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教育资讯 >正文

【家长经验交流】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更新:2020年05月12日 21:43 大学路
高考是一个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面对高考,考生总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时候开始报名?高考体检对报考专业有什么影响?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志愿?等等,为了帮助考生解惑,大学路整理了【家长经验交流】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相关信息,供考生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家长经验交流】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遗传因素、成长环境和经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这些决定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与人不同的个体。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个目标是成为最好,那就注定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不尽的孩子注定在我们眼中是“失败”的,因为最好在一个群体中只能有一个,而且这个最好很多时候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我们可以引导每个孩子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凭借自己的聪慧、才智、自信而成为最好的自己,也就是在自己遗传因素确定的发展空间里面努力发展到一个较高的程度。



  1、无条件的接纳孩子。


  作为具有群体性生存属性的个体,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他人的接纳和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对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不被自己所在群体接纳的人,在情绪上往往是消极的,在状态上往往是缺乏活力的,在行为上往往是主动性不强或者是叛逆的。作为高中生而言,他在身心方面还不够成熟,还不能完全区分和正确对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时,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在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过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家长对孩子的接纳就显得更为重要。


  家长对孩子的接纳应该是无条件的,而不是说你考了第一我接纳你,你考不了第一或者考得不理想我就不接纳你;不是说你表现优秀我接纳你,你表现不好,受到别人的指责我就不接纳你;更不是说你做的事让我满意、高兴我就接纳你,否则我就不接纳你……孩子健康活泼我们接纳他,孩子先天畸形我们也要接纳他;孩子文明懂事、人见人爱我们接纳他,孩子行为不良、恶习很多我们也要接纳他;孩子进步很快、发展顺利我们接纳他,孩子进步迟缓、困难重重我们也要接纳他。尤其是对于后者而言,父母的接纳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孩子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很多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已经养成,对孩子好的一面我们很容易接受也容易接受,但对孩子“坏”的一面,家长往往很难或者不容易接受。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家长的“面子观念”过重,关注的往往是自己有没有面子而不是孩子的发展和成长;二是因为家长“责任感”的缺失,事实上,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和家长有关的,要么是自己不当的言行举止,要么是在家庭教育中的行为和方式不当,或者是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关注。孩子出现问题的责任并不能全部归咎于孩子,而且在孩子出现问题之后,帮助孩子认识问题、走出困境也是家长的应有之责,对孩子不良表现、行为的不接纳,实质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责任感缺失。


  我们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不去讨厌他,不去打骂他,不去用言语或体态表达自己厌恶的情绪,接纳他的好,也接纳他的不足,把他整体接纳下来。当然,无条件接纳孩子并不是说对孩子的不足和问题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无条件接纳的目的是为了在建立良好亲子关系、让孩子在家庭中找到归属感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正视问题并最终克服不足、超越自我。


  2、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势,引导孩子学会接纳自我。


  作为一个有智慧的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势,并让孩子知道你看到了并且欣赏他的长处。这一点很重要,对孩子而言,父母是自己的重要他人,父母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对孩子的自我认识以及亲子关系的培养都重要意义。作为父母我们要从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仅仅从孩子的学业发展出发来看待和评价孩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接纳自我,无论自己是优秀还是在横向比较中处于劣势,首先应当接纳自己,对孩子而言这实际也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正视自己的不足。另外,生活中的绝对化观念往往是孩子出现问题的诱因,家长要引导引导孩子放弃一些绝对化的观念,比如,我一定要考第一,我一定会成为最好的等等……


  3、让孩子学会体验成功,引导孩子认识到经过努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作为高中生更是如此,他们更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肯定和赞赏,需要通过他人的引导和自身参与,获得最强烈的、成功的内心体验!这不仅仅有利于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和强化。作为父母我们要在生活中注意引导孩子体验成功,在孩子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也要让孩子认识到成功不是难事,成功不一定要人人皆知,成功未必是惊天动地,当我们为一件事付出了努力并最终有所收获,这就是一种成功。我们经过努力学会了修理汽车是成功,经过努力学会折纸飞机也一样是成功;我们升入了理想的大学是成功,我们经过锻炼克服了面对众人发言胆怯的问题也是成功。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并坚持下去,每个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4、困境中给孩子以信心和勇气,引导孩子看到希望和光明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希望孩子一帆风顺,不遭遇任何困难和挫折,但是,现实生活中谁也不可能真的一帆风顺,谁也免不了遭遇困难和不顺。作为身心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高中生,遭遇挫折时更容易看不到希望,失去信心和勇气。这时,作为家长就应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找到自己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去解决和应对,让孩子看到希望和光明,在此基础上付出努力、超越自我,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5、别把学业成就作为孩子唯一的目标


  作为现代人,学校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境之一,学业发展的好坏对人的发展、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就人生而言,学业发展只是人生成长中很少的一部分,学业辉煌者人生未必成功,学业平平者人生发展也未必平平。作为父母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到什么样的成绩,而是要考虑如何让孩子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学业上达到自己能力所及的较高水平。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北京某高校一位研究生导师因事要宴请宾客,就让自己的一位研究生帮着去*请柬。研究生接受任务后问导师:“哪里有*请柬的?”导师说:“某大街某文具店。”该研究生听后欣然前往该店,结果店里的请柬*完了。于是该生急急忙忙赶到学校找到导师问:“某店已经*完了,还有哪里有?”这个例子固然有些极端,但是在过于看重学业发展的家庭中,此例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业发展的登峰造极不等于人生一定会成功,只要孩子努力了、付出了,成绩好点、坏点都不太重要,如果学业成了孩子的唯一目标,当这一目标无法达到时,孩子的人生之路往往会走入死胡同。


  6、教子成人而非培“龙”养“凤”。


  对中国父母而言,“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大多数大家普遍的心态,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光宗耀祖、“衣锦还乡”。但是,就现实而言,真正成“龙”成“凤”的往往屈指可数,绝大多数人最终还是做了一条普通的虫子,用辛苦和劳碌在树叶和青菜间觅食。大家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都希望自己冲进三甲、名列前茅,但在一个集体中,最好的只能有一个,最终绝大多数人成为“最好”的愿望都会落空。所以,作为父母,教育孩子做好一个“人”才是正道,才是真正的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7、引导孩子学会全面分析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从实际出发去走好自己以后的路。高中生自我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对自我的认识也越来越明晰,但是,这时因为充满幻想和*也容易好高骛远,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志向高远”;同时,也可能因为一时的挫折、不顺而垂头丧气、丧失信心。所以,作为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全面分析和认识自己,从实际出发找到自己的目标,不脱离实际“胸怀大志”,也不盲目自轻自贱,对前途和未来失去信心。


  8、让孩子承受挫折,认识挫折,并最后超越挫折


  对人生而言,挫折是一种痛楚,更是一种砥砺。一个一直事事顺利的孩子在遭遇挫折时往往会感觉“无比的”伤痛,甚至疼痛至极、无法承受,而一个曾经遇到过挫折打击的孩子在遭遇同样的挫折时体验上往往会轻很多。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要敢于让孩子承受挫折,在挫折中去磨砺孩子的韧劲和勇气,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既看到挫折对自己有消极影响的一面,也看到挫折暗含的机遇,找到原因所在并最终克服困难,超越挫折。


  9、用适度的期望去点燃孩子斗志。


  父母期对子女望值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值的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低时孩子也往往易于满足现状,缺乏动力,进取心消退或不足;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时,孩子往往因为无法达到父母期望状态而在自我认知和归因方式上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既定期望,父母应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当的期望值和发展目标并引导孩子内化为自我发展要求和目标或其一部分。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施教者不能凭着主观意愿去决定教育的方式和行为。不过,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生理、心理的实际情况,只按照自己认为“合理”的期望去要求、教育子女,结果往往是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甚至最终坠入无底的深渊。


  10、让孩子学会和自己赛跑


  在孩子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和家长往往总是把别人当作孩子发展的对手,总是因为在和别人的比较中处于优势或劣势而或喜或悲,而很少考虑在和别人比较处于优势或劣势时自己和过去的自己相比是退步了还是进步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情况和成长经历,用14秒跑完100米可能对一些人来说是成绩很差,对另一些人来说则可能是经过锻炼和努力后的最佳成绩。所以,横向的比较和数字的大小多少对个体人生发展而言往往不具有真实的价值和意义。作为父母,面对孩子尤其是日常表现平平或者是较差的孩子时我们更要引导孩子学会和自己赛跑。把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一比,把明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一比,看看自己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如果有所进步,尽管我们比别人还差一截我们也没必要垂头丧气,而应当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和自豪;如果自己退步了,即使我们比别人还高了一大截也不要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自大,而是要静下心来考虑退步的原因所在,并最终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11、积极开发家庭条件的优势。


  家庭教育的开展不是凭空的,它也需要一定的教育资源。能否有效地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庭条件的优势对孩子的健康发展和成长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无论是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还是物质条件一般甚至很差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优势,家庭条件优越家庭的优势在于能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条件和生存发展环境,家庭条件一般或者很差的家庭,优势在于尽管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生存、发展环境,但家长可以以此激发孩子的斗志、*和勇气,让孩子在这些因素激励下勤奋努力、坚持不懈,最终让自己得以良好的发展。


  12、抛弃绝对化或一元化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不少人在看待事物时往往会带着绝对化的观念,认为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上即下,没有第三种可能或者选择。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也会出现这一问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今后就过不上好日子,过不上好日子就是受苦、受难,就不幸福。而实际上,考上好高中未必能考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也未必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也未必就会受苦受累,更不一定就会不幸福。这里的判断标准也是片面追求成绩或名利、限定成功方向的,这属于一元化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对高中生而言,一元化的目标和要求会因为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浅而忽视自己真正的目标和理想,忘记了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价值和责任,及使自己最终实现了目标,获得了孜孜以求的名利,也未必能真的体验到快乐与幸福。


  13、别把自己的理想给孩子。


  池田大作曾经说过:父母可以有自己的理想,但干涉孩子各自的理想,就等于不承认孩子的人格。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种子,最初就是从这里萌芽的。父母把自己的理想给孩子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是对孩子自身发展需要和理想追求的忽视或者是扼杀,是一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它会导致家庭教育目标的盲目化,会导致亲子关系不良,会降低教育效果,也会增加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成本。所以,作为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并最终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而不是让孩子替父母去实现理想。


以上就是大学路为大家带来的【家长经验交流】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家长经验交流】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