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切换]
大学路 > 高职高专 >高职专业 >正文

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一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024年01月15日 13:36 | 大学路

大学路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一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一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培养和造就基础雄厚、富有创新精神和勇于挑战的人才,是高职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

摘要: 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智造2025”以及建设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教育基础薄弱、创业环境不佳等诸多的问题。

关键词:机制建设;高职院校;科研能力

一、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粤教高〔2015〕16号)的文件精神,全面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拓展学生创新创业的空间,不断补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力量,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需要高职院校基于现状,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成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增强。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1]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人的想法、观念都过时了。提到创新创业工作,有人就认为创新创业是个人的事情,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直接关系,高职院校也没有必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从长远上讲,这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从具体上讲,这关系到学校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2.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划为正式专业序列,课程体系也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实施的形式与内容还比较单一。目前来看,存在两种形式:一是,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例如有些学校开设的职业指导课,在给大学生讲授职业规划的过程中,涉及部分创新创业的话题;二是,学校邀请创业家、企业家、成功校友等作为演讲嘉宾来校演讲,讲述自身创业过程中的各种经历。这两种方式,都是被动式的教育方式,很难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去接受创新、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这就需要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正式专业序列,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形成明确的课程架构,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

3.高职院校缺少真正的创新创业导师。目前,国家要求大力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社会上开设了各类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班,但是多数培训班以速成班为主,学习时间短,且过于形式化,而大部分在校教师教学技巧相对熟练但缺乏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因此,学校需要培养真正的创新创业导师。4.创新创业教育声势浩大,但高职学生创业积极性不高、创业成功率较低。

在创新创业的课程模式不成熟、体系不完善、师资匮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即使部分有创业兴趣的学生,选择的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也不高,与本身所学专业关联度不高,项目的雷同性高,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最终其项目成功的概率也不高。

三、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采取的举措

(一)创新管理机制,完善激励政策

1.探索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制度。实行学年学分制,可以放宽学生毕业的年限,鼓励学生通过技能竞赛、发明创造、社会实践等方式申请学分,对高年级有创业实践需求的学生,建立创新创业实践置换课程学分的机制。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政策。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对优质的项目进行资助,对有突出成绩的创业团队进行奖励。对创新创业成绩突出的学生要在校内评优评先、奖助学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并完善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校为学生和教师通过创新成果转化并取得合理收益提供便利。

(二)通过“内培外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不断培养专职、*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首先,立足于学校就业指导教研室,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不断培养新人,引进人才,逐步打造一支创新创业导师队伍。鼓励教师参与企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其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其次,积极选聘部分由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著名校友等相关人员组成的校外导师队伍。通过不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和调研活动等,不断提高我校创新创业导师的水平。

(三)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构建创新创业梯级课程体系

基于学校办学思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等人才质量标准,科学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合理确定课程结构,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将其纳入学分管理。

1.修订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新生开始,各专业原必修课程《就业指导》调整为《就业创业指导》(2学分,分二个学期开设),该课程教学内容充实创新创业相关知识。

2.增设全校素质拓展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基础启蒙类、兴趣引导类、知识技能类课程。针对在公司管理过程中的需求,面向学生开设金融管理、政策法规、企业管理等创业实务教学内容,并辅助开设专题报告会等形式的拓展课程。

3.增设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结合专业特色,将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改革实训月、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模式,将创新创业素质与技能纳入实践教学内容,创新专业综合实训内容,允许学生将创新创业项目申请为毕业综合训练与毕业设计。

4.改进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学校将创新创业知识技能融入课程内容设计中,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高新技术、学术前沿成果渗入课堂,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改革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能力考核转变,探索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考核模式,完善多渠道考核办法。

(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学校以“创客空间+创业园区”的模式,建设链条式、全局式的校内创新创业新局面,为自主创业学生提供从创意、创新、实践、交流、分享到最终孵化的全过程服务。首先是“2188创客空间”,现有空间1000平方米,同时与MIT合作,内嵌建设100平方米的国际微观装配实验室(FabLab),将学校创新创业活动纳入了FabLab全球网络。其次是“大学生创业园”,它为学校毕业一年以内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开展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的平台。凡入驻园区的项目,免除场地和水电费用,还可以给予经费资助,同时,学校加大对园区的投入,提高资助标准。

四、结语

不断的创新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动力,也是大学精神得以传承的保障。高职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雄厚、富有创新精神和勇于挑战的人才,是高职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日常教学任务,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融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不断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更多的创新型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让每个高职毕业生都可以拥有出彩人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贤芳,等.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2).

[2]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l0,(12):45.

[3]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4-6.

[4]姜莉,胡琼晶,张西超.创业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倾向研究[J].创新与创业管理,2014,(1).

[5]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J].教育科学,2014,(12).

;

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一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创新意识是以思想活跃不因循守旧富于创造性和批判性,具有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精神和追求为主要表现。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才能敢想前人没想过的事,敢创前人不曾创成业。

2、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对具体实践活动的指导可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特别是在专业实训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

创新热情,积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能够推进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从而使高职学生成为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生力军。

3、当今的时代发展是以新科技为内核驱动形成的发展,科技创新俨然已成为一种共识理念深入人心并在全球各行各业蔓延并深入。高职教育正是这一时代诉求的产物,基于我国社会现状和高职教育

本身的特性,对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实困境作用及对策的系统研究,无论从社会发展视域还是从教育领域来说都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

4、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职学校的教学中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从而使得语文教学地位越来越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是非常基础的一项教学科

目,但是却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高职学校想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地位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就需要改变教学方式,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扩展资料:

积极主动性不够创新意识缺乏的具体表现:

1、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个别领导干部缺乏创新的主动性,不想创新;满足现状,小进则满、小富则安,不愿创新;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陈规,不能跳出圈子看问题;面对新情

况、新问题,不能以开拓的精神面对、分析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甚至还有的在创新上作表面文章,忙于唱新、编新,把创新当作动听的A号而没有将创新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工作不够大胆,创新魄力欠缺。主要表现个别领导干部患得患失有顾虑,工作中惯用老办法、老眼光看待和解决问题,怕出问题怕担责任,不敢创新;困难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有畏难情绪;在解决杂

问题和局面时,守摊有余创新不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盲从权威,沉溺于听招呼、守规矩,唯书唯上,凡事找依据等上面看外边,文件没说的不敢说外地没干的不敢干。

3、知识不够全面,创新招法不多。主要表现工作缺乏主见,人云亦云迷信沉醉于他人经验,不能将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有效结合,照抄照搬;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满足于运用简单的直线思维来思考

和解决问题,对待出现的问题只满足或只看到种答案,不能积极思考多种答案并从中挑选出最佳答案;在面对和处理复杂问题和局面时,习惯于在是与非、行与否之间进行简单的抉择,思维不开拓视野不开阔,心有余而力不足。

******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全文)

******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项目管理,保证“双高计划”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育部、财政部(简称两部)联合组织管理,地方(包括项目学校举办方,下同)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学校具体实施。

第三条 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

第四条 “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启动第一轮建设。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五条 两部负责总体规划、协调推进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主要职责包括:

(一)项目设计、审核立项、过程监管、绩效管理;

(二)规划阶段重点任务,统筹安排中央财政资金;

(三) 组建项目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简称“专委会”);

(四)审定项目遴选和考核标准;

(五)指导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管理区域绩效;

(六)委托第三方评价项目绩效。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承担“双高计划”日常工作。

第六条 专委会由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受两部委托主要承担以下工作:

(一) 研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遴选标准和考核标准;

(二)评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三)为项目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第七条 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根据遴选条件,开展项目预审和推荐工作;

(二)指导监督本区域项目建设,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三)落实项目学校的相关支持政策和建设资金,并对项目实施监管。

第八条 项目学校举办方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

(二)指导项目建设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第九条 项目学校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编制报送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二)按照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开展项目建设;

(三)确保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

(四)完成项目绩效目标,按要求报送项目建设报告,并接受监控、审计和评价。

第三章 项目遴选

第十条 “双高计划”遴选坚持质量为先、改革导向、扶优扶强,面向独立设置的专科高职学校(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专科高职学校),分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两类布局。在高职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国家统一要求且逐年增长的前提下,对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重点工作推进有力、改革成效明显、“双高计划”政策资金保障力度大的省份予以倾斜支持。

第十一条 学校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学校办学条件高于专科高职学校设置标准,数字校园基础设施高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标准。

(二)学校人才培养和治理水平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成效显著,对区域发展贡献度高,已取得以下工作成效:被确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省级及以上优质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已制定学校章程并经省级备案,设有理事会或董事会机构,成立校级学术委员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财务管理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牵头组建实体化运行的职业教育集团,合作企业对学校支持投入力度大;成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非学历培训人日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数;近三年招生计划完成率不低于90%,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不低于95%;配合“走出去”企业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有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招收学历教育留学生。

(三)学校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和方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和专业建设基础好,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高,学生就业水平高,社会支持度高。

(四)学校在以下9项标志性成果中有不少于5项:

1.近两届获得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第一完成单位);

2.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项目且应用效果好;

3.承担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且成效明显(仅包括现代学徒制试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定向培养士官试点);

4.有国家级重点专业(仅包括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学校支持的重点专业);

5.近五年学校就业工作被评为全国就业创业典型(仅包括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6.近五年学生在国家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过奖励(仅包括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7.教师获得过国家级奖励(仅包括“*”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团队、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

8.建立校级竞赛制度,近五年承办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9.建立校级质量年报制度,近五年连续发布《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且未有负面行为被通报。

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学校近五年在招生、财务、实习、学生管理等方面未出现过重大违纪违规行为。学校未列入本省升本规划。

第十二条 专业群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专业群定位准确,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专业群组建逻辑清晰,群内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度、就业相关度较高,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建设机制。专业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有较强社会影响力。

(二)专业群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创新团队,校外*教师素质优良。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管理规范,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相适应、相配套。校企共同设计科学规范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反映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线上线下课程资源丰富。

(三)专业群生源质量好,保持一定办学规模。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学生就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就业满意度高。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应用,科研项目、专利数量多。

第十三条 项目遴选包括学校申报、省级推荐、遴选确定等3个环节。

(一)学校申报。满足第十条、十一条、十二条的学校自愿申报,按要求向省级教育部门提交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学校总体建设方案、不超过2个专业群的建设方案、真实性声明、承诺书等)。

(二)省级推荐。省级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依据基本条件择优遴选,学校申报材料及遴选结果公示无异议后,出具推荐函(包括推荐院校顺序名单、真实性声明等),与推荐学校申报材料一并报两部。

(三)遴选确定。两部委托专委会依次开展高水平学校、高水平专业群项目遴选。专委会根据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遴选标准,分别对学校和专业群评价赋分。依据学校和2个专业群赋分综合排序,确定高水平学校推荐单位,推荐结果分为三档,A档10所、B档20所、C档20所左右;依据学校和1个专业群赋分综合排序,考虑产业布局和专业群布点,确定高水平专业群推荐单位,推荐结果分为三档,A档30所、B档60所、C档60所左右。两部对推荐结果进行审核、公示并公布结果。根据年度资金安排,中央财政通过相关转移支付引导支持建设一批,地方和学校自筹资金建设一批。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十四条 项目学校根据建设任务和预算安排,确定绩效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省级教育、财政部门核准后报两部审定。

第十五条 项目学校根据审定意见修订完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报两部备案并启动建设。

第十六条 项目学校按照备案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实施建设,原则上不作调整。建设过程中确需调整,须经省级教育、财政部门核准并报两部备案。

第十七条 每个支持周期结束,项目学校按要求提交验收报告,经省级验收后报两部复核。复核结果予以公布,并作为下一周期遴选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项目管理

第十八条 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落实管理责任、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第十九条 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调整项目资金支持额度的重要依据。对资金筹措有力、建设成效显著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对资金筹措不力、实施进展缓慢、建设实效有限的项目,提出警告并酌减资金支持额度。出现重大问题,经整改仍无改善的项目,中止项目建设。中止建设的项目学校不得再次申请“双高计划”项目。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限期整改、中止项目等处理:

(一)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项目执行不力,未开展实质性建设;

(三)擅自调整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内容;

(四)项目经费使用不符合国家财务制度规定;

(五)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地应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两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以上就是大学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一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上一篇: 河南工学院可以转专业吗,河南工学院新生转专业政策 下一篇: 河南工学院可以转专业吗,河南工学院新生转专业政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