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最早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捐资创办,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学院、中国
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多个发展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还是我国最早设有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本科教育的医学院校。
作为我国最高医学研究机构和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引领我国医学科技教育发展和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为我国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北京协和医学院还与
清华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可同时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作为第二名称,并依托清华大学,部分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平台建设行列。
该校学科领域广泛,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以及与医药学科相关的生物、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
二、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是由北京市人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目前学校校本部设有11个学院、1个研究中心和1所附属卫生学校,包括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中医药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燕京医学院,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附属卫生学校。
此外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7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排名,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学科前1‰,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全球前5‰。
三、
北京大学医学部
四、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
五、
北京中医药大学
六、第三军医大学
七、
第二军医大学
八、
中国药科大学
九、
南方医科大学
十、
天津医科大学
本人生物小硕毕业,本科硕士加起来也有7年了,在教育部的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我们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也进入了全国前20,算是比较有发言权。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在目前我国大学所有的专业中属于较为特殊的一个学科,它综合工程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结合的交叉学科,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生物医学生物医学务。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医学工程逐渐升温,成为了时下的一个热门学科,同时这也是一个读研深造率较高的学科。
根据教育部的第四次学科评估,我们可以看到全国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学专业大学排名,其中东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获得顶级A+评估结果,而上海交通大学获得A评估结果,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获得A-成绩。这几所学校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翘楚。
1.东南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东南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属于“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开设的专业,学科交叉特色明显。东南大学走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医学工程的女博士。东南大学在国内较早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在2007、2012年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全国评估中排名第一,2017年学科评估为A+,专业实力非常强。
2.华中科技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为生物工程系,始建于1980年。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坚持“理工医交叉”发展思路,特色鲜明。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面向大健康产业,运用生物医学与现代工程技术原理,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创新医疗器械(超声、PET、激光医疗等),研发诊断试剂,创制生物医学材料,突出生物医学光子学特色,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2017年教育部最新高校学科评估中,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评价A+,排名并列全国第一,实力非常强。
除了这两所A+级高校,还有表中的学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力也非常强,适合分数合适以及对生物医学工程感兴趣的同学报考。
大部分预防医学毕业生就业还是在卫生系统,卫生局、卫生监督、疾控、医院防保科/体检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防院、慢病院等;其他系统还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不是海关,也不做检验)、安监局、质监局,还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统的体检医院、医保局。以上都算是对口的,改行的当中,医药/器械代表、保险理赔也不少,我有一个同学还做了某大专学校文科专业的辅导员。
总的来说,预防医学就业率不错,但就业质量不一定好。最好的是考上公务员的(卫生局及其下属卫生监督部门、食药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安监、质监为主),做医药/器械代表如果混得好也不错,如果是在效益不好的卫生部门工作的话比较凄凉。
虽然预防医学毕业生的工作比临床轻松些,但是不能像临床医生一样给人看病,只可以做体检、流行病/传染病调查、打疫苗等。
预防医学包括营养学,另外还有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职业卫生,环境卫生,毒理,儿少卫生学等几个专业方向,就业以后主要是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职业病防治所,也可以进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或者飞机场从事检疫工作,其中有属于行政类的。预防医学的排名你可以在网上搜到,北医,复旦,山医,同济都比较好,另外这个专业出国是最好的选择,国外对预防的重视比国内好,我有很多同学都去美国了,那边的学校相对好些,只要你英语考过了托福,又联系好了学校,出去时没有问题的
复旦大学 1
中南大学 1
北京大学 3
上海交通大学 4
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 5
华中科技大学 5
四川大学 5
浙江大学 8
南京医科大学 9
山东大学 10
临床医学。
上海交通大学 1
北京大学 2
复旦大学 3
中山大学 4
四川大学 5
华中科技大学 6
浙江大学 7
中国医科大学 8
中南大学 9
山东大学 10
口腔医学
四川大学 1
北京大学 2
上海交通大学 3
武汉大学 4
浙江大学 5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北京大学 1
华中科技大学 2
复旦大学 3
中医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1
上海中医药大学 2
成都中医药大学 3
中西医结合
北京中医药大学 1
复旦大学 2
四川大学 3
药学
中国药科大学 1
北京大学 2
沈阳药科大学 3
中药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1
成都中医药大学 2
北京中医药大学 3
中国最有名的中医院校有六所,分别是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
1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校牌,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挂靠单位。
学校建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2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32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现有本科以上在校生9000余人,其中留学生1100余人。
学校目前拥有针灸推拿学和中医内科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建有科技部、天津市*和意大利卫生部共建的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方剂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天津)――现代中药研究中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针灸学实验中心,天津市组分中药工程技术中心等重点科研和教育机构。
学校出版有《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天津中医药》、《中医脑病杂志》等学术刊物。
学校以“进德修业,继承创新”为校训,以重点学科建设和中医药对外教育为特色,以科学研究为优势,以中医药学为主,医、理、文、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坚持“传承与创新协同,科研与服务并举,以质量求内涵,全面协调发展”方针,建设高层次、外向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
2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 1956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 211 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台港澳中医学部、高职部、体育部、信息中心等教学机构。
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工商管理学、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 9 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学七年制含中医科研方向、中医临床方向、中医骨伤方向、中西医结合方向、中药方向、针灸推拿方向、针推康复方向、针推对外交流方向、医院管理方向等 9 个培养方向班,分别与
南开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联合培养。
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计10581人,其中本科生6614人(大陆学生4956人,台港澳学生317人,留学生1341人),专科生1406人(高职1138人,护理专业268人),硕士生1992人,博士生569人。
我校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 3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均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部局级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2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最高级)实验室 9 个。学校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
创办于 1958 年的附属东直门医院是学校临床教学及医疗、科研基地。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一所医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齐全、设备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并具有中医专科专病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附属东方医院已建设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备先进、人才优化、管理科学、医疗水平一流、中医特色突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国家级现代化的综合性中医医院。2006年,北京冶金医院正式划转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学校第三附属医院。
建于 1958 年的药厂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齐全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现已通过小容量注射液 GMP 认证。其拳头产品“清开灵注射液”连续三次被审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首选必备中成药。
建校50多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以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为己任,已为国家培养了30000余名高级中医药专业人才,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3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近年来,先后与 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43个合作项目,与境外45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学术联系。
学校主办有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和《中医教育》杂志,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3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全国首批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原直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是国内首批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1995年获博士生导师自审权;1998年成为全国首批开展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2000年改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广东省管理为主;2002年获国家首批开展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攻读中医学研究生试点工作,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果优秀;2003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广东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九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整体验收,同年启动
广州大学城新校区建设;2004年通过广东省“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成为广东省“211工程”建设高校。2004年在全国的一级学科评估工作中,我校中医学一级学科整体水平全国排名第一;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第三;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第六。2005年主体搬迁进驻大学城,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为全国唯一一个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6年,“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均以“优秀”成绩通过整体验收,同时,成为广东省唯一一所新增具有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的院校。
目前,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部局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总数在全国地方中医药院校和广东省属高校中均居首位;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全面覆盖了中医学、中药学以及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项下的所有二级学科,博士点15个、
硕士点24个;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设有二级学院15个,开设本科专业16个,横跨医、工、管、理、经、文、教7个学科门类,其中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制药工程是广东省名牌专业;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医疗实力雄厚,有附属医院(含非直属)12所,拥有全国一流的专科专病医疗中心、研究实验室。
学校设施齐全,占地1450亩,仪器设备总值3.09亿元;已建成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测试中心和实验动物中心,图书馆藏书77万册;有综合教学实验室5个、临床教学综合实验室1个,临床教学综合实验室功能处于国内医药院校领先水平;有教学医院20间,实习医院26间,药学类实习基地24间,其它类教学基地4间,实践教学条件良好。
学校的科研及技术开发颇具实力,是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及中国中医药师培训基地之一,已建成5个国家科技部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和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中心、基地)。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进入“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以弘扬我们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为已任,培养中医药专门人才,及与中医药相关的全面参与健康事业人才。 录取分数一直很稳定,基本保持在一本线上50分左右,当然各专业还是有一定的分数梯度,比如中医学(七年制)分数会略高一些。二本护理学(涉外方向)06年最低分:文科505,理科507。高职(专科)招收中药和护理专业,中药最低分是414,护理理科最低分419,文科463。护理专科只招市内走读考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专科学院:700 分以上人
最高分
最低分
中医学 ( 中医学 , 本硕连读 )
8
775
660
中医学
2
701
637
中西医临床医学
10
773
650
中医学 ( 针灸 , 本硕连读 )
3
730
650
中医学 ( 中西医结合 , 本硕连读 )
41
770
679
康复治疗学
0
686
633
针灸推拿学
0
686
632
护理学
0
695
632
护理学 ( 国际交流 )
0
678
632
药学
1
718
637
制药工程
0
696
632
药物制剂
0
690
638
中药学 ( 临床中药学 )
0
679
637
中药学 ( 营销 )
0
677
632
中药资源与开发
0
675
632
中药学
0
681
63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
674
632
应用心理学
0
697
632
国际经济与贸易
2
710
632
公共事业管理
0
671
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