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 学历层次: 中专
  • 学校性质: 中职中专
  • 主要专业:
  • 联系方式:
  • 院校地址:
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4.3555万平方米,学校建筑总面积27.3322万平方米,其中,巫山职教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13.5万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180人,办学规模达5000余人,开设有电子与信息、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工艺与制作、酒店服务与管理等9个专业,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年培训达8000人次以上。  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指导,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围绕“1+3”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移民安稳致富历史任务,以创建全国中职示范校为载体,深化“园校互动,校企融合”办学模式改革,大力实施“职教移民、职教富民、职教助民”工程,打造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提高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服务社会能力,助推了巫山经济社会发展。   整合统筹强职教。2002年,巫山县委、县政府整合技校、农广校等中职教育资源,组建巫山职教中心;统筹各类培训机构,成立三峡移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青年创业培训等10多个培训基地于职教中心;2007年,依托巫山职教中心,投资3亿元,打造巫山职教工业园。学校成为集“教、产、研、输、引”为一体的办学实体,能为6000名学历生、10000名学员提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形成职业教育发展“巫山模式”。   夯实基础促发展。近年来,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投资1700多万元,增添了大量的专业实训设备,引进了先进的仿真设备,实训条件得到大大的改善。通过“招聘引培”,一支开拓创新的领导团队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形成。开展“理论教学—仿真教学—上岗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搭建学生活动平台,探索自主管理德育教育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园校互动创特色。“园校互动,校企融合”是我校近年来依托巫山职教工业园的建设探索和实践的一种办学模式。学校与园区入驻企业开展培训就业一体化试验,全力实施教师双跨、学生双证、产教双促、供需双动、校企双赢的“五双”工程;形成了“以技术人才的优势与园区企业合作、以厂房和设备的优势引进企业、以互为基地的方式开展合作”的三种合作形式;实践了两种培养模式,即“一年级学生在校内教室学习理论知识、在校内实训室学习基本技能,二年级学生在企业定单多的时候就到企业参加生产,定单不多的时候回学校继续学习,三年级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宜工宜学”培养模式,学生工学交替、学生与员工互补、教师与师傅互换的“半工半读”培养模式;逐步实现校长与厂长、学校和工厂、教室和车间、教师和师傅、学生和学徒、理论与实践,作品与产品、招生与招工、育人与增效的“九大融合”;学校、企业和政府的“三赢”局面初步显现。   对口支援促开放。2006年,学校抓住广东对口支援重庆的机遇,与广东的佛山、江门、肇庆、东莞等市开展了联合办学,形成了具有巫山特色的对口帮扶助学“广东模式”。2009年,首届“佛山班”、“江门班”的毕业生全部由广东安排就业。2010年,学校又与广东省四所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   服务社会做贡献。学校依托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试验区巫山试点县建设和“助农工程”、“温暖工程”等项目,打造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坚持贴近农民、贴近产业、贴近市场、贴近企业,主动实施移民培训、创业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探索出输出式、哺乳式和自主式三种培训就业方式,彰显了技能培训的活力。近三年培训总数2万多人,培训就业率达70%以上,每年实现劳务收入10亿元以上,人均劳务纯收入6000元以上。   创新体制长链条。积极争取县人社局、县移民局成为学校的主管部门;探索了联结县域经济支柱产业,15家服装公司、14家汽修厂、18家旅游公司、30家建筑公司、8家机械制造企业以及教育、劳保、移民、扶贫、旅游、劳务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参与的“学校+园区+基地+企业+行业”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成立了巫山县国家技能鉴定所;组建了巫山县职教中心职业介绍所;学校基本实现了从招生、培养(培训)、鉴定、就业推荐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延伸了服务链条,促进了学校发展。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