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路 > 高考教育 >大学信息 >正文

东北大学图书馆 东北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更新:2023年06月24日 21:03 大学路

今天,大学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东北大学图书馆 东北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沿革,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东北大学图书馆 东北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东北大学图书馆开放时间

东北大学图书馆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8:00~22:00(夏季4月1日—10月31日),8:00~21:30(冬季11月1日—3月31日)、周六:8:00-17:00、周日:8:00~22:00(夏季4月1日—10月31日),8:00~21:30(冬季11月1日—3月31日)。

东北大学图书馆资源:

东北大学图书馆现有纸本藏书263万册,订购外文现刊367种,中文现刊2048种,初步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采矿、冶金为特色,包括材料、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管理工程、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藏书体系。

近十年图书馆加大文献资源结构调整力度,购入了SCI、IEL、Elsevier、Ei Village 、Springer Link、CNKI、超星、万方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正在向纸本文献和电子文献资源相结合的复合型资源体系发展。

馆藏中除中文文献外,还有较为丰富的英、俄、日文文献,此外,另有少量德、法、朝鲜等语种的文献。本馆是全国《中华再造善本》百家收藏单位之一,收藏了文津阁《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典籍。

东北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东北大学图书馆初建于1923年,坐落在北陵公园南的东北大学旧校区,由张学良将军投资建设该馆址现已成为辽宁省档案馆所在地。现东北大学南湖校本部图书馆建设于1985年并于当年投入使用。
1928年7月,曾经担任奉天省省长的刘尚清因事辞去东北大学校长职务,东北保安委员会任命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张学良将军从皇姑屯事件这一国恨家仇中悟出一个道理:一个国家要强盛,主要靠造就人才,教育是基本。张学良将军出任校长后,对东北大学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解囊捐资,扩建校园。他先后捐款100万元修建文法学院教学楼,学校为纪念张校长捐资建校,特将文法学院两栋教学大楼分别命名为汉卿南楼和汉卿北楼;捐款30万元修建一座可容纳3万人的现代化的罗马式体育场,这在当时是国内的第一家现代化体育场,现为沈阳体育学院的体育场;又捐款50万元修建图书馆、化学馆和实验馆,其中图书馆就是现在的辽宁省档案馆大楼。
图书馆是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杨廷保先生设计的。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呈飞机形状。楼的高度为三层,一层是书库,二层是借阅室和办公室,三层是阅览大厅。大厅宽敞、明亮,十分方便读者阅览。这座具有中西建筑风格的图书馆大楼在中国建筑史上也是杰作之一。  当年的东北大学图书馆藏书数十万册。图书的种类包括哲学、宗教、教育学、语言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艺术、文学、史地等,还有大量的报纸和杂志,使学生能够从图书和报刊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图书馆阅览室规则共有11条,其中规定“除放假阅览时间每日上午8时到下午8时。”“学校例假上午9点至12点开馆”。从此规定中可以看出学校不仅有设施良好的图书馆,而且在制度和作息时间上也方便学生借阅图书。据当年东北大学老校友回忆,在宽敞的阅览大厅中经常坐满了阅读国内外图书资料和进行自习的学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大学先后迁至北平、西安、四川等地。东北大学的校园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兵营,图书馆大楼曾经关押过抗日民众,大楼的外墙壁上至今还留有深深的子弹弹坑,日本侵略者曾经在这里枪杀我无辜的同胞。  1946年5月关东军投降后,东北大学回迁到沈阳,在原来的校园继续办学,在校生有3000多人,校长是臧启芳。  1946年10月31日是蒋介石的60岁生日。在此之前,东北大学先修班军训部主任潘就呈向先修班主任赵石溪提议,为纪念蒋介石60岁生日,将东北大学图书馆命名为“中正楼“。赵石溪同意潘就呈的建议,并请示校长臧启芳。臧启芳也赞同,又以东北大学的名义向国民*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请示。熊式辉于1946年10月29日签批“为蒋主席六旬寿诞献校运动,拟将本校图书馆命名为中正楼,并于10月31日举行命名典礼”。就这样,在东北大学内上演了一出为蒋介石祝寿的闹剧。然而,此时的蒋介石正调动*军队向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挑起内战。他逆历史潮流而动,遭到了惨重的失败。两年后,随着*军队的彻底失败,东北大学于1948年6月再次迁往北平。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当时,东北人民*机关文化干校就设在原东北大学图书馆。同时还有东北人民*文委、资料研究室在此处办公。各级各类文化干校的创立,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了大批干部。  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东北人民*代表会议会场就设在图书馆门前操场。主席台就在门前高高的台阶上,会标两侧悬挂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画像。整个会场彩旗飘舞,欢声雷动,翻身解放的人民群众欢庆自己当家作主人。
1949年3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以东北大学工学院为基础建立沈阳工学院,校址设在原沈阳奉天工业大学和市第二工科学校。次年4月东北人民*工业部决定筹建东北工业大学,包括沈阳工学院、抚顺矿专和鞍山工专。8月,东北人民*发布命令,将上述三校合组为东北工学院,校址设在长沼湖,也就是现在的沈阳南湖,著名冶金专家靳树梁担任院长。1950年9月,东北工学院举行成立大会暨首次开学典礼,当时学生2936人,教师417人。教师中既有原东北大学的教授,也有从全国各地招聘的专家、学者。广纳贤才,吸取各方专家之所长。受聘的教师来自天南海北,有的是高等学府的名师,有的是生产单位的技术专家。建国之初,在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这一举措,为东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刚刚成立的东北工学院,各项工作迅速展开,从招聘教师,到招收学生;从专业的设置到基层教学组织的创建,为了让学校尽快走上正轨, 大家只争朝夕。
1951年10月8日,东北人民*批准了东北工学院南湖基建工程开工申请,南湖校区的建设紧锣密鼓地展开。经过一年多的施工,1953年4月17日,原铁西校址交给工农速成中学,东北工学院迁往南湖校址。 1954年,东北大学旧校区图书馆正式移交给东北大区档案临时保管处(现辽宁省档案馆)。
1985年,东北工学院新图书馆投入使用,也就是现东北大学南湖本部图书馆。
2001年,原东北大学秘书长,曾代张学良将军管理东北大学校务的宁恩承先生去世的第二年,他的六个女儿商量决定把父亲留给她们每人的10万美元放在一起共60万美元,全部捐给东北大学,帮助东北大学修缮图书馆,以完成先父的遗愿。
2003年9月,正值东北大学庆祝建校八十周年之际,学校把用六姊妹的爱心修缮的东北大学图书馆正式命名为宁恩承图书馆。

以上就是大学路整理的东北大学图书馆 东北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沿革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大学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东北大学图书馆 东北大学图书馆的历史沿革”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高校 更多




联系我们 - 课程中心
  鲁ICP备18049789号-7

2020大学路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