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变异到现在,和最初被人类发现的新冠病毒有什么不同?广州疫情防控下一步最重要的是什么?优化防控措施后会发生医疗挤兑吗?哪些人容易发展为重症?3岁以下婴幼儿无法打疫苗,如何防护?对家庭囤药有何建议?
12月2日晚,
广州日报记者就新冠病毒疫情的
防护和救治等话题,
采访7位抗疫一线的权威医学专家。
访谈专家:
唐小平
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张忠德
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
邓西龙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徐翼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指配心(中南)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主任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宁玉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院长
龚四堂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专职党委副书记
黎毅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谈无症状感染者
可考虑无症状和轻型病例
有条件的居家隔离治疗
连日来,广州优化疫情防控的措施引起关注。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唐小平表示,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不等于躺平,而是要做更精准的防控。
“原来可能在出现较多病例感染后,会有一个临时管控区。现在风险区精准到楼栋,我觉得非常好、非常精准,也是贯彻国家‘20条’的措施。”
唐小平表示,按现行的防疫政策,密切接触者有条件的可以居家,但原则上要集中到酒店隔离。阳性患者到方舱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如有症状则到定点和亚定点医院。
待条件成熟,下一步分层分级的诊治可调整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的病例,进行有条件的居家隔离治疗;有症状的或者是病情比较重的,可以到定点医院。
无症状感染者平均住院时间在7天左右
唐小平介绍,2020年发生疫情以来,新冠病毒出现过各种各样的变异株,阿尔法、贝塔、德尔塔、伽马、奥密克戎等等。
目前奥密克戎毒株已经适应了环境,趋于稳定。现在的变异株毒力显著降低,传染性比较强,但是致病率也显著地降低。
他谈到,去年德尔塔在广州引起的本土疫情中,50%~66%的感染者的CT检查有不同程度肺炎表现,和疫情初期病毒株差不多。
而现在奥密克戎感染者绝大部分是无症状和轻型的,超过九成都是无症状感染者,轻型则是只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没有肺炎。
“总体来说,目前入院的新冠患者中,无症状感染者平均住院时间在7天左右。按照第九版的防控指南,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就可以出院并居家进行健康监测,再7天后可完全回归到社会。普通型病例的平均住院时间在10天左右。其中,有肺炎的比例非常低。所以大家真的不用恐慌。我有些朋友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不需要特殊治疗自己就恢复了。”
无症状感染者很少需要医学干预
至于许多市民近日关注的家中备药问题,唐小平表示,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各级各类医院预备哪些药物,现在有明确指引。
他表示,自己现在在广州方舱现场指挥部工作,方舱的感染者基本上是无症状的,很少需要医学干预,治疗上一般是对症支持,解热镇痛、中药等等。
“很少吃药,喝喝水、休息好了,两次核酸阴性就可以出院了。所以药物储备可以按普通感冒处理就行了,没有什么特别。”
谈重点人群
老年人接种疫苗可显著减少
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在访谈中,唐小平多次强调在疫情中保护老人、小孩等重点人群的重要性:“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感染后可能使得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学生接触人群多也容易感染。一老一小预防接种非腔橡常重要。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重要的建议是,要提升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
他举例,新加坡80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三针加强针的接种率已达到80%以上,所以新加坡后期,老年人病死率非常低。
他同时提醒,奥密克戎变异株非常适应在人体的生存,疫苗接种不可能完全防止新冠病毒的感染。但基于原始毒株研制的疫苗,可以显著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他表示,目前,广州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一针的接种率超过85%,但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率还是偏低的,只有百分之五十几,第二针和第三针的比例更低。
“所以我建议,要加强这些重点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老年人的疫苗接种。不仅仅是要打第一针,最好还要第二针、第三针。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新冠肺炎的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是否发生医疗挤兑关键在老年人接种比例
有人担心,广州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后,是否会发现医疗挤兑呢?唐小平认为,当老伍逗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比例提升后,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当然了我们要未雨绸缪,现在市委市*非常重视,做到未雨绸缪,这几天也考虑加强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ICU的建设。重症病例治疗的能力要进一步提升。我们从硬件软件做好准备,能够应付有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谈复阳
有一定复阳比例 但复阳者传染性非常低
感染者住院后,两次核酸阴性达到了出院标准,出院后再次检测阳性称为复阳。
据了解,日前唐小平团队和钟南山院士的团队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国家科学评述》(《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发表了一篇对新冠患者不同病毒株复阳情况的研究文章,引起了较大的关注。
该研究发现,从在疫情初期发现的原始毒株、到去年广州“5·21”疫情中的德尔塔变异株、到现在的奥密克戎株,感染者确实存在一定的复阳率,而且复阳率比较高:原始毒株7%多,德尔塔20%以上,奥密克戎也差不多。
但研究同时发现,基于三个原因,复阳的传染性非常低:
一是复阳者绝大部分核酸CT值在35以上,30以下的在5%以下。即使是这5%以下CT值在30以下的复阳者,对其病毒进行培养,都没有培养出新冠病毒。
二是PCR检测没有检测出完整的病毒基因,只是基因片段。
三是对所有复阳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由社区三人小组进行随访,没有发现密切接触者被感染。
“这说明复阳患者总体上是安全的,传染性是非常非常低的。”唐小平说。
谈中医抗疫
奥密克戎株中医核心病机明确
“银翘散+藿香正气散”治疗效果明显
在中医看来,奥密克戎株有何特点,核心病机找到了吗?人称“德叔”的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表示,中医应对新冠病毒感染这一类的新发突发传染病,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探索规律。
首先从症候特征看,这一轮疫情患者以局部症状为主,省专家组经过对数千例样本的详细研究,跟原始毒株和广州去年5·21德尔塔毒株相比,核心病机有比较大的差异。
中医专家组认为,这一波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的核心病机比较明确,就是以风热夹湿为主,与上半年上海、香港疫情的核心病机较为相似。
据此,中医的治疗原则以祛风清热、化湿为主,运用中医药的经典方药、老百姓非常熟悉的银翘散+藿香正气散加减来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方舱和定点医院的患者救治中,中医团队根据患者体质、症状和广州地理气候特点,运用以上治疗方案进行对应治疗,大部分出现发热、喉咙痛、咳嗽、腹泻等典型症状的患者,都能在24小时-36小时内得到有效缓解,效果非常明显;
其次,经过治疗,患者其核酸转阴时间大为缩短;大量轻型、普通型患者早期全程使用中医药足量准确地进行干预,也阻断了向重症的发展,可以看到,本轮疫情极少出现重症患者。
即使是面对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以近三年来中医战疫总结的大量经验来看,也都能通过一人一策、一人一方的办法进行治疗,最大程度阻断轻型、普通型患者向重症发展。
谈“新冠”和“流感”
不可把“新冠”和“流感”划等号
秋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普通人到底如何辨别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冠”感染?新冠是“大型流感”吗?
张忠德介绍说,本轮疫情到目前为止可以看到的新冠感染者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90%以上),而有的患者确实出现了发热、咽痛、咳嗽、腹泻这四大症状,跟平时看到的流感症状非常相似,主要以上呼吸道症状感染为主。
但目前还不能够确切地把两者等同起来,辨别、诊断新冠的金标准依然是核酸检测,所以说,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类似流感等症状,必须及时就诊,由医务人员来进行准确诊断,从而确认是普通感冒、流感还是感染新冠。
谈重点人群之
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
婴幼儿
婴幼儿若有症状一般2至3天缓解
“我不仅是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任,也是整个隔离病区的组长,所以我每天都会关注整个院区收治的病人情况,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妇等特殊人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邓西龙说。
邓西龙介绍,在市八医院收治的人群中,14岁到60岁这个年龄段占60%左右,其他年龄段例如三岁以下、3~14岁、60岁到80岁、80岁以上的占比大约是40%,其中80岁以上的占到了5%左右,三岁以下的占到了15%左右。“这一老一小的两端就是我们要更加重点关注的人群。”
她强调,对于新冠感染者来说,三岁以下的婴幼儿要重点关注。“他们感染以后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热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高,所以对这类人群,医院会组织儿科团队去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儿科团队也发现,一般来说只要2至3天,症状就可以缓解。”
儿童发展为重症比例比成人低
奥密克戎变异株对于未接种新冠疫苗的婴幼儿有哪些影响?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主任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徐翼表示,内地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目前没有覆盖到3岁以下婴幼儿。
虽然儿童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但从国内外的情况和该院接诊过的儿童患者来看,儿童感染病例临床症状都比较轻,发烧时间不长,3至5天很快恢复,主要是发热、咳嗽、乏力、呕吐症状。
无论是毒力比较强的原始毒株、德尔塔,还是现在的奥密克戎,儿童感染后发生肺炎、发展为重症的比例都比成人感染者更低。
所以虽然目前婴幼儿没有疫苗覆盖,但由于婴幼儿暴露感染的风险比较低,症状更轻微,所以年轻父母完全不必过度焦虑,做好日常防护即可。
要减少去高风险区和人口聚集、封闭的地方
对3岁以下婴幼儿这个群体有什么预防和照顾的建议?徐翼表示,3岁以内婴幼儿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但感染后症状比较轻微。
同时要注意,在秋冬季节,除了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也会造成发热。
如果孩子是中度发热或者低烧,家长可以先观察孩子的精神、食欲。如果精神食欲尚可,体温不是很高,可以多喝水、多休息,在家观察。假如出现精神不好、食欲下降、呕吐等情况,要及时就诊。
由于缺乏疫苗,家庭照护是重要环节。婴幼儿要减少去高风险区和人口聚集、封闭的地方,减少暴露风险。另外养成孩子良好的个人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也可以有效预防孩子感染风险。
大人打了疫苗,小孩感染概率降低
“通过国内外儿童发病情况看,儿童家庭聚集性发病的占比比较高,高达90%以上,这提示我们家庭成员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徐翼强调。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专职党委副书记龚四堂也同样提醒,就新冠病毒来说,儿童感染的概率大多数是家庭聚集性,“有大人感染才会感染小孩,很少有小孩感染给大人。大人打好疫苗后,小孩感染的概率就明显降低了。”他还强调,“儿童该吃奶的吃奶,该吃肉的吃肉,吃鸡蛋,提高免疫力,就会更好一些。”
孕产妇
孕产妇用药相对要更加小心
另外一个重点关注人群是孕产妇。邓西龙说,在临床症状方面,孕产妇症状并没有比普通人群要严重一些,但孕产妇的用药相对来说要更加小心。“所以我们收治到孕产妇,也会让专科去跟进。特别是孕晚期的病人,妇产科团队会提前评估患者什么时候可能会分娩,要采取哪一种方式更安全。经过专科团队的跟进,所有的孕产妇都能很安全地度过这一个时期。”
老年人
很少因奥密克戎病毒导致老年人疾病加重
邓西龙也重点关注80岁以上的人群。“因为这类人群相对来说基础疾病会比较多。但我们观察到,真正因奥密克戎病毒导致老年人病情加重的情况很少见,基本上还是由于其自身基础疾病导致病情加重。所以目前在我们医院ICU收治的病人都是年龄很大的,80岁、90岁以上。平时就生活不能自理、咳嗽也没有力气的病人,需要我们更多关注和救治。”邓西龙表示。
谈“长新冠”
“长新冠”基本没有,不用太担心
目前不断有关于“长期新冠”“脑雾”等关于新冠后遗症的报道,实际情况是怎样的?邓西龙介绍,我国最早对新冠后遗症的报道应该是来自早期一些重症病人的观察,也让很多人对新冠产生了比较大的恐惧。
但从2020年到现在,市八医院对100多个新冠肺炎病人进行了长期的跟踪随访,发现只要不是重症、危重症病人,症状基本在三个月左右就会不同程度的缓解。
如果是重症患者,只要回家后能够很积极进行康复锻炼,那么所谓的后遗症也很容易缓解。
至于危重症患者,相对来说广州的病例数不多,但是危重症患者的所谓长期后遗症,跟既往所遇到的需要在ICU里面救治的那些重症流感、重症肺炎表现出来的是差不多的。如果能很好地康复,这些病人的症状也可以缓解。
“后遗症”可能来自于心理因素
邓西龙表示,新冠病毒毒株变异成奥密克戎以后,引起的重症基本上就没有了。
“我们从去年12月收治奥密克戎感染者,到今年10月,基本上是一例重症都没有,所以后来对本土疫情里面的一些新冠康复者也进行了出院以后三个月的随访,也没发现这些病人有明显的后遗症,他们所诉说的‘没力气,睡不好或者是焦虑’,更多的是主观感受,不一定跟新冠导致的器质性病变相关,大多是心理因素,对这些病人,主要是进行心理疏导。”
邓西龙说道,一些研究指出的“长新冠”“脑雾”,这些依据足不足,样本多不多,都是值得探讨的。
而且,现在国外也有很多数据表明奥密克戎导致的“长新冠”越来越少。国内研究也发现,感染奥密克戎后,多数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或者是类似感冒症状,恢复得也快,基本没有后遗症,大家不需要太担心。
康复者回到社区后可以正常工作学习
张忠德也就“长新冠”分享见解。他表示,在国内,康复者后期咳嗽、气短、汗出、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的出现,有时候是因为人们早期自行服用大量中药。
“本来想要清热解毒,但反而伤了身体正气所致,这些情况通过正规的中医药治疗,都能很快治好。”
另外,还有部分人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对病毒的恐惧心理等,引起失眠、焦虑、心慌心悸等症状,也是比较普遍的。中医药对解决这一类所谓“长新冠”或认识不足引起的情绪问题,有很多好办法。
他提醒,大部分患者康复回到社区后,再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其实非常少,对往后的正常生活也没有影响,不需要害怕恐惧。只要保持心态平和,正常地去工作去学习就可以了。
没有看到证据表明奥密克戎损伤大脑
不少患者担心奥密克戎会对大脑造成损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院长宁玉萍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毒力不大,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点发热、咽喉痛等等,基本不会出现脑部症状。
目前,也没有看到这方面报道显示有证据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会对脑部造成损伤,大家大可不必惊慌。
谈预防重症
这些人群容易发展为重症
目前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力较强,但重症的不多。不过,从一些研究来看,一旦患者发展为重症或者危重症,其危险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有哪些有容易发展为重症的倾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黎毅敏教授根据前期的工作经验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提醒以下这些人群容易发展为重症,应密切关注:
1.年龄超过60岁的人群;
2.有基础病的人群,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或有慢性肺部疾病,或糖尿病、慢性肝病、肾脏疾病、肿瘤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
3.有免疫功能缺陷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口服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免疫功能减退状态者;
4.肥胖人群,BMI(身体质量指数)≥30者;
5.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
6.重度吸烟者。
重点人群五点防护建议
黎毅敏教授支招,上述人群在加强日常防护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发烧应及时找医生咨询、就诊;
2.积极治疗基础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好血压、血糖,莫擅自停药,以免基础病加重,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会叠加并发症;
3.建议重度吸烟者,即使没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也建议戒烟,因为戒烟对肺功能的恢复有莫大的帮助;
4.合理运动,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5.调整好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谈心理支持
要让医务人员适当休息
本轮疫情发生后,医护人员支援方舱、核酸检测等工作,压力较大,如何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呢?
宁玉萍表示,本轮疫情来势汹汹,传染力很强,很多医务人员都去到一线核酸检测、去到方舱支援,他们的压力主要是来自两方面:一是太疲倦了;二是来自于家庭,医务人员自己家里也有孩子、老人需要照顾等等。
怎么缓解呢?“我觉得第一是要让医务人员得到适当的休息,适当地做一些舒缓运动。另外,我们也开通了医务人员的心理热线,也可以帮助缓解医务人员的压力。”
减少患者的病耻感要多做科普
不少老年人对患上新冠有病耻感,对此,宁玉萍表示,病耻感是源自于对病毒感染的不理解,觉得它是一个很严重的疾病,可能觉得是由于自己没有做好防护而感染,担心会被朋友、邻居指责。
“我觉得首先要多做科普宣传,让他们知道病毒的毒力没有那么强,即使被感染病毒也没有那么恐怖,绝大多数都是轻症,甚至很多都是没有症状的,不要让他们对病毒产生恐惧,就不会有病耻感。”宁玉萍表示。
另外,这个病毒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要给患者讲清楚,动员老人打疫苗,特别是完成三针疫苗,也要让他们知道并不会发生医疗挤兑,“我们的医院还是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的。”
欢迎市民拨打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
不少人担心,新冠疫情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上的次生问题。对此,宁玉萍表示,疫情确实给大家带来很多心理创伤、心理问题。北京大学陆林院士做的调查发现,不光青少年,普遍来说失眠、抑郁、焦虑的问题增长了20%以上。
如何面对这些次生问题?“我认为,后疫情时代,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的关注辅导,加强体育锻炼,并让青少年回归到正常的作息时间。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遇到问题应该到哪里去求助。像我们在疫情期间,针对广州市的中小学学生和老师开展了很多的心理健康的培训讲座。我们的心理热线020-81899120是24小时免费开放的,市民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拨打这个热线。
“我是2022届的考生,想报考本学校的清凳临床医学专业,不知学校各方面答败旅如何?”“这个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怎么样啊,想报考这个学校”……6月23日,2022年高考分数陆续放出,一些考生在贴吧等社交平台纷纷咨询学校和专业情况。
据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掌上高考”上的数据(截至6月23日18时)显示,专枯枯业人气排序中,临床医学的人气值居第一位。
各专业人气排序 图自掌上高考
“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肩负起救死扶伤的历史使命。”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校长陆林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随着社会大众健康意识加强,医生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医生作为逆行英雄,他们给社会树立了一个理想和奋斗的榜样,也得到了年轻学子的认可和全社会的尊重,因此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学医。
陆林表示,医生属于性命相托的职业,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对智商、情商、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包容能力、还有同理心都有一定的要求。“优秀的学生学医是个好事,希望大家能通过严格的培训,成为对社会有所价值的人。”
“很多医学生都说临床苦,但是我想体验一下临床的苦到底在哪里,”一名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小杨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觉得,咱们国家的医学事业还没有发展到顶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医学教育不敢不优秀,因为医学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未来从事的工作服务于健康这一人类终极利益。”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曾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直播中表示,医学教育一直是高标准、严要求的。“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在医学院的学习发生两点变化。第一点,他内心的善良和悲悯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第二点,他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专业的水准是帮助他们充分实现人文情怀的关键。”王辰院士说。
“在行医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医学是一门神圣的学科,医生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当一名医生,意味着要履行神圣的职责,担负崇高的使命,要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从医至今,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后悔,顺境、逆境都是如此。”
“贤以弘德贵于诚,术以辅仁在于精。”面对即将成为医生和医学生的青年,张伯礼用座右铭表达了自己的期待,“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不要虚度,都需要不懈的努力。对待自己的人生,要有理想,更要学会承担责任,无论是对家庭的责任,对事业的责任,还是对国家的责任,对民族的责任。有责任感的人是有动力的,是有担当的。”
“我是2022届的考生,想报考本学校的清凳临床医学专业,不知学校各方面答败旅如何?”“这个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怎么样啊,想报考这个学校”……6月23日,2022年高考分数陆续放出,一些考生在贴吧等社交平台纷纷咨询学校和专业情况。
据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掌上高考”上的数据(截至6月23日18时)显示,专枯枯业人气排序中,临床医学的人气值居第一位。
各专业人气排序 图自掌上高考
“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肩负起救死扶伤的历史使命。”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校长陆林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随着社会大众健康意识加强,医生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医生作为逆行英雄,他们给社会树立了一个理想和奋斗的榜样,也得到了年轻学子的认可和全社会的尊重,因此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学医。
陆林表示,医生属于性命相托的职业,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对智商、情商、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包容能力、还有同理心都有一定的要求。“优秀的学生学医是个好事,希望大家能通过严格的培训,成为对社会有所价值的人。”
“很多医学生都说临床苦,但是我想体验一下临床的苦到底在哪里,”一名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小杨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觉得,咱们国家的医学事业还没有发展到顶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医学教育不敢不优秀,因为医学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未来从事的工作服务于健康这一人类终极利益。”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曾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直播中表示,医学教育一直是高标准、严要求的。“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在医学院的学习发生两点变化。第一点,他内心的善良和悲悯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第二点,他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专业的水准是帮助他们充分实现人文情怀的关键。”王辰院士说。
“在行医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医学是一门神圣的学科,医生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当一名医生,意味着要履行神圣的职责,担负崇高的使命,要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从医至今,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后悔,顺境、逆境都是如此。”
“贤以弘德贵于诚,术以辅仁在于精。”面对即将成为医生和医学生的青年,张伯礼用座右铭表达了自己的期待,“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不要虚度,都需要不懈的努力。对待自己的人生,要有理想,更要学会承担责任,无论是对家庭的责任,对事业的责任,还是对国家的责任,对民族的责任。有责任感的人是有动力的,是有担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