、厚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应用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科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2017-05-22 14:36  文章来源:教务处  浏览人次:[832]
专业建设的核心是确定人才培养的标准,其至少包含由谁来确定专业标准,确立何种标准,通过何种途径、方式保证标准得以实现等方面的内容。

在国际工程专业认证中,都在推行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OBE),其最重点的一个方面就是按照“反向”设计思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即首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细化到毕业要求;按照毕业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再根据不同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能力培养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方法。在有效保障的基础上,通过多元评价,评价人才培养效果的达成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反馈与改进措施,指导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式的调适,形成培养方案——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整改循环改进、动态调整的人才培养机制。

制定的人才培养标准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适合工程专业认证,需明确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任务一:明确4个对应关系

(1)内外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内外需求是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要与内外需求相适应。按照成果导向教育反向设计原则,教学设计是从“需求”开始的。其中,内部需求取决于教育教学规律、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教学主体的需要等,这些需求是传统教育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然而,外部需求(需求主体为国家、社会和行业、用人单位等)往往是传统教育教学设计容易忽视的。国家与社会的需求为宏观需求,是制定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主要依据;行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微观需求,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应考虑当前需求与长远需求相协调,多样性的需求与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定位相匹配。行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是构建专业教育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重要依据。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要正确处理这种需求的功利追求与价值理性,及其专业性追求与专业适应性之间的矛盾。

(2)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培养目标是确定毕业要求的依据,毕业要求是达成培养目标的支撑。培养目标是对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它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是构建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形成课程体系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完成学业时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培养目标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能做什么”,而毕业要求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能有什么”,能做什么主要取决于能有什么。从这种意义上讲,毕业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前提,培养目标是毕业要求的结果。制定培养目标的参与人员主要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制定毕业要求的参与人员主要是: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和毕业生。

(3)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依据,课程体系是达到毕业要求的支撑。毕业要求实际上是对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具体要求,这种要求必须通过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才能在教学中实现。也就是说,毕业要求可分解成若干个指标点,每个指标点必须逐条地落实到每一门具体课程中。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一般要求用矩阵形式表达,通常被称之为课程矩阵。它能一目了然地表明每门课程教学对达到毕业要求中的贡献,还可以用作研究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矩阵可以分析各门课程知识点之间是互补、深化关系,还是简单重复关系,从而为重组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4)毕业要求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教学内容是达到毕业要求的支撑。毕业要求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与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局部的,是某一条或某几条毕业要求与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的对应关系,而后者是整体的。也就是说,要把毕业要求逐条地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去,从而明确某门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对达到毕业要求的贡献。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学大纲的编写,必须首先明确本门课程对达到毕业要求的哪几条有贡献,然后对这几条毕业要求逐条确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再后确定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所需的教学时数。毕业要求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为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提供了依据。

成果导向教育打破了课程之间的壁垒,弱化了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强化了课程之间的联系性。以达成某一条或某几条毕业要求为主线,形成课程串(纵向)和课程群(横向),在课程串和课程群内按照对毕业要求的“贡献度”确定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这样,某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可能会“碎片化”,但总体知识结构却更加合理、更加完整。

任务二:广泛开展专业调研

通过现场考察、座谈、网络等多种形式,以就业为导向,充分了解产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掌握市场动态,明确企业的岗位标准和用人标准,分析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知识结构情况,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全面推进专业建设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任务三:制定培养目标

每个专业应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培养目标,它是实现“我们想要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什么”的过程,是学生毕业后3-5年应该实现的目标。培养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学校办学目标,人才培养定位(供给侧),同时要考虑企业、行业以及*的社会需要(需求侧),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和谐统一。培养目标的表述要避免抽象,导致达成度难以评价。

任务四:编制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是在学生毕业时应该实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是毕业生3-5年后实现毕业目标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的编制要反映专业特点,并且要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致。毕业要求要反映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态度)等各方面应达到要求,还要具体、详细、可操作、可测量。

工程论证要求学生毕业时,专业必须提供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有效证明。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将相对“概念化”的表述具体到可以“衡量”的指标点,并明确指出每个指标点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一是能够提出依据说明每一个相关教学活动有合理的评价方式,对每一个学生给出是否达到要求的评价结论。毕业要求的编制要考虑以下环节:

(1)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掌握及应用

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本原理的应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素养;

专业知识:广、深、厚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应用。

(2)个人素质、职业能力

主动性、变通能力、创新能力、抗挫折能力拓展知识、终身学习能力、有效时间管理能力;推理和解决问题;收集、调查、实验和分析信息;思维能力的掌握及应用;展示良好的职业道德。

(3)人际能力

领导能力;有效的团队工作能力;有效的交流能力。

(4)在未来岗位上的作为或表现能力

多学科、多角度、全球化角度、文化历史背景、可持续发展、当代价值观考虑问题;理解、融入企业、行业或单位文化;

综合知识-能力-素质,为社会、企业创造价值(包括开发过程、设计过程、建造*过程、管理运营过程等全系统方面创造价值的能力)。

任务五:撰写人才培养标准

人才培养标准是毕业要求的细化,是结合相关利益者的相关要求和相关行业职业标准,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进一步分解。要反映毕业要求的主题内容、特征表述、实施准则及掌握的水平程度,明确实施主体。

任务六:构建课程体系

毕业要求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依据,课程体系是达到毕业要求的支撑。以达到专业培养标准所规定的学生学习效果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明确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保证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一体化发展,支持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培养标准的达成。构建课程体系时,既要注意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纵横向关系(横向,在同一层次课程间建立课程平台;纵向,在不同层次课程间建立课程串)。还要处理各类课程学分比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以及“显性”与“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形成合理的课程之间逻辑架构以及课程与毕业要求矩阵。

任务七:绘制课程地图

课程地图是以课程规划指引学生未来升学与就业的发展方向,是为让学生了解系所、学程之课程规划与未来职涯选择之关连,以便学生自我生涯规划,理清职涯选择,进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成就与提升学习兴趣,并聚焦学生学习历程档案。通过课程地图教师能够明确所授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学习成果要求来更好地组织教学;课程地图能够帮助课程管理者决策应开设哪些课程,为整合课程提供帮助;课程地图能够满足课程评估人员对课程体系和教学评估的需要,通过课程地图,课程评价者能够清楚地了解课程体系,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任务八:明确与教学诊改工作的辩证关系

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核心是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促进专业建设;《悉尼协议》则是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建设范式,两者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不论是取得专业认证机构的资格证明,还是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学诊改,二者都对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促进作用。同样能够向社会和公众以及*提供专业教育信息,为学校提供专业教育质量的评定信息,便于学校进一步改进专业教育。

上一条: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下一条:我校到省教育厅递交新专业申报材料

校办公室*:0851-28776265 传真:0851-28776265
招生办*:0851-28776222   28776294   28776293
管理部门:网络中心 xxzx@zunyiyizhuan.cn
通信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平安大道北段8号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邮编:563006
云适配版 |

以上就是大学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专业建平要紧紧围绕什么为核心的主线要求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上一篇: 请问从事财务工作应该读什么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还是会计专业? 下一篇: 请问从事财务工作应该读什么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还是会计专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