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教育资讯 >正文

小学生法制教育任重道远 专家建议:法治教育内容回归青少年生活

更新:2020年06月02日 20:45 大学路
高考是一个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面对高考,考生总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高考体检对报考专业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志愿?等等,为了帮助考生解惑,大学路整理了小学生法制教育任重道远 专家建议:法治教育内容回归青少年生活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小学生法制教育任重道远 专家建议:法治教育内容回归青少年生活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全国约10万余所中小学生一起在晨读宪法活动中体会宪法的庄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孩子心里埋下法治的种子尤为重要。在中央加快推进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中小学普遍设立了法治相关课程,整合资源、努力将法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教学和学习活动之中。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是让孩子背诵法律知识,而是培养其规则意识,让他们树立是非观,成长为懂法守法、阳光向上的人。在成长之路上给孩子上好“法治教育”这门课,既需要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营造法治育人的氛围。

今年12·4国家宪法日,教育部组织开展了“2020年国家宪法日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活动”,全国约有10万余所中小学的学生通过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观看直播并同步开展晨读活动。此前,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强调把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

随着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学校正积极探索如何借助资源整合和创新教学形式,适应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在具体实施中,学校也面临着教师专业知识不足、教材匮乏等现实困难。

现状

教育形式多元 重视体验与实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多所中小学正积极探索创新法治教育活动,如宏志中学组织师生创编法治教育情景剧,邀请高校法律专业大学生定期做法律知识讲座;东交民巷小学在中国法院博物馆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学生们穿上法袍演绎真实校园案件。

同时,各区也在整合法治教育资源,为区域内学校提供支持;如东城区成立青少年法治学院,签约东城区法院、东城区检察院、东城区环保局等资源单位共同推进法治教育;海淀学区牵手海淀法院,邀请中小学生代表上法庭听审未成年人案件等。

东交民巷小学校长王文利认为:就法治教育而言,体验与实践的效果大于说教。“模拟法庭活动结束后,有的孩子说自己将来也要当律师或法官,伸张正义;有的孩子表示以后不能惹祸,否则家长要替自己赔偿。在模拟真实案例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对遵纪守法有了体会。”

海淀学区新闻发言人吴莹强调,法治教育应把握时间节点,紧密结合社会形势,比如在国家宪法日普及宪法知识,在安全教育日讲交通法,在校园暴力成为热点话题时,请海淀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庭庭长秦硕为中小学生讲解校园暴力的案例和应对方法。此外,不同年龄段学生适合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样。“在走进海淀法院的活动中,我们发现中学生和法官的互动明显更好,对内容的理解也更准确;但小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可能在听讲后把平时同学间的小矛盾也误认为是法律问题,需要学校德育老师再做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华东政法大学高等教育与教育法制研究所何树彬博士表示,青少年法治教育应层层递进,适应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精准定位其发展需求。如小学阶段侧重法治意识的萌芽,通过案例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中学阶段则要求青少年进一步掌握权利与义务、程序思维等具体应用,养成规则意识、契约意识、责任意识,逐渐承担起作为公民的职责。

挑战

学生需求复杂 专业师资与教材匮乏

但是,青少年需求的多样化也造成了法治教育需求的复杂性,学校在实践中还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对法治教育的认识定位不清晰,教学内容陈旧,方式单一,社会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法治教育与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之间存在冲突等。

“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但是又不能脱离道德和传统文化,这是实践中的一大难点。”东交民巷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张晔举例说,在讲授隐私权时,她尝试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与弟子规结合,在解释孩子的日记、聊天记录等隐私受法律保护的基础上,与学生探讨父母偷看孩子日记的原因,引导学生积极与家长沟通。

师资、教材也是难题。王文利回忆,学校2015年开始推进法治教育时,就面临教师专业知识缺乏,很难找到适合的相关读本等问题。后来,东交民巷小学在最高人民法院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校本课程和编写特色读本,至今已录制视频课程300多节,出版法治教育读本《在法治的天空下》。“读本中的故事都源于我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图文均由学校教师创作,孩子们可以找到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影子,这使得法律知识有温度,不遥远。同时,视频课程和读本的创作过程也是老师学习法律知识、锻炼教学能力的过程。”

目前,法治教育师资的专业化培训也越来越受重视。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教委和学校会定期组织一线老师进行相关培训。但对部分教师而言,相关知识难度较高,培训内容难以完全吸收,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成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也让他们苦恼。吴莹坦言,“在法治教育中,举办活动并不难,如何将严谨的法律知识寓教于乐仍需探索。”

何树彬认为,随着“七五”普法将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教育部牵头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法学家和教育学家通过编撰教材等方式积极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等,助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施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 学生故事

从调皮大王到普法小明星

今年11月,东交民巷小学五年级6班学生丁灏在第二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中获得了小学组季军。在老师和家长眼中,法治教育让丁灏从不守纪律的调皮大王变成了懂法守法的校园小明星。

去年12·4国家宪法日,向宪法宣誓的场景让丁灏第一次对宪法有了认识。随后,他参加了学校的阳光志愿讲解员培训课,成为中国法院博物馆的一名小讲解员,为学生讲述中国4000年来的审判历史和宪法相关知识。“当我讲到宪法规定孩子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时,同学们都惊讶地瞪大眼睛。每当这时,我心里既自豪,又充满责任感。”为了当好讲解员,丁灏除了背诵讲解词,还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大量资料,丰富讲解内容。“当我介绍夏商时期墨、劓、宫等‘五刑’时,加入了司马迁忍辱写史记,宋江面上被刺字等故事,以帮助同学们理解。”

在参加法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丁灏也变得懂事成熟。“以前我特别调皮,现在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事事应守法,没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此外,丁灏还学会了用法治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前遇事从来不会往法律方面想,比如遇到同学损坏学校的消防设施,不知道该怎么劝阻,现在我会告诉他们这属于学校设施,按照法律规定,破坏需要赔偿。”

现在,丁灏还是东交民巷小学的普法宣传员,他希望告诉同学法律的重要性,用自己的方式让大家感受到宪法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 专家观点

法治教育内容回归青少年生活

●何树彬,华东政法大学高等教育与教育法制研究所博士

青少年法治教育与成年人普法不同,在理念上更强调法治启蒙,在内容上强调回归青少年的生活世界,旨在培植青少年对法治的信仰。要更好地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学校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课程上,通过整合将法治内容渗透进语文、历史等学科;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在学校管理上,强调*参与,依法治校。同时,社会资源需要被更好地整合统筹,为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支持,在师资培训、参观考察、氛围营造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家长也应做好示范作用,成为守法的积极榜样。

此外,横向上构建家-校-社区为一体的法治育人氛围;纵向上围绕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法治素质的提升成为其内生性需求。在具体方式上,应注重引导,避免教条式的法条说教;并丰富法治教育的方式,如法律漫画、视频节目、与法律相关的游戏等。值得关注的还有加强法治教育相关研究,挖掘青少年法治教育规律,提升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小学生法制教育任重道远 专家建议:法治教育内容回归青少年生活,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小学生法制教育任重道远 专家建议:法治教育内容回归青少年生活”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