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个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面对高考,考生总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高考体检对报考专业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志愿?等等,为了帮助考生解惑,大学路整理了耶鲁经济学家经验分享|教育孩子, “虎妈”好还是“放养”好?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家庭教育耶鲁经济学家
用“虎妈式”教育方式,担心孩子失去创造力;用“放养式“教育方式,又担心孩子过于自由,缺乏规则意识。
耶鲁大学和
西北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写了一本书叫《Love,Money & Parenting》,他们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不同的教育方式,看似跟父母的选择和文化背景有关,实际上在背后起作用的还是社会大环境和与之配套的经济学原理。”
那么在今天中国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哪一种教育方式会更占上风呢?
01
教育有两类:
“父爱式”和“母爱式“
有种对商业模式的分类法,认为当今世界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父爱式”,一类是“母爱式”。
“父爱式”模式就是指,企业认为什么东西好,就给用户提供什么,而用户只需接受企业给他的就行了。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乔布斯的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就是“我负责产品创新,你只要负责体验”就可以了。
另一种“母爱式”模式是指,通过了解用户的喜好来设计企业产品,即用户认为什么东西好,企业就给他什么。像如今的今日头条、抖音这些平台,其实都是根据用户偏好来做推送的。
这两种分类其实也可以套在教育上——“父爱式”地给孩子施加影响;“母爱式”地给孩子提供支持。
作者把“父爱式”的教育方式称为“密集型”育儿;把“母爱式”的教育方式就叫“放任型”育儿。
“放任型”育儿好理解,即父母很少去干预孩子的想法和行为。采用这种教育方式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冲动、欲望和行为,通常都会表示接受和肯定,同时也不会鼓励他们遵循既定的法则。
比如在家人聚餐时,如果小孩突然不开心了想要回家,那这类父母一般不会想着怎么安抚孩子,而是会直接跟在场的人表示歉意,并尊重孩子的意愿。在这种教育方式下,父母和孩子的地位比较平等,孩子的幸福感也比较高。
“密集型”育儿就不一样了,这类父母会非常明确地把孩子定位成孩子,而不是和自己地位平等的朋友。在他们看来,孩子根本没法判断是非,故而一定得管束着孩子。比如孩子爱玩游戏,而父母认为游戏有损心智。当这两种想法出现冲突时,这类父母会想尽办法控制孩子。
一般来说,父母控制孩子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强迫,即直接禁止孩子长时间玩游戏,作者管这种方式叫“专断型”育儿;另一种是说服,即给孩子灌输“长时间玩游戏”是不好的这种理念,作者称之为“权威型”育儿。
“专断型”育儿的最大特点,就是父母会试图用一系列规则限制孩子。在专断型父母心中,服从和遵守规矩是最重要的,而且这些父母坚定地相信,让孩子学会守规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相对来说,“权威型”育儿就开明多了。虽然这种方式也是影响孩子,但是这种影响不是通过强加在孩子身上实现的,而是通过思想引导、问题导向等方法来慢慢改变孩子的想法和行为。
02
影响教育方式的
不是爱,而是社会背景
“放任型”、“专断型”、“权威型”这三种教育方式,其实就是全世界父母最常用的三种方式。尽管这三种方式的差别很大,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高低之分。
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选择哪一种教育方式,其实并不是父母自己的选择,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
比如在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上最主流的教育方式,其实都是专断型教育。因为当时经济水平低,社会职业的流动性较差,多数人都是子承父业,父母也就必须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子女,甚至需要直接控制子女的选择。
如果有子女脱离父母的掌控,他们往往会收获变少,损失变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服从和遵循规则就变得非常重要。所以彼时并非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太落后,而是在当时的坏境下,只有这种教育方式才是最有用的。
随着社会的变革,很多新兴行业兴起,职业流动性增强,导致很多年轻一代跟父母所从事的职业完全不一样了,甚至有些行业在父母那一辈是没有的,父母所掌握的职业技能,已经对孩子没有用了。由此,专断型教育方式失去了作用,权威型教育方式,慢慢成为一个大趋势。
不同的教育方式,看似跟父母的选择,父母的文化背景有关,实际上在背后起作用的,还是社会大环境和与之配套的经济学原理。
03
经济学因素如何影响教育的方式?
跟所有的商业活动一样,影响教育方式的经济学原理,主要还是投入产出比,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使用这一种教育方式所产生的投资收益率。
说到投资收益,那就必须得从“投入”和“回报”两个方面来看。作者认为,对一种教育方式的“投入”和“回报”影响最大的,主要有四个因素,分别是:父母的条件、教育系统的特点、社会经济差距的大小、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1、父母的条件
一般来说,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越多,他们在教育上投入的资源也就更多。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也一般会采用投入最多的权威型教育方式。
对于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收入较低的父母,因为疲于生计,根本无暇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多。他们要么命令孩子听自己的,要么干脆对孩子放任不管,所以这类家长大多都会采用“专断型”教育或者“放任型”教育。
2、教育系统的特点
世界上每个国家的教育系统设计都不一样。
比如北欧,学校和学校间几乎没有质量上的差异,学生之间也几乎不存在竞争,大部分学生只要正常学习,就能获得所有的教育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你投入多少,回报都差不多,自然就没有多少家长愿意在教育上多做投入。所以北欧家长大多会采用投入相对较少的“放任型”教育方式。
但在中国、美国等一些国家,因为国情复杂,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教育资源的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在这些国家,家长通常会采用投入大、回报也大的“权威型”教育方式。
3、社会经济差距的大小
社会经济差距,说白了就是贫富差距。一般来说,贫富差距越大,教育投入的回报越大。因为接受的教育质量好坏,将极大地影响孩子未来的收入。
在贫富差距很小的社会,不管大家是都穷或是都富裕,孩子未来的收入不会有太大落差,自然父母也不愿意在教育上投入太多。
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流行“放任型”教育,而发展中国家重视“权威型”教育的原因。
4、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如果一个地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较大,当地人对教育的投入就会比较高,因为这将给孩子带来改变社会阶层的可能。相反,如果一个社会的阶层较为固定,那大家对教育的投入也不会太大。
比如说古代的中国,就非常重视教育,只要有条件的家庭,都会给孩子灌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鼓励孩子通过教育来改变社会阶层。所以中国人比较喜欢用“权威型”的教育方式,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再比如在工业革命前的西方国家,贵族和平民之间的阶层非常固定,平民不可能通过教育变成贵族,贵族也不可能因为没有接受好的教育,就变成平民,所以那时候的西方国家大多数家庭也是采用“放任型”的教育。
但在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国家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大,这直接导致西方国家也开始流行过一段时间的“权威型”教育方式,一直到这些国家成为非常富裕的发达国家之后,“放任型”的教育方式才又重新流行起来。
通过这四个因素你就能看出来,很多时候父母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根据个人喜好或者文化背景,而是这种教育方式背后的投入产出比,这就是教育方式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决定的。
04
教育方式只有最合适的选择,
没有高下之分
知道了决定教育方式的基础原理之后就会发现,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专断型”教育方式已经完全落伍了。
因为很少有人会做跟父母一样的工作,就算是同一类工作,工作方法也大有不同,若再使用“专断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适应社会变化不仅没有帮助,还会让孩子的思维固化,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但对于“权威型”和“放任型”来说,这两种教育方式并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而是各有利弊。
对于权威型来说,父母给孩子灌输的很多理念,在成年之后的确会变得很有用,比如说灌输上好大学、勤奋之类的理念;但若给孩子洗脑去喜欢“有用”的科目,比如理工科和金融学,这看上去好像很明智,实际上却可能扼杀孩子隐藏的才能。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般在推崇这种教育方式的社会中,很难出现一些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对于“放任型”的教育方式来说,孩子可能不会因为父母的过多干预,而变成书呆子,他们更有能力发现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对于喜欢的东西,也会保持更强的自信,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通常会更强。
但这种教育方式,也很容易导致孩子因为从小缺乏管教,而养成只顾眼前快乐、不顾长远结果的坏习惯。此外,这类孩子的*力相对较差,容易被不好的东西诱惑,也很难适应一些竞争强度非常高的环境。
所以,在选择教育方式的时候,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两种教育方式本身都没有问题,但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
比如书中特别提到的一类父母,叫“直升机父母”——这类父母就像是盘旋在孩子身边的直升机一样,时刻监督孩子的生活,一发现状况就立马介入。
长此以往,这肯定会造成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变成妈宝。这种直升机父母实际就是过度使用了“权威型”的教育方式。
同样的,“放任型”教育方式也不能过度。有些家长对孩子简直就是不闻不问,哪怕孩子犯错了也都置之不问,这也是不对的。
事实上,作者也认为,在教育模式的选择上,父母也并不一定要局限在单一的模式上,可以在对待不同的事情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比如说,在培养孩子的价值观、综合素质的时候,就可以多采用一些“权威型”教育的方法,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比较高的综合素质。
但是在孩子的创造力、职业规划方面,就可以多采用“放任型”教育的一些方法,让孩子自己去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力,自己主导自己的人生方向。
总之,在选择教育方式时,家长不能只凭感觉,或者盲目听信外界的一些观点,而是要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所处的社会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而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都要遵从儿童的成长规律才行,教育要顺势而为,不能揠苗助长。
内容来源网络,
课外辅导网编辑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阅读。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耶鲁经济学家经验分享|教育孩子, “虎妈”好还是“放养”好?,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