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高考教育 >大学信息 >正文

六部师范院校考研哪个好考 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

更新:2023年02月05日 05:51 大学路

今天,大学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六部师范院校考研哪个好考 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六部师范院校考研哪个好考 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

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经验分享?

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经验分享

两年时间匆匆而过,终于得到了拟录取的通知,不禁松了一口气。回想这两年的复习和考试,心中有些感慨,走了不少弯路,也做了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复习时间,在此特别写下来,希望能让看到这段经验的考生不再犯和我一样的错误。

笔者世界史专业毕业,本科就读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所师范类高校,母校在世界史方向有一定成就。因为我的兴趣方向主要集中于德国史,特别是近现代的德国,所以选择考取华东师大的世界史研究生,想在这一方向继续深造。我觉得考研时我和身边的一些同学朋友主要遇到了以下一些问题:

一、考研学校的选择问题

相信很多同学在决定考研之后,第一时间便会遇到院校选择的问题,这里仅介绍我的一点经验和实际面临过的问题,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我的本科是一所世界史特长的高校,并且我本人也受到了世界史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我很感谢我的本科学校对我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但我本人的兴趣方向是德国近现代,我的母校没有这个方向的老师,所以我在大二大三这个阶段就选择考研去其他学校读书。在择校方面,比起中国史,世界史的选择比较少一些,因为大部分能招收历史学研究生的院校,中国史学科建制都比较全,基本上各个方向都有老师可以带学生,相比之下世界史的硕士点和老师就少一些。比如我德国史这方面能选择的院校基本就是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华中师大和华东师大。这四所院校的德国史方向老师相对较多,并且研究方向各有侧重,比如华中师大主要方向就是德国二战和冷战时期的研究。我本人更想做一些近代时期的研究,最后选择了考取华东师大的硕士。

话题谈到这里,院校的选择还并没有结束,兴趣只是选择因素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一些其他的客观问题。

第一个就是要关注国家政策和所选择高校的政策变化。先说院校政策的变化,相信考研的同学们对于这两年自命题高校纷纷改统考的事情有所耳闻,在我大二大三这个阶段确定考研华东师大后,华东当时还是自命题高校,并且考研推荐的书目也是华东自己的教材,所以我在*了华东教材和华中上岸学长学姐的复习资料、笔记进行复习。因为大三到大四的那个暑假华中还没说改统考,所以我就只复习了世界史。然后让我比较蒙的事情就发生了,华东在9月突然宣布改成统考,意味着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要加入我的复习范围。我自身是世界史专业出身,中国史修完必修课就没再继续学习,可以说很多东西都还给老师了,中国史基础不是很好,也没早早开始复习,所以第一次考试以微小的差距没有进到复试,遗憾落败。第二年痛定思痛早早开始补中国史的内容,但上学的时候我就没弄明白中国史很多问题,自学肯定是弄不明白的,于是我*了网上一些上岸的学长学姐,包括我舍友的复习笔记,同时还选择听了网上一些现成的中国史通史网课(关于具体复习的选择和安排我下面会讲)。特别是在我啃书的时候,还听到了好消息,今年统考名词解释取消了,可以说非常幸运了,减少了我很多复习的压力,于是第二次有惊无险地上岸了。

再有就是要关注国家政策,今年比较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自命题考生不能调剂统考院校,只能调剂自命题;而统考的考生不仅能调剂统考院校,还能调剂自命题院校。这个政策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我舍友中国史中古方向,自身实力比较强,本科期间参加过学术论坛,并且在论坛上宣读过论文,还发表过文章。但他,怎么说呢,按我们家乡话说就是有点轴吧,一心认准北大,想去那读书。第一年考的分数和名次差的不是很远,差十名进复试,于是第二年选择继续考,遗憾依旧没有考上,分数很高,比我分数都高,但因为今年政策的变化,于是只能选择一些自命题高校进行调剂,选择就少了很多。他是因为分数比较高,所以还能有一些选择的余地,如果一些分数比较低的同学,比如刚过国家线,这样的同学还是自命题考生就比较难受了,如果是统考的考生,一志愿没上线的情况下,也会比自命题考生选择多一些。不知道明年考研的政策会如何变化,所以有考研意向的同学们一定要注重每年的国家政策和目标院校政策的变化。

第二个要考虑的就是,同学们如果要选择目标院校的话,笔者建议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做一个评估后再做决定。这里继续拿我室友举例(我询问过他意见了,他不会介意),之前我说过中国史的选择还是比我们世界史多一些的,他除了北大还可以选择比如人大、武大、南开这样的中古史研究实力也很强且录取名额比北大要多的学校考试,我觉得以他水平进复试应该没有问题。他自己也跟我讲,确实是高估了自己的水平,因为也是二战了,等不起了,所以今年选择了调剂。不过空说实力评估也不是很具体,这里我推荐一个我这位室友总结出的实力评估方法。我室友将考研考试的能力分为三档:

第一档是能在考试前把目标院校推荐的教材和一些市面流行的教辅上的知识点背下来,就是死背。比较欠缺用自己语言来陈述知识点,以及缺少遇上一些历年考试没有遇上过的问题或者问法灵活的问题时应变的能力。学术能力稍差,就是写论文比较痛苦,对于考取方向近年主要研究成果、专著和老师也不是很熟悉。这种考生建议可以选择一些有一定实力的一本院校进行考试。

第二档是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看过十本以内的自己想考取方向或者目标院校的除教材外的专业书籍,有一定学术能力(因为考研不只是初试,很多好的学校复试都会问学术类问题,这个也要在考虑范围内),建议可以选择有学术特长的几所一本院校和211考试,985也可以尝试挑战。

第三档,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打破书本或者教材约束好的框架,答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讲出一些重要知识点,并且具有一定的和其他知识点进行联动的能力。同时具备有一定学术能力基础和阅读量的考生,可以选择985院校挑战。

Ps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就拿“论述唐代两税法”这个题来举例

如果是第一档的学生,基本上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就是,唐代杨炎所创,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收实物税逐渐向货币税改良,以原有的户税和地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新的税收制度等等教材、教辅上零散的内容。

如果是第三档的学生,除了上述之外,他们还会想到一些更具深度和广度的知识。比如他们可能会想到,两税法改革的背景是随着安史之乱和以均田为基础的租庸调制度瓦解,大量的普通民众因为战乱和土地兼并的原因失去土地难以为生,进而大量流亡。国家失去了对土地和人口的管控,原有的税制从根本上遭到破坏,国家为了提高财政收入,就有了很多对策。先是地方逐步进行自我改革,然后国家统一把租庸调这种以均田制为基础的人头税制度改良成为两税法这种以户为单位、以土地财产多少为征收标准的税制。还会想到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在两税法以前,中国古代多在土地分配上下功夫,注重于土地制度的改革,而以两税法为界,有的学者认为两税法改革代表中国古代*很难继续控制基层土地、人口。所以两税法以后中国古代多在税收制度方面进行改革,以求提高财政收入。并且在考试有限的时间内,第三档的学生还具有把这些知识点有逻辑地进行排列组合并呈现在试卷上的能力。

总之院校的选择我认为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自己的兴趣方向或者一些未来就业规划,一个是国家政策和院校政策的变化,一个是自身实力的评估。

二、考研复习

结束了院校选择后,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复习。历史学考研分为三个部分,政治,英语(历史学考研一般都是学硕英语一),和专业课考试。其中专业课考试根据学校的不同,会分为只考中国史或只考世界史or世界史和中国史都考两种,个别院校有特殊要求,我记得好像南开考世界史的话也有考中国近代史的内容。

(一)政治复习

有关政治复习,我本人是不太推荐自己看书复习,因为几本政治书加起来还是很厚的,并且还会考一些时事热点,这个考试大概有70分的内容是不需要多年的理论素养就可以用应试的方法拿到的。这里推荐可以报一些网课或者线下课程,笔者这两年,肖秀荣、徐涛、腿姐,这御三家的网课和辅导书都用过,感觉都还可以,尤其是大题一定要看肖秀荣。在肖秀荣必选的基础上,徐涛和腿姐二位老师的“网课+刷题”选择其一即可,一般来说暑假开始复习的话,用两家教材复习时间绝对够用。

基本上大题好好背,他们的网课跟着上下来,再做做他们的选择题,一般来说拿个60+应该问题不大。哦对了各位要注意,他们的网课在暑假就开始了,暑假是知识点梳理部分,我第一年考研就是九月后才知道有网课才开始上,时间上就比较赶。第一年那个暑假就自己看书复习的政治,效果不是很理想,当时也不知道哪部分是重点什么的。所以这里建议复习要从暑假开始,等着九月开学后,4个月时间想上岸概率还是比较低的。当然,如果是文科生,对政治复习比较有信心的话,暑假过后再开始复习也是来得及的,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哦还有政治大题一定要动笔写,而且要计时,最起码要动手抄一遍,因为考试的时候要持续写几十分钟,写数千字,没有前期训练的话很容易手速慢写不完。

(二)英语复习

有关英语的复习,我个人认为英语复习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基础能力,一个是答题技巧。基础能力就是最简单的单词量,这个不同英语考试是有不同的词库的,市面上英语单词书很多,比如恋恋有词啊或者小红书啊,如果是英语基础比较差,比如低分飘过六级,甚至低分飘过四级的,建议早早动手就开始准备英语基础的复习。

进入暑假后建议可以开始做题,训练答题技巧了。市面上*英语真题的话,一般都是分开包装的,分为近十年真题和近二十年真题,同学们在*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是全部真题,还是十至二十年前真题。我个人建议,暑假70天左右的时间可以先把近二十年英语真题写一遍。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第一次写英语一的试题肯定是很艰难的,别说能在规定三个小时内写完一套题,可能一下午才写完两三个阅读就烦躁了写不下去了。我记得我最早开始做题的时候,40分钟才能写完一个阅读,但这个时候不要放弃,哪怕做的慢也不要放弃,哪怕看不懂也不要直接抄答案,哪怕分两三天才写完一套题也不要紧,先努力做一遍,做完一遍。然后也先不要看答案详解,可以在简单对完一遍选择答案后,先自己用*查查自己看不懂的单词,因为这时候单词记忆是印象最深刻的。这里面尤其要注意的是,文章可以有一些自己不会的单词,但每个选项的意思一定要都查字典弄懂。(因为考试的时候遇到看不懂的文章很正常,但遇到看不懂的选项几率比较低,很多选项的生词都是几年内甚至十几年内重复出现的,考试时候看不懂就很致命。)然后再看看自己的选择,先自己思考一下为什么选错,是会错意了,还是粗心没有关注到文中的关键词。就这样一个暑假过去,最起码要把近二十年的真题写一遍,如果是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这个过程会收获很多。

等到开学后,也要继续保持手感做题,尤其是作文和翻译,我知道的有的同学一般不做这个,然后等着考场碰运气看能会几个,把得多少分的机会全部让给阅卷老师。但同学们,考研虽然不是高过一分压死千人,但这一分两分在上岸和调剂的时候可是有大用的,不能轻易放弃啊。英语这个东西,一天不弄就会有退步,语感就会有下降,但考虑到开学后事情可能也会比较多,一周也要尽量保持四套题的程度。并且这时期要开始努力一口气做完一套题了,即使都是做过的题,也是很考验精力和心态的。

等再然后进入到十一月,我个人建议做题的话,题集中于近十年真题,反复做,做个两三遍很正常。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像正式考试一样,下午两点开始做,模拟真实考试,因为这时候是人一般最困的时候,也是精神最不集中的时候,十一月了要开始调整生物钟了。并且要开始计时做题了,三个小时内写完,做全套,从完形做到大作文。最重要的是,中间也不要翻答案,因为这很容易养成一种惯性心态,真上了考场的话遇到不会的,很容易想翻答案,这时候又没答案可看,心情就很烦躁,很容易彻底崩掉,发挥大幅度失常。

基本上这就是我英语复习的一些经验,和一些个人复习计划的建议。接下来我们说最重要的专业课复习。

(三)专业课复习

专业课的复习根据考试的不同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这里我们两部分都介绍一下。

有些同学可能比较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在选择了院校后,并且直到报完名也没见学校考试政策有变化,于是就兴冲冲开始拿着教辅,比如长孙博那厚厚的好几本开始复习了。我个人不是很建议这么做,因为教辅都是碎片化的知识,而历史学考研,尤其是统考,考的是学生对历史整体掌握的能力。这个听起来很玄,别着急,我下面会解释。

我建议同学们在选择院校后,可以先去目标院校的研招网看一眼硕士招生相关内容,大部分院校都会把自己学校所招生专业、方向和推荐书目挂在网上,一般来说这个变的概率不大,今年的要是还没出,看一看去年的也行。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不同学校推荐书目是有细微不同的,虽然大部分院校推荐教材,中国史都用朱绍侯先生的教材,世界史都用吴齐本。但也有一些院校,比如北师大中国史和世界史都推荐用北师大自己的教材。即使有的同学是统考的也要注意查询这个,因为这个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命题院校,比如有的统考学校会在推荐书目里加入陈高华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史料学》,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样的学校虽然无法决定初试统考考什么内容,但是他在复试的时候可能会问考生一些他们推荐的考试书目里的内容,比如有的学校列了陈先生这本书,回来人家复试的时候就问了几个历史文献学的问题,比如让你简述为什么中国古代图书目录分类法从《七略》的分类法发展到了甲乙丙丁四部分类法;简述《太平御览》和《册府元龟》;评价某传世文献的学术价值。这种问题没准备的话当场编都编不出来,考研能多准备还是要多准备。

在浏览过推荐书目后,我建议同学们可以在暑假的时候把教材过一遍,而不是直接用教辅复习。因为我可以负责任说,市面上*的好的几家教辅我和室友准备考试的时候基本都*齐了,我大体上都翻了一遍,大致上教辅的内容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第二部分论述题,第三部分历年真题,最近两年教辅还丰富了内容,加了一个大事年表。这样有好处,就是应试用的,准备起来应对考试很方便,但是也有坏处,因为人的记忆肯定不能记住所有真题,更何况每年还有变着方法问的题和新的题。所以我推荐暑假先看一遍教材,慢慢看,并且在这时候还可以找一些上岸的学长学姐帮助梳理一下知识点,还有可以结合b站就可以搜到的名校的通史课学习,比如北京大学阎步克老师、邓小南老师、张帆老师他们的中国古代史课程,和东北师大、北师大的世界通史的网课等等。暑假时期最好要对历史发展形成一个基本的印象。不过具体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复习内部略有不同,因为中国史的发展一以贯之,而世界史是个大的概念,内部应该分为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时期。接下来我们分开介绍。

我先来介绍暑假的一些任务

中国史我个人比较推荐古代史部分用朱绍侯先生的教材作为基础,多年以来久经考验,知识点涵盖范围比较广,有时间和需要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北京大学张帆老师的《中国古代简史》,提升深度。相对来说,如果是考211、985的同学,建议最好也看一下张帆老师的《中国古代简史》。并且结合已经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和上文介绍过的b站就可以搜索到的北京大学阎步克老师、邓小南老师、张帆老师他们的中国古代史课程,把古代史的知识好好梳理一遍。

中国近现代史,也就是经典意义上的历史分期,从1840年*战争后到1949年*逃至台湾这个时间段的知识,我相信很多同学查一查都会发现教材因为篇幅所限,只记述了一些大事件,对于细节有所忽略,并且近现代史研究日新月异,教材受多种因素限制对于前沿研究吸收不足。这里推荐一个我复习的方法,首先教材就用北师大出版社的《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就可以了,在看教材的同时,b站就可以搜索到华中师范大学录的近现代史课程,我比较推荐这个。这个课程录于近十年,用这个课程结合教材复习一遍,我觉得基本上可以对纷繁复杂的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相对成条理的认识了,如果再不行,那只能再找辅导班或者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辅导了。

然后就是共和国史,本来因为大部分院校不怎么考共和国史的内容,我以前也不是很在意,简单复习一下名词解释就完了。结果今年统考大题那道大三线,好家伙,要不是我身为北方人,家里有亲戚就是当年大三线工程的工人,我还知道点这个事情,这题差点把我送走。所以保险起见,各位同学共和国史也要好好复习,我觉得这个教材哪个都行,比如我用过北师大出版社的《中国当代史》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我觉得都可以。

在这个暑假期间也不能光看书听课,我的建议是可以自己简单做一些笔记,梳理一下知识逻辑。我自己就做了大概有几万字,可能有十多万字的笔记吧,把知识点都梳理了一遍,一些经常坑考生的重要问题也自己试着写了写,我认为这个方法对我还是比较有用的。如果实在不会做笔记的考生,可以参考一下别人的,这种笔记一些机构都是有*的,*他们课就有。或者也可以找一些上岸的学长学姐*,区别不大,机构*的很多也是上岸的学长学姐写的。

世界史方面,统考推荐的教材一般是吴齐六本,但根据本人的复习体验,世界史复习如果能搭配上北师大四本一起复习的话,会事半功倍,尤其在梳理整体脉络方面,吴齐的横向脉络配合北师大的纵向脉络,会使事情变得轻松很多。延伸的阅读方面,古代史比较推荐李海峰老师的《古代近东文明》,篇幅不大,但很有助于梳理近东地区的线索,如果对古埃及有特别需要的,推荐刘文鹏老师的《古代埃及史》,对于统考来说一般还是主要考古代希腊罗马,但其实希腊罗马的内容在课本或者教辅上的内容已经足够多了,如果仍有学有余力者,推荐阅读《剑桥古代史》。中世纪的话,推荐本内特的《欧洲中世纪史》,毕竟统考中世纪还是主要以西欧为主。近现代的情况感觉跟希腊罗马有点类似,如果时间充裕,你甚至可以把主要几个国家的国别史各看上一本,比如英法俄德美日这几个国家,

同样,世界史的复习最好也是教材搭配网课,b站网课古代史比较推荐东北师大的古代史课程,中世纪和近现代的一些名校的网课都是不错的。在此比较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网课的话建议多听名校的,辅导机构的网课总体来说评价都不太好,很多都是呆板地读ppt材料之类的。往年的统考复习时,可能对现代史和史学史之类的不是太重视,但有了今年血的教训,还是推荐大家也多看一些现代史和史学史的东西。史学史的话,比较推荐张广智老师的《西方史学史》。

暑假结束前能过完一遍教材就很不错了。最晚,暑假结束之后要开始用教辅了,我个人比较推荐长孙博。我刚入大学的时候,长孙博薄薄一本,可能也就300多页,不到400页,中国史和世界史知识点都在里面了,这哪够用。但近几年来,长孙博每年都在更新丰富内容,书是越来越全,也越来越厚,基本上可以说足够用了。但是幸福的烦恼也接踵而至,就是怎么用,因为一个字一个字背,背个一年都背不完。这个要是同学们有兴趣的话我回来可以单开一个帖子详细教学,这里说一下最基本的用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长孙博21年版分为三部分,第一本是名词解释,第二本是论述题,第三本是真题集。第一本名词解释,有些统考的同学可能考虑到没有名词解释就不*了,我建议如果统考的有同学朋友考自命题的,或者学长学姐去年有*的,可以找他们借来看一看,看什么呢,学习他们的叙述方法。因为历史学考研主观题分为三种,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统考虽然没有名词解释了,但简答题还在。在我看来这两个并没有本质区别,名词解释和简单都是首先要求交代清楚所问的这个词或者这个事件是什么,其次起因经过是什么,最后对于中国历史,或者当时那个时期的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个答题逻辑是很重要的,首先背的时候这么背,容易背下来,其次写题的时候这么写也容易得分。

第二本是论述题,这是重心。之前如果同学们暑假已经按我上面所说,对于中国史和世界史有了一个基本的印象和认识,接下来就可以进入论述题复习阶段了。论述题答题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名词解释+简答,要求我们解释清楚这是一个什么事物或者事件。第二部分就是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或者重要意义,对于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是考验平时积累和理解深度的部分,这一部分没有什么技巧,是考试的精华所在。

论述题一般会要求学生把掌握的知识点在脑海中进行排列组合,考察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种考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广度,比如“论述欧洲封建制的诞生”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确定时期和地区,然后考虑到封建主义的两个来源:一个是日耳曼的公社、扈从制度等日耳曼来源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一个是罗马帝国交通网断裂后,大城市资源物资供应不足,破产的市民又遇上战乱,不得不依附有土地和军队的封建主,以求生存。最终在两个来源共同的运作下,封建制度得以诞生。但我说的是我自己整理的内容,教材上这些知识点都是分开的。到了世界近现代史,随着全球化的逐步实现,这种割裂感更为严重。比如一个外交事件背后,世界各国都有牵动,但教材都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介绍的,使读者不能了解同一事件下不同国家的应对和影响;或者是一个大事件一个大事件介绍的,使读者不能理解不同国家内部发展的路径。

第二种就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深度,比如我前文所举出的两税法的例子,一些院校的考试中,如果学生只答了第一档的教材基本知识,是只能拿及格甚至一半分的,这些院校阅卷的时候还希望能看到学生可以就一些细节问题,比如从实物税到货币税的历史意义、从人头税到户税的历史意义进行深入探讨的。

第三种就是考察学生对一个大历史时期发展的掌握程度,比如可能会问从xx时期到xx时期xx制度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打破教材上章节的限制,把一个事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路径和历史细节讲述出来。

基本上市面上所有的教辅都是按照历年真题所考过的题目来排版他们的论述题内容。我认为这对复习非常方便。因为虽然我前面归类的看起来很难的样子,但很多知识点考了很多年,已经被考出各种花样了,基本上在研究生考试这个阶段创新的可能性不大了。我们学历史的更懂前人经验的重要性,教辅论述题部分按照考题进行分类,是我们很好的参考。我觉得长孙博教辅这部分唯一的问题就是有些太全了,比如有些科技史的题什么的也都事无巨细。如果完全按照他那个背,一道题好几千字,肯定是不好背,第二是考试的时候时间肯定不够,一道论述题手速最快的同学1500字就可以了,一般控制在1000字就是极限了。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挑重点背一下,不是省去知识点,而是可以把大段话缩减成为一句话。这个详细解释起来估计能贴一万多字,篇幅所限我就不详细说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假设有考题问你三省六部制度的发展,真的不用事无巨细从汉代三公九卿制度的渊源开始说,更不用详细说六部每个部都是啥,二十四司都负责什么。抓住几个要点,第一个皇权的变化,第二个三省六部到中书门*制的变化,第三个三省六部变化所带来的政务运行和国家机构设置的变化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我觉得就可以了。

最后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最晚到十一月,无论是名词解释、简答题还是论述题,都一定要开始动笔写,因为历史学专业考试的写作量比政治大得多,并且一个事情你看似背的很好,但这很多情况下都是个错觉,写一写就会发现自己的漏洞,哪怕没有时间都写完,也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把答题思路写一写。

在反复背默教辅的过程中,一般考试的时间就会悄悄到来了,这个过程非常艰苦,也非常枯燥,我很多同学不是在九月放弃的就是在十一月放弃的,当然了,他们还有其他的人生选择,有的人找的工作也不差,这没什么可评说的。但我希望有志于考研的同学还是不要被这种外部环境影响了,考研考到最后你最需要战胜的人往往不是你的竞争者而是自己的内心,加油啊朋友们。

以上基本就是我这两年考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了,大体上就是分为三个时期,即暑假准备,九月开始反复背,十一月开始冲刺训练。

不知不觉写了近万字,我这个人废话还真是不少啊哈哈哈希望里面有些事情能帮助到有志于考研上岸的同学们吧,加油。

考研历史。

2009年考研历史学大纲解析
2008-8-8 13:54

一、考试结构分析

2009年历史考研大纲和2008年的相比,基本没什么变化, 只是在附录部分增加了2008年历史学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内容,考生可以通过对2007年和2008年历史学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来揣摩和把握今年命题的思路和趋势,从而增加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09年的考生有了两年的真题和参考答案就可以分析和总结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这相对于2008年的考生来说,又增加了很多优势。因为2009年历史学考研大纲的考查范围和2008年的一样,这样2008年的历史学考研真题的考查重点和难点无疑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这为考生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2009年的历史学考研大纲删掉了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分析的内容,也没有增加2008年考试分析的内容。因为2009年是历史学统考的第三年,很多考生对统考的概念也清楚了,心理的恐慌也降低了,而且有2007、2008年两年的真题,考生对考研的要求也能把握住了。

2009年考研历史学大纲在考查目标、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方面仍然沿袭了2008年的形式,试卷内容结构和试卷题型结构也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试卷题型结构仍为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和简答题。其中简答题占的比重仍然很大,总共4个题,120分,占试卷总成绩的40%. 在试题容量上,各科所占比例和2008年的一样,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同样以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为主,两者约占60%的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占约40%的内容。

二、考查范围

2009年大纲在考查范围上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动自在情理之中,反映了考试中心专家在经过去年的实践后进行了认真的调研与反思,发现2008年的考试难度和大纲范围适合大部分的考生,也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考查意义。新的历史学考研大纲体现了历史学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与合理性,反映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对考生的历史学基础的基本要求,也能体现出对考生公平和规范的原则。

2008年历史考研的难度比2007年有所增加。这就是说,2009年考试的难度和2008年的应该差不多,不会像2007年难度那样低,因为2007年是第一年统考,命题总体表现得比较谨慎,紧扣《考试大纲》,相对而言没有偏题、怪题、难题,重点集中在基本知识点和对考生基本功的考查上。而2008年的考题明显比2007年的难度偏大,由此可见,2009年历史学考试的难度不会比2008年的难度低。

根据2008年的考试真题,我们可以看出,难度上应该不会太大,考生仍要以基础为主,兼顾透彻和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紧扣大纲,平时多练习中等难度试题。大纲里涉及到的基础知识都要认真掌握,把基础打好,同时要把握住重点,为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做好基础。考生可以参考去年的考题,对自己的实力做个大致的了解。

2009年的大纲没有大的变化,说明各大高校也比较认可2008年的考试难度和范围。现在各大高校对历史专业的研究生招生状况没有明显的增加,而考生的总报名数在上升,各大高校也是希望通过这种考试的难度来满足自己学校招生的规模。各大高校在选择考生的时候往往更注重的是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运用。基础知识是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考查的重点,重点知识是材料分析和简答题考试的重头戏。考生复习的时候更要明确范围,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按照大纲的要求范围来复习,针对性会更强!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2009年中国古代史的比例及重要地位

历史学专业综合考试试卷满分是300分,考试时间是180分钟。答题方式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在整个历史专业综合考试中,中国通史占50%,其中中国古代史占30%,也就是90分的内容,这个分值决定了它的重要地位。中国古代史的分值占了中国通史的60%,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分值比起来,它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而且中国古代史在大纲中只有八章的内容,而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是十五章。由此我们更加可以看出来中国古代史是内容少而分量重,必须好好把握,拿出足够的时间来复习。

二、对2009年中国古代史大纲调的宏观分析

2009年新大纲出现以后,对2008年和2009年历史考研大纲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2009年中国古代史大纲没有任何变化,这可以看出,2008年历史考研大纲的考试范围和难度对大部分考生来说都很适合,这也是以后大纲范围的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各大高校在选择考生的时候往往更注重的是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运用。基础知识是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考查的重点,重点知识是材料分析和简答题考试的重头戏。因为2009年和2008年中国古代史的大纲没有明显的变动,考生复习的时候更要明确范围,不在大纲范围内的就不要去浪费时间关注了,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按照大纲的要求范围来复习,针对性会更强!

三、对2009年中国古代史重点知识点解析及考点分析预测

(一)首先,对2008年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及考题的分析

今年是历史学实行专业综合考试的第三年,从去年的考题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去年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来看,考查的都是一些重大、重要,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就中国古代史来说,大纲里总结出了八个点:分别为,一、中国历史的开端;二、夏商西周;三、春秋战国;四、秦汉;五、魏晋南北朝;六、隋唐五代;七、宋、辽、西夏、金、元;八、明清(前期)。从2008年的考试真题来看,考试题和大纲的联系比较紧密,出现的考题一般都在大纲的范围内,没有太难太偏的题出现。考的内容也都是大面上的,不像统考之前各个学校自主命题的时候出现一些很细节的题,让人无法把握。

从出题形式和内容来看:

2008年选择题方面,选择题一共是20个,而中国古代史占了5个,占了总选择题的四分之一,出题范围涵盖整个中国古代史。出题的难度可以看出,都是可以从教材里直接找到答案的。这就很明显看出,一定要把基础的知识点都掌握好,这样才不会在选择题上失分。

名词解释出现两个,第一个是夷陵之战,第二个是“三饷”加派。史料分析题一个,综合性比较强,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里面很重要的制度――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一直是考研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统考之前,很多学校都把对九品中正制的考查作为重点,无论是简答还是论述还是材料分析,这个考点一直被关注。由此可见,对重点知识的把握是考生必须认真做好的工作。对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做好笔记。这样冲刺阶段就可以提高效率,节省翻教材的时间。

简答题一个,考查的是元代的行省制度及其意义。这是大纲上的要求范围内的,是重点知识,对很多考生来说很好把握,所以比较简单,在答题的时候一般不会出现失分的现象,因为很多教材和海文历史辅导班老师的讲义上都有明确的答案。只是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全面,该得的分一定要得分。像这种类型的简答题30分,要做到拿到最好的成绩。

(二)对中国古代史2009年重要知识点分析及考点预测

1、考试方向的总预测

上面我们分析了2008年的考试大纲的考查范围和考试真题,并对两者的联系做了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历史学专业综合考试出现后,新的考题更加注重大面上的东西,不会出现很偏的题,尤其是在简答题方面。2009年历史考试的难度和去年相比,应该不会出现大的变化。所以2009年太难太偏太无法下手的考题一般不会出现。大家只要掌握好大纲范围内的基础知识点,选择和名词解释题方面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材料分析题一直是考生觉得比较难把握的题型,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实只要把基础和重点知识掌握好了,材料分析题也是可以很容易得分的。比如,2008年的材料分析题,我们可以看出第三问里问到九品中正制设立的背景和影响,我们就可以猜测出,第一、第二问的问题也肯定和九品中正制有关,所以答题时的总思路就会出现。简答题出的一般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所以要分清主次,把握住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去年的出题来看,像行省制度这样重要的制度是最容易考查的,一定要重点掌握。这样的题在往年各个学校自主命题时就经常考到。所以在准备2009年历史考研的过程中,可以参看往年一些重点学校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考试真题。对于把握大方面和重要方面的知识来说还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尤其是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校的历年考试真题都可以拿来看一下。

中国古代史在综合考试中占的比重仍然为30%,和去年相比,没有变化,所以今年在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史料分析题和简答题方面,应该在出题量和具体题型占多大分值上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具体请参照上面分析的关于2008年真题里各个类型的题所占比重)应该指出的是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都是重要的历史时期,其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政治制度要好好把握。

2、重要知识点的梳理分析及考题预测

因为2009年和2008年中国古代史的考研大纲没有出现任何变化,所以很多考生按照2008年的大纲来复习是很好的,没有白费功夫。大部分的考生都是先从复习中国古代史开始复习的,所以可以值得肯定的是,考生继续按照原来的复习计划复习就可以。

重要知识点分析:

(1)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

这是秦朝时期很重要的内容,有可能会出现简答题。

(2)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

汉朝有很多政策和制度是继承了秦朝的,但是也有一些自己的创新,要注意比较。文景之治是历史上有名的时期,和贞观之治同等重要。对于文景之治时期采取的措施及历史意义要好好掌握,最好把贞观之治和文景之治作个比较,可以从背景,具体政策,措施,意义方面来比较。

(3)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

汉武帝在位时的政策和措施要掌握,并且要掌握对汉武的的评价。评价的时候要客观,公正,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去评价。

西汉的强盛要注意和唐朝和康乾盛世做比较。这是一个很大面的题,出现简答的机会比较大。而且这是一种对综合能力的考察,需要在综合复习的时候进行整理,尤其是在初步复习完整本书后要从宏观上把握一下一些大的方面的总的相通性和相异处。

(4)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

这两个名词解释,第一个是关于战争的,第二个往往很多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也没有当作重点去把握,所以很多考生反应比较难。以往考试中战争类型的题不容易在名词解释里出现,但是2008年的名词解释里出现了这样的题,我们要提高警惕,这些我们平时忽略的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只要在大纲里的内容,我们都要掌握,不能掉以轻心。

王莽改制是历史上一次很重要的改制,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当时社会矛盾尖锐到什么程度,具体有哪些表现要记住,最后为什么会失败,主要是因为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但是还有很多很细节的原因,需要在结合具体措施具体来分析。王莽改制的内容也很重要,要熟记!很多学校往年考过王莽改制的内容,失败原因和背景!

(5)魏晋南北朝

这时期的内容可以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时间大家自己掌握。但是并不代表这部分的内容不出题。出一些细节上的题还是很有可能的!

(6)隋唐五代

这是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发生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有很多重要历史制度。采取了很多重要的政治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也发生了安史之乱。需要仔细复习,重点复习。

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是重点内容,要和文景之治进行比较,上面已经说过,不再罗嗦!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也要好好掌握!

两税法与唐后期的经济,两税法是历史上一次很有名的税法改革。对于背景,内容,意义一定要完全记住!关于这个知识点,很容易出现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

(7)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

要熟记!最有可能出简答题,关于元的统一及影响,往年很多学校出过大题!

(8)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

这是很重要的制度,往年很多学校出过题。元代的行省制度2008年已经在简答题里出现过,2009年最有可能出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应该属清代的八旗和绿营制度,要重点掌握。

(9)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很有可能会问清代的疆域是如何奠定的?这就需要从很多方面来回答!比如平定准格尔叛乱,土尔户特部回归,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等。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简答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还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在大纲里面都有,在此不做仔细分析,有机会和大家继续讨论,给大家提供更多参考性意见。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好好把握。

四、参考数目解读

1、《中国古代史》,朱邵侯,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古代史方面比较权威的书,一般往年中国古代史考研中很多学校的参考书里都会出现这本书的名字!以往有桔黄色皮的是三本,分上中下三册,小本的!但是现在书店里新版本的一般是大卷本。大卷本的价格比较贵,但是看起来舒服!有条件的还是建议大家看大卷本的。

2、《国史大纲修订本(上、下册)》,钱穆,1999年9月商务印书馆

此书在主旨和学术上为同辈学人著作之冠。书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大势及各时期的特点的阐述在中国史学界影响很大。

《国史大纲》是一部简要的中国通史,用大学教科书的体例写成。内容包括自上古三代以迄20世纪中叶之中国历史的演变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国史大纲》将中国历史从唐、虞之际到清末民初,以朝代更替为经,学术兴衰为纬娓娓道来,颇多创建。但是这本书往往是竖体,繁体,看起来不会太省心。

3、《中国古代史纲要》上下册,剪伯赞,人民出版社

大体按照编年加记事本末的体例,适当照顾专题,注重前后贯通,史实的考辩很严谨,观点性不特别突出,这是它持久生命力的重要前提。一些深度的内容和学术争鸣、学术动态,则有赖于参考资料选和参考论文选来提供。

4、《中国古代简史》,张帆,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

该书是为大学公共选修课“中国通史(古代部分)”编写的教材,在1997年获得国家教委“九五”重点教材立项,由多年在北京大学开设“中国通史(古代部分)”公共选修课的张帆独立撰著。

5、《中国古代史纲》1991年修订(上、下)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的特点在于比较简单明了,看起来会很舒服,上面有很多名词解释都是可以作为答案的!比如卫所制度,八旗制度等。有时间的话可以先翻一下这本书。因为它很好读,就是大面上的内容,不会抠的很细致化,语言也通俗易懂!

还有很多关于古代史方面的参考书,就不一一列举了!上面列的一些书都是非统考时各个高校经常用的参考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决定把哪本作为重点,哪本作为辅助。

五、出题重点

精心研究07、08年历史考研真题,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命题中存在“偏古薄今”的现象。

09年历史考试中,中国古代史地位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动摇。07、08年中国古代史选择题各占10分,名词解释07年占30分,08年占20分,史料分析各占30分,简答各占30分。07年中国古代史占100分,08年占90分,估计09年中国古代史的分值会在90――100分之间。

中古古代史的分数维持在总分的三分之一左右,是考试重心所在。从两年的真题可以发现,先秦部分不是中国古代史考查的重点,如果出题,一般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秦汉部分要特别注意,07年出了一道选择题,一道名词解释,虽然08年未考查这部分内容,但是这一部分在古代史中却是比较重要的,今年有出大题的可能;魏晋和隋唐出题以交叉的形式出现,07年隋唐的考查分值占42分,08年魏晋占44分,没有考查隋唐的内容;风水轮流转,可以看出,今年,隋唐的内容又将成为考查的重点,09年很可能出大题。宋元和明清部分轮流出题,07年明清占42分,而08年宋元占32分,总的来说,宋元明清07、08年的总分值维持在44分,可见,宋元明清是中国古代史的重点考查对象,将近占中国古代史总分值的一半,估计09年还会维持在这一水平,宋元部分很容易出料分析题。

下面就每一章节的出题重点做一系统分析:

第一章 中国历史的开端★

有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文明发现,如北京人遗址、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是本章出题的重点,氏族公社、关于远古社会的传说以及相关内容也有出选择题的可能。氏族公社也可能出名词解释题。中国古代社会的传说如果要考查的话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

第二章 夏商西周★★

夏、商、西周三族的起源发展,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过程、背景、影响;

三个朝代国家制度的架构,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涵盖了政治方面的分封制、宗法制、一系列的礼制(周公*“礼乐”),经济方面的井田制、“工商食官”;

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尤其是甲骨文、金文;对这一个时期的文化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如二里头文化要重点掌握,可能以名词解释的方式出题。

分封制、宗法制很容易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考查。

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的过程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

夏商周的社会经济一般不会考查,可以大概了解一下。

第三章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出题重点,大概了解一下这个发展过程就可以;

春秋战国时代的改革与变法是比较重要的,每一次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要掌握。有可能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不会出简答题,如有考查,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是比较重要的。这个时代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著作等细节知识要扎实掌握。

第四章 秦汉★★★★

秦朝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容易考查它的意义;

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重点知识,要识记整个背景、内容、意义,并且要知道如果出现名词解释应该怎么来作答。

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是非常重要的,他统治时期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汉武帝实行的一系列的统治政策要全部掌握;

西汉的统治危机要了解;王莽改制的背景、内容、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都要掌握,很可能出简答和名词解释;

刘秀统治时期的政策要识记;

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以及秦汉时期的农民起义可能出选择题;

秦汉同匈奴之间的关系及对外关系要好好了解;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进步可能出选择题,这些都是基础知识,要掌握扎实,不能在这种题上失分。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

主要集中在民族问题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上。

兵制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制度,比如府兵制度,就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很重要。

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是重点知识,无论是材料分析还是简答题都容易考到。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容易出选择题,要掌握基础。

第六章 隋唐五代★★★★★

今年将会作为重点考查。

贞观之治的时间、内容、影响要识记。

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政策要掌握。

安史之乱是考查的重中之重,简答题容易出,它的背景、内容、影响要全部掌握,而且答题的时候要做到全面,最好是根据不同的教材来整理答案。

藩镇割据也是重点,要着重掌握。

两税法是唐朝时期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它的背景、内容、意义要反复记忆,非常重要,出简答题的可能性最大。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是重要内容,这里的民族关系比较复杂,最好整理成表格的形式,这样看起来比较清楚也容易识记。

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可以大概了解一下,不是重点内容,可能以名词解释的形式来出题。

第七章 宋、辽、西夏、金、元★★★★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评价是历年出题的重点;

科举制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元朝巩固大一统国家的贡献;

耶律楚材容易出名词解释。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是重点中的重点,容易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09年宋朝会作为重点来考查,其中重要的知识就是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元代的行省制度已经在08年的考题中出现过,所以暂时不会作为考查重点了。

元朝的民族政策要了解并掌握。

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内容,是选择题的命题重点。

第八章 明清(前期)★★★★★

明太祖的重典政治以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重点,可以作为简答题来考查。一定要做到识记全面,不能有漏答的现象,所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要记住,要做到全面,详细。

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容易出名词解释题。

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要熟记,这也是考试的重点,往往会出简答和材料分析题。

东林与复社以名词解释来做准备就可以了。

明末农民战争可能出现选择题和名词解释,战争的领导者以及几次重要的战役要了解。

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不是考查的重点,可以略看。

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最有可能出简答题,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题,要自己整理好答案,不能有漏写的情况。很有可能会问清代的疆域是如何奠定的?这就需要从很多方面来回答!比如平定准格尔叛乱,土尔户特部回归,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等。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简答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康熙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贡献,康乾盛世是怎么出现的都是重点。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表现内容比较多、而且零散,经常会在选择题中涉及到;

明清的文化特点、代表人物及著作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

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是很重要的制度,往年很多学校出过题。元代的行省制度2008年已经在简答题里出现过,2009年最有可能出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应该属清代的八旗和绿营制度,要重点掌握。

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

1、考教师的起点不同

师范生所修专业属于教育方向,所开设的课程可以帮助师范生考取教师资格证;

非师范生所修专业非教育方向,在课程方面并不会有教育学、心理学等帮助考试的科目。

2、政策不同

师范生有自费师范生也有公费师范生,公费师范生由国家包学费、包住宿、每月发放生活补贴,毕业后包分配;

非师范生并没有这项政策。

扩展资料:

全日制普招类学历是否是师范教育类专业,通常有以下几种材料可以证明:

1、师范院校毕业,学历证书上明确显示所学专业为“**教育”的,原则上可以按师范生政策对待。

2、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毕业,从毕业证书无法界定是否为师范类的,需提供当年招生录取审批表和学籍表,招生录取审批表明确显示为师范类。

学籍表上显示有“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材教法”、“教育实习”,且均为必修或考试的,方能以师范生政策对待。

3、通过普通高招对口升学考试,由非师范专业专科升入师范专业本科连续的毕业生,需提供当年本科招生录取审批表和学籍表,经确认为师范类专业的,方能以师范生政策对待;

通过普通高招对口升学考试,由师范专业专科升入非师范专业本科连续的毕业生,在申请“初级中学”及以下种类教师资格时可按师范生对待,在申请“高级中学”及以上种类教师资格时不能按师 范生政策对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师范生

以上就是大学路整理的六部师范院校考研哪个好考 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大学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六部师范院校考研哪个好考 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